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医院里的中医水平一路下滑?

深水聊养护 2024-04-15 06:12:44

我这里有一份当年记者秋乡暗访胡万林所在医院的调查报告,名为《胡万林大追踪》的幕后故事

为避免洗稿嫌疑,我就直接贴原文了

1998年,《三秦都市报》开始对风靡民间的中医大师胡万林产生兴趣,于是便派记者前往胡万林所在的陕西西安太乙宫医院进行暗访

用暗访记者卢萌的原话来说,这次暗访是他们职业生涯以来经历的最为惊人的一次经历……

太乙宫距西安三十多公里,地处秦岭北麓,是一个偏僻的乡间小镇。但是,自从胡万林选了这个地方开办医院后,小镇明显地红火起来了,街道两旁摆满了货摊,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围绕着患者服务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肉摊、菜摊,一家挨一家,从南头摆到北头,就连鱿鱼海参这些稀奇货色,也有了“专卖摊”。过去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现在都变成了大小商店,卖被子、卖褥子、卖床板、卖水桶、卖尿盆……五花八门,繁荣得很

病人多得医院盛不下,纷纷在外面租民房,一间 15 平方米的农舍,月租金轰到了200元。惹得当地的农民家家户户盖房子。我们去的时候,很多房子还没盖好,但人已经住进去了

此情此景,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说实话,有那么一瞬间,我们差点开始怀疑自己了,觉得胡万林也许真的就是神医呢,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蜂拥而至呢?

医院的情景更是吓人,那种盛况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座寺庙,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几乎所有的墙壁上都悬挂着各种各样写有“悬壶济世”、“一代神医”“天下最后一座医院”的锦旗。奇怪的是,医院里涌了那么多的人,但是所有的人都是一脸的肃穆和虔诚,连走路都静静地不敢弄出声响,气氛非常压抑

听旁边的人说,胡万林每天只看700人,挂号排队,看完为止。我们去得晚,没挂上号,所以没办法进入胡万林的“诊室”。除了不断地听到患者和患者的家属们对胡大师的赞颂声,采访的第一天,我们并没有见到胡万林本人

为了保险,我们当晚没敢在镇上投宿,而是住在了长安县城

由于担心耽误了第二天的挂号,我们仨一晚上轮流值班,天不亮就赶到了太乙宫

谁知我们还是来晚了,挂号的队伍从医院一下子排到了大街上

站在我前面的小伙子说,他已经连排三天队了,可一次也没挂上。他说看今天的阵势,怕是又要黄了。我大概数了数,排在我前面的队伍至少在千人以上。这可怎么办呢?没有号就进不去;进不去,就见不上胡万林;见不上胡万林,采访就没法完成

我对同事马川说你去想想办法,看有没有“黄牛党”

还真让我说着了!不大工夫马川就回来了,手里攥着一张挂号单,说是高价买的,40元一张。8 点钟胡万林准时开诊,我的票号是150,不到一个小时,我就踏进了胡万林的诊室

我测算了一下,胡万林每看一个病人的时间大概只用20多秒,刚刚够“看”一眼。诊室有30个平米,四周挂满了锦旗,陈设极其简单。没有仪器,没有设备,连最普通的听诊器和白大褂都没有。每个患者看病时不能走近胡大师,只能站在两米以外的黄线上。而且站定后,要恭恭敬敬地称一声“大师”然后一脸虔诚地接受大师的审视

一般情况下,胡万林只需审视一到两秒的时间,而且一边在审视患者的同时,手不停地开着处方。末了轻轻一挥手,你就可以走了,看病的过程就这么简单

轮到我了,我也是照例叫了一声大师,然后双脚并拢,装出了一副恭敬的样子。胡万林一边看着我一边问:哪儿不舒服?

我伸手指了指右腹

他又问:那是哪儿?

我说:肝

胡万林突然笑了一下,然后对我挥挥手,他旁边的一个女孩就递给了我一张处方

处方是一张普通的白纸,上面“画”了一摊字,龙飞凤舞认不得。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我们看不懂的字,胡万林叫它“洛文”,说是一种天书,失传很久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使用

出了门,马川立马围了上来急忙问:怎么样?

我说:大事不好,穿帮了!

胡万林当的突然一笑,当时让我非常吃惊。因为在我以前,他几乎是面无表情的,对我为什么怪怪地笑了?莫非他真的有神奇功能,看出了我的身份?

我的疑惑影响了马川,他的神情也一下子恍惚起来

等到第二天和胡万林面对面的交锋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他的那一笑其实没有任何神秘,纯粹就是心血来潮或者是我的神情和我的装束惹他发笑了

那天我穿了一件皮夹克,黑色的,样式很前卫。但在前胸我却别了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也许正是这枚徽章和我装束的搭配,让他觉出了某种滑稽,于是忍俊不禁嘴一抽,就乐了

拿着处方我们去抓药。工作人员隔着窗口递出来三个罐头瓶子,瓶子里装着浑白色的液体,就像摇浑了的水。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几乎所有的病人领到的都是三个罐头瓶子,都是这种白不拉几的水水

瓶子上贴了一绺小纸片,写着“早中晚各服一瓶”。不同的病人喝同样的药,有这么看病的吗?能有效果吗?

听着我们的议论,旁边就有一个患者主动凑过来说:咋没效果?我得的是胃癌,过去疼得要死,现在喝了胡大师的药,不疼了!

