其实白酒在古代可不受欢迎,白酒后来又是怎么把黄酒打败成为主流?

漪海解球 2023-05-21 19:31:06

白酒其实并不是指的某一类酒,而是是中国本土酒类的一个“共同的名字”,除了果酒和米酒,其他的酒都可以叫白酒。但是白酒并不是一直都叫白酒的,它还有很多别的名字,比如老白干、烧刀子等。那么白酒是什么时候开始叫白酒的呢?

其实,白酒这个名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使用的。在此之前,古代的白酒其实是现在的米酒。再古代这种酒被称作烧酒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它是用蒸馏器蒸出来的,还因为它的酒精度很高,遇到火就会燃烧。那么烧酒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有人说烧酒起源于夏商时期,有人说起源于秦汉时期,有人说起源于唐宋时期。其实,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但也都不够准确。因为蒸馏器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期都有发明和使用,但并不一定都用来制作烧酒。有些蒸馏器可能用来提取花露水或药水,有些可能只能获得低度的液体。真正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度烧酒的工艺和技术,应该是在元代才开始普及。

元代之后的几百年里,烧酒还是登不上台面的。当时主流的还是黄酒和米酒,因为它们更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口味和文化。黄酒和米酒都是以大米或其他谷物为原料,用曲类或甜菜等为发酵剂,经过固态或液态发酵而成的低度发酵酒。它们色泽金黄或琥珀,香气清雅或浓郁,口感甘甜或微苦。黄酒和米酒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承,被誉为“中华老子”、“国粹”。那么黄酒和米酒为什么会被现代白酒所取代呢?

这要从清末民初说起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经历了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黑暗岁月。粮食紧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黄酒和米酒成了奢侈品,很多人买不起也喝不起。而相比之下,白酒却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白酒可以用非口粮的高粱、玉米等作为原料,节约粮食;其次,白酒可以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再次,白酒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最后,白酒度数高喝起来过瘾,在艰苦环境中可以提供一些安慰和力量。

所以,在工人、农民等底层群体中,白酒在底层群体中的普及,促进了白酒的生产和发展。一些地方的白酒厂更新了工艺与技术,提高了白酒的质量和品质。一些地方的白酒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比如四川的酱香型、贵州的浓香型、江苏的兼香型等。

这些不同香型的白酒,各有千秋,各有风味,吸引了不同口味的消费者。白酒逐渐从底层走向中上层,从平民走向精英,从日常走向场合,从简单走向复杂。

白酒开始有了品牌、等级、价格、包装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白酒也开始有了文化、艺术、礼仪、交际等多重含义。白酒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现代白酒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呢?

其实,现代白酒的制作流程大致可以遵循以下顺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和陈酿。

第一步是蒸煮。蒸煮就是把原料(高粱、玉米等)放入锅中加水煮熟,使淀粉变成糊状。这样可以提高淀粉的水解效率,也可以杀死一些有害微生物。

第二步是糖化。糖化就是把曲类(大曲、小曲等)或酒母(发酵过的原料)加入到蒸煮好的原料中,使淀粉分解成可发酵的糖类。

第三步是发酵。发酵就是把糖化好的原料放入坛子或池子中密封保存,让其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把糖类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这样可以提高原料中的乙醇含量,也可以产生一些有益或有害的副产物。

第四步是蒸馏。蒸馏就是把发酵好的原料放入蒸馏器中加热蒸发,利用乙醇和水等物质沸点不同的原理,分离出不同浓度和品质的液体。这样可以提纯乙醇,也可以去除一些杂质和有害物质。

第五步是陈酿。陈酿就是把蒸馏好的液体放入坛子或桶子中密封保存,让其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进行嫌氧呼吸,把乙醇和水等物质进行进一步转化和调和。这样可以改善液体的色泽、口感和香气。

好了,今天我就给你科普到这里了。希望你能喜欢我的视频,并且对白酒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如果你还有什么想问我的话,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1 阅读:7
评论列表

漪海解球

简介:漪海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