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蔡立民:补益肝肾,祛风通络,散寒止痛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

凝梦评健康 2024-05-18 02:56:39

▲蔡立民,广东省名中医,东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党委书记,中医骨科主任中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发明专利2项,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医院优秀院长”等多项荣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吴某,女,时年46岁,反复双膝疼痛半年就诊。【发病过程】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不适,上下楼梯及深蹲时疼痛明显,自觉双膝冰冷感,喜热怕冷,在外院予以消炎镇痛、营养软骨,配合理疗,效果欠佳,后经介绍找到蔡主任就诊。【首诊证候】症见:双膝关节疼痛,稍肿胀,关节活动可,自觉双膝冰冷感,喜热怕冷。舌暗红,苔白,脉沉细。查体:双膝内外侧关节间隙压痛(+),髌骨研磨试验(+),推髌抗阻试验(+)。双膝负重位X光片提示:双膝关节退行性变。

【辨证论治】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断:膝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补益肝肾,祛风通络,散寒止痛。处方:杜仲15g,巴戟天15g,制附子(先煎)15g,菟丝子10g,白芍15g,僵蚕15g,川芎10g,当归10g,酒乌梢蛇10g,炙甘草5g。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经治疗约2周后患者双膝疼痛及冰冷感明显好转,上下阶梯仍有少许酸痛,嘱咐纠正不良姿势及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上下楼梯、爬山等活动,避免屈膝负重,每天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其病理为膝关节软骨的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病变主要是关节软骨受损、破坏,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软骨下骨质致密,发生关节肥大、畸形,而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疼痛等。它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0岁以上的老人有60%患有此病,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80%患有此病。

本案患者症见双膝关节疼痛不适,上下楼梯及深蹲时疼痛明显,自觉双膝冰冷感,喜热怕冷,舌暗红,苔白,脉沉细等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寒凝经脉之象。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痹证,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双膝疼痛,双膝冰冷感,喜热怕冷,治以补益肝肾,祛风通络,散寒止痛为法。本证因痹证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故方中以杜仲为君,以补益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其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臣以巴戟天、菟丝子、制附子以辅助,加强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散寒止痛的功效;佐入川芎、当归、酒乌梢蛇、山药、白芍、僵蚕养血和血、祛风止痛,当归、川芎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且白芍与甘草相合,尚能柔肝缓急止痛,以助舒筋。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通络,散寒止痛之功。

蔡立民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痹证”、“膝痹”范围,为风、寒、湿外邪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其所养之内因结合多种因素造成。对痹证的治疗,必须掌握辨证论治的原则,如偏寒者,以散寒祛风除湿,偏热者,以清热利湿疏风。起病时间有久暂之分,病性有寒热之异,病位有上下之别,病情错综复杂,需辨证准确,标本兼顾。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人民医院,医学指导:蔡立民 主任中医师】

0 阅读:0

凝梦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