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痰湿盛者,日常这样调理

凝梦评健康 2024-04-25 00:51:30

岭南地区因为常年高温潮湿,容易造成“湿”的体质,出现脾虚。即使是平和体质的人,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中,也难免会受湿气侵袭。

近日气温回升,虽然气候宜人,但有不少人却一吃饭就腹胀,浑身懒洋洋,没什么力气,也不想说话;有些人手脚还是冷冰冰的,舌头颜色淡,而且舌头两边有齿痕,舌苔白或厚腻,大便溏滞,排便无力,排便拉不干净……这些,都是脾气虚夹湿的表现。

正所谓“脾虚百病生”,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虚后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湿”的代谢失调,致使湿气滞留体内。

01脾虚痰湿者有哪些表现?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嗜食肥甘,容易困倦,口黏腻或甜,身重不爽,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多或微浑浊。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濡而滑。

推荐:茯苓薏米粥

材料:白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胡椒粉、盐少许。

做法:

1.粳米淘净。

2.粳米、茯苓、薏苡仁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炖至糜烂。

3.加盐、胡椒粉,搅匀即成。每日1-2次,早晚餐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的作用,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利湿,两药都能健脾祛湿,利湿消肿,对于脾虚湿重体质者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慎服。

02脾虚痰湿体质者的饮食生活如何调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樊杜英介绍:脾虚痰湿型体质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易累、易水肿;容易出现肠胃问题,例如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等;年纪大的人容易夜尿多。

要改善体质,就要管住嘴,迈开腿,这样才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腻、生冷滋润之品。常用的食物可选用赤小豆、花生、枇杷叶、萝卜、洋葱、冬瓜等。

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衣着应透湿散气,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雨淋,保持居室干燥。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宜选择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如散步、慢跑。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运动的节奏,保障人身安全。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范德辉介绍,脾胃为“后天之本”,好的脾胃是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我们平时还可以通过刺激一些穴位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神阙穴(肚脐处)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阴陵泉(祛湿要穴)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丰隆穴(祛湿化痰要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学指导:范德辉 主任中医师,樊杜英 副主任中医师】

1 阅读:27

凝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