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文化,而非医术”,你怎么看这句话?

深水聊养护 2024-04-14 07:50:18

中医并不像一门实践科学,它更像是中华文化的演变史

都知道我动不动就喜欢埋汰一下中医的藏象学,一方面是这概念并非基于客观的解剖学,另一方面就是藏象这玩意儿从来就没准儿,它的概念曾经发生过巨大变化

都知道藏象的老祖宗其实源自《礼记》,是从三代时期cosplay巫师搞出来的祭祀文化的演变

在《礼记·月令》里曾经就祭祀时将人体脏器对应的五行属性做了详细标定:

脾对应的是春,其日为甲乙,其五行属性为“木”

肺对应的是夏,其日为丙丁,其五行属性为“火”

心对应的是长夏,其日为戊已,其五行属性为“土”

肝对应的是秋,其日为庚辛,其五行属性为“金”

肾对应的是冬,其日为壬癸,其五行属性为“水”

《礼记》本质上是一本祭祀的“国家标准”,其规定了祭祀现场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和祭祀顺序:

“祭户之时,脾肾俱有,先用脾以祭之者,以春为阳中,於藏值脾脾既春时最尊,故先祭之,脾为尊也。所以春位当脾者,牲立南首,肺祭在前而当夏也,肾最在後而当冬也。从冬稍前而当春,从肾稍前而当脾,故春位当脾。从肺稍却而当心,故中央主心。从心稍却而当肝,故秋位主肝。此等直据牲之五藏所在而当春夏秋冬之位耳”

所以你可以看出最早的五脏对应的五行和季节并不涉及医学内容

当然你可以说三代时期医巫部分,但巫术本来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不等于坐实了中医是“文化>医学”的学科了嘛

这个先不说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套说辞是基于三代时期中华“礼文化”的延申

可问题是文化是会发展、是会调整、是会改变的啊

如果文化发生了改变,那这套五脏对应五行和季节的说辞变不变呢?

答案当然是要变的啦

秦汉时期中华民族最大的一次文化“劫掠”出现了,这就是从“百家争鸣”,到了儒家“一家独大”,并深刻影响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这堪称是中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急转弯”,我举个例子来说明

此前阴阳学家邹衍曾提出过所谓的“五德终始说”,“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里面的那个“承运”,说的就是“五德终始说”里的“德”运

这套说辞就被后世的皇朝统治者接纳了

而儒家就开始对这套说辞“动手术”了

那个儒学大咖董仲舒都知道吧?也不清楚这哥们儿是不是上辈子是一条鱼喝够了水,这辈子投胎做人就疯狂的喜欢上了“土”

他倡导汉所承载的“德运”是五行里的“土”,故称“土德”,将那个暴虐无性的周朝称之为“火德”

你说董仲舒凭啥这么定义?

哎~人可有自己的逻辑,《汉书》记载:

“代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汉”

周是“木德”,按照五行学说里的“木生火”,所以取代周朝的秦朝就是“火德”

那取代秦朝的汉就按照这个逻辑来,“火”生什么?

可不就是“土”嘛

所以这才有了这样的说法:

“土者,火之子也……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

可你董仲舒以土为尊,那诞生于三代的五脏对应关系改怎么变呢?

如果依然是脾对春五行为“木”,那如何解释秦代周?按照“五德终始说”周朝的暴虐岂不是成了德政?

董仲舒说这好办,咱们改呗~~

于是从董仲舒这支开始,脾的五行属性便从“木”转为了“土”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中医非常重要的一个派系叫脾胃派的,它又称自己是“补土派”

因为中医的藏象学说的根子,就是一路追着中华文化的变迁和调整这么改来着

如果不是董仲舒横插一杠子,估计今天中医还是遵从脾五行属“木”,李杲这一支要自称自己是“补木派”了,清末东北鼠疫里就不是“吃土防鼠疫”,而是“啃树皮防鼠疫”了

传统中华文化既是中医的财富,但更是中医的……负担

0 阅读:2

深水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