我们把胡万林配的药偷偷带出医院,回到西安找了一家化验室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根本就不是什么药,而是芒硝水

芒硝是一种工业原料,入药仅有排泄的功能。见报的稿子上,我略掉了病人喝药的情况,因为我觉得那太残忍,太血腥,容易让读者的感官不舒服。现在,我可以大致地描述一下当时我看到的情形

一般情况下,病房里安排4 个病人,每个病床前都拉一个布帘,床头放一把镂空的椅子(当座便器用)和两个脸盆

前面说过,芒硝有腹泻功能,服用后拉稀。由于胡万林在芒硝的使用上非常过量,病人服用后可以说是瞬间就形成拉稀,根本来不及上厕所

因而病人在喝药前一般都要先脱掉裤子,坐在椅子上,然后在椅子下面和前面分别放上脸盆。一切准备停当然后喝药。我感觉几乎是药刚刚喝下去,手里还举着罐头瓶,就开始上吐下泄了。喝一次药,就像打了一仗,多数人半天缓不过神,流眼泪,冒虚汗,气喘吁吁

由此我们初步判定,胡万林不是医生。如果是,也是一个庸医。我们把情况给秋乡汇报完,秋乡说,结束暗访和胡万林正面交锋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胡万林的办公室。刚一谈完来意,胡万林就热情地站起来,-一和我们握手,忙不迭地说欢迎欢迎

他说欢迎的时候,还以为我们是为他歌功颂德的,根本没想到我们是来“找麻烦”的。所以他的话说得很自信很高亢:

“欢迎你们来,我不要求你们说我好话,只要求你们如实地写,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胡万林!做到了这一点,你们就为中华民族、中华医学和世界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近距离地端详这位神医的模样了

总体来说,长相没什么特殊之处,矮矮的,胖胖的,白白的,只是那双眼睛稍微有些特别,黑白分明,像小孩的眼睛,不混浊

一口四川口音,不特别表现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很低沉,给人的感觉很敦厚。但这样的感觉总是很少,更多的时间里,他扮演的是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角色

胡万林的口才非常好,讲话的时候,没有标点,喜欢按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旁人很难插话进去。我问他多大了?

他说:你看呢?

我说40 多一点吧

他摇摇头:你再猜

我说50 岁?

他又摇摇头:不,我其实已经90岁了

这句话吓我一跳,望着他一头的黑发和光润的脸,我想任何人放开了胆子也不敢接受这个年龄数字

我感觉胡万林有吹牛的毛病就是从他的年龄开始的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胡万林撂下手头的所有事务,专门回答我们各种各样的提问,并亲自带着我们参观他的病房和制药车间

在去病房的路上,沿路不时碰到患者和家属。几乎所有的人一见到胡万林,都要收住脚步,毕恭毕敬地给胡万林鞠躬,并虔诚地叫一声“大师”

胡万林显然习惯了这样的礼遇,一副首长视察的架势,轻轻一点头就过去了。偶尔会热情地站住,拉住患者的手,问长问短,表现出关怀者的风度

到了病房,胡万林一般不作停留,至多会叮咛一句:按时吃药啊!

印象最深地是他呵斥病人的时候场面很滑稽。他会冷不丁地对某一个患者大吼一声:站起来,给我跳两下!患者于是非常听话地蹦哒两下,这时候胡万林又是大吼一声:滚吧,你的病好了!这时候,你看那些被呵斥的病人,肯定要双膝跪地,对着胡万林千恩万谢,然后卷着铺盖卷,欣喜地回家去了

事后,我们曾追访过一些出院的病人,他们都是身患绝症的患者,胡万林并没有挽住他们的生命。在采访的6个人当中,除了一个还在病中,其他的都已经相继死去。遗憾的是,他们的死,家属们的心态非常奇怪,很少有责怪胡万林的,几乎都认为他们是死于绝症,与大师没关系

如果不直面胡万林,单单听患者的颂词,那就根本无法真正认识胡万林

采访这位“神医”,我得出一个经验:只要是骗子,总会漏出马脚的。从年龄发现漏洞之后,在10多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启发”胡万林,刺激他不断地“胡吹冒撂”

我说:大师,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给人看病的吗?

”胡万林大手一挥:先纠正一下你的错误提法,什么叫给人看病?我根本就不是给人看病的,我是给中华医学看病,给5000年的中国历史看病!我的医学理论超越了传统的中医和流行的西方医学,我的医学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是对所有旧有的医学理念的彻底反叛。比如对毒药的认识,前人只是谨小慎微的微量入药,而我,可以将它们大把大把地、理直气壮地作为主料使用。传统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我,凭特异功能,闭着眼睛也能准确地诊断;西方医学讲究药理成分,太繁琐了!而我只需简单的一次“发功”,就能使药理发生变化“

胡万林还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生,还是一个理论家、哲学家,除了看病,他还写下了1200 万字的学术专著

我偷偷算了一下,胡万林行医不过三年时间,加起来也就1000 天的时间,按他每天8 小时时间工作、6个小时睡觉、2 个小时吃饭,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写作计算,8个小时里必须完成一万字的任务,而且是必须每天坚持

大凡搞过文字的人都知道,这几乎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天文数字

这就是曾经医院里的中医,明显是调门儿起额太高,以至于我们今天的医院里再也无法找到当年太乙宫里胡万林这样的“神奇中医”了

0 阅读:17

深水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