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寿命长,全靠养肾阳!4个中成药,阴阳双补,祛除寒湿

黄雪的手记 2024-04-30 08:32:50

之前文章我们提过,湿气重,常与脾的水液代谢功能有关。脾虚,脾的运化水湿的能力弱了,水湿就会在体内滞留。

除了脾之外,湿邪在体内的聚集,还与肾阳的温煦气化作用有关。

为什么水湿代谢与肾阳有关?

液态的水液需要转化成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这一转化,就需要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

就像你烘干湿哒哒的衣服,就需要加热才能做到。

人的阳气发于肾,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所以阳气又被称为“命门之火”。如果肾阳不足,人就容易水肿、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或尿多、尿频、夜尿多,或者呈现阳虚之象。

所以,解决湿气的问题,不能光用利湿、利尿的药,还得用补益肾阳的药,将五脏阳气激发起来,这样湿邪才能气化以找到出口。

今天黄药师就介绍几种补肾阳、祛湿气的中成药。(注:本内容只做科普分享,不做任何药物推荐,如有相关问题,请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桂附地黄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桂附地黄丸又叫八味地黄丸,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的肾气丸,很多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右归丸、十全大补丸等)都是由这个方而来。

组成有8味药: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方中肉桂和附子补火助阳,帮助湿邪气化;地黄滋阴、补肾、生精,山茱萸、山药补肝、养脾、益精,意为阴中求阳,阴阳互生;泽泻、茯苓利水,丹皮活血散瘀,这三味使全方补中有泻,并制约滋阴药助湿之性。

如果说肾是一盏灯,那么补阴的部分好比灯油,而附子、肉桂好比点灯火的那一下。

桂附地黄丸能温补肾阳,温肾化气,如果你平时容易腰膝酸冷,下半身又冷又痛,身体怕冷,肢体浮肿,小便不顺畅,或夜尿增多,男子阳痿精冷,女子宫寒痛经等,就可参考桂附地黄丸。

2、金匮肾气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金匮肾气丸最原始的方子就是《金匮要略》里的肾气丸,与桂附地黄丸相同,但现在中成药的金匮肾气丸,多了利水的两味药——车前子和牛膝。

组成有10味药:桂枝、炙附子、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牛膝、车前子。

如果你平时除了肾阳虚的症状外,水肿、小便不利或夜尿多的症状比较重,可考虑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同时利水,能标本兼治。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可用于肾阳虚水肿,气息短促,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小便多,怕冷,四肢冰凉,大便溏稀,男子阴囊潮湿,阳痿遗精。

3、五子衍宗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这个药被誉为“古今种子第一方”,由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组成。

方中枸杞子和菟丝子可以补肾精助阳气;覆盆子能养阴固精;五味子补肾水,益肺气,止遗泄;车前子利小便,让补肾的同时不郁滞。

这个药一般男性用的多,但其实是男女通用,有阴阳双补的作用,可用于肾精虚亏所致的阳痿早泄、精少不育,遗精腰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眩晕耳鸣、尿后余沥等。

4、附子理中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由附子、人参(或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

附子理中丸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不仅可以温脾以正脾气,促进脾的代谢水湿的功能,而且可以温肾以助阳,促进肾的气化作用,同时补脾阳和肾阳,先天、后天之本并补。有的人吃完一颗,会浑身来劲,觉得特别有精神。

所以,如果你有胃或者腹部冷痛,吃凉的肚子不舒服,怕冷,四肢凉,恶心呕吐,大便稀且有未消化的食物,且舌苔白润,可以考虑附子理中丸。

黄药师小贴士

使用这类补肾阳药要注意,肾阴虚兼有内热(表现为口干舌燥、烦躁气急、手脚心热、大便干结、尿黄等)者不宜服用。孕妇忌服。

这类中成药不建议两种以上叠加使用,尤其是很多药里都含有附子,超过常规量容易引起中毒。

附子



32 阅读:4014
评论列表
  • 2024-05-03 04:48

    每天吃90克枸杞子,3粒万爱可比什么都好,能活120岁😁😁😁😁😁😁😁😁😁

黄雪的手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