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第三次大胜,麦克阿瑟逼宫杜鲁门,杜鲁门闷声干了三件大事

轩凌小土豆 2024-03-04 21:24:59

标题:志愿军第三次大胜,麦克阿瑟逼宫杜鲁门,杜鲁门闷声干了三件大事

1951年,入朝三个多月的志愿军又取得了第三次大规模战役的胜利,巨大的失败带来的耻辱,让美国政坛吵翻了天,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逼宫了。

在东京的美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往华盛顿发去一封又一封的电报,他要求华盛顿同意空袭东北,不仅如此,还要求华盛顿派出海军封锁中国海岸。

麦克阿瑟还请求华盛顿答应他启用蒋介石的国民党兵加入朝鲜战争,同时秘密邀请何应钦来日本,商讨攻击我们的东南沿海的作战事宜,以及为革命军入朝参战做准备。

麦克阿瑟这些疯狂的举动很明显是想扩大战争,当然,他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甚至还派出空军轰炸鸭绿江(属于我们国家的那一片),作为战争狂的他,一直都想把朝鲜战场扩大到中国,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正是麦克阿瑟喜闻乐见的事情。

当然,他根本不去考虑他向华盛顿提出的那些疯狂要求,会不会让一直在观望的苏联参战。

因为麦克阿瑟考虑的只有一个:杜鲁门到底可以给我多少兵,让我出风头。

所以,他向华盛顿提了一堆要求后,仍然朝杜鲁门狮子大开口:再给我四个师。

接连打了三场败仗的麦克阿瑟想的根本不是为什么会输,想的只是赶紧扩大战争,让杜鲁门给他带越来越多的兵。

华盛顿收到麦克阿瑟的一封封电报后,吵得不可开交,有支持麦克阿瑟的,毕竟最为美国最闪耀的明星将军,热衷他的粉丝遍布美国各个部门,也有反对他的,毕竟华盛顿也有一部分保持头脑清醒的军政要员。

麦克阿瑟给杜鲁门的一封封电报表达的基本都只有一个目的:咱们的士兵太不中用了,已经被志愿军打得没了士气,要么再给我四个师,让我扩大战争,要么就撤出朝鲜,别无他法。

这个话里很有艺术成分,你不给我四个师,那我打不赢战争,就不能怪我了,我可早就跟你们打过预防针了的。

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麦克阿瑟的小把戏,在国务卿艾奇逊眼中简直拙劣无比,看到麦克阿瑟的电报,国务卿艾奇逊一针见血道:

“这是一份留给后人的文件,其目的不仅是在一旦事情弄糟时可以使麦克阿瑟免于指责,而且还向华盛顿尽量施加压力,以使之后退,转而接受他扩大战争的建议……无须任何证明,我完全相信这位将军正是桀骜不驯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而且对其总司令的意图基本上不忠顺。”

国防部长马歇尔五星上将也对麦克阿瑟发来的一封封电报摇着头,振振有词道:“一个将军埋怨他部队士气之日,便是应当检查他自己士气之时。”

看着那些老狐狸吵来吵去,杜鲁门头都大了,他是真的拿这个麦克阿瑟实在没办法,因为麦克阿瑟根本都不听他的,第一次见他就对自己非常无礼,居然让自己这个总统飞过去见他,还被安排在一个偏僻的岛屿上,见面的时候连一点将帅间的礼节都没有,还用故意用烟熏他这个总统。简直是欺人太甚。

要知道,杜鲁门可是总统,是美军的最高统帅,对于麦克阿瑟而言,杜鲁门的每一句可都是命令。

可是,谁叫麦克阿瑟拥有那么辉煌的战绩呢,谁叫这么大的美军居然找不出第二个比麦克阿瑟厉害的统帅呢?谁叫美国人都这么痴迷他呢?

没办法,杜鲁门只好忍受着麦克阿瑟对自己的各种不敬。但同时,他也闷声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

以私人名义,给麦克阿瑟写了一封长到连他自己也相信,麦克阿瑟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读得完的电报,言辞恳请的希望麦克阿瑟体谅华盛顿,同时尽量跟上美国的外交政策,不要掉队。

言外之意就是,你打仗再打不赢,咱们的外交很难做,而且目前主要精力是欧洲,朝鲜的战争不能在扩大了,不然斯大林插手,别说外交了,就是华盛顿都得震三震。

但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估计连看都不会看一眼杜鲁门给他发的私人电报,毕竟在将军世家出身的麦克阿瑟眼中,杜鲁门只不过是爬上高位的一个乡下人,他连看都不想多看他一眼,更别想浪费时间读这么一封又臭又长,满口说教的电报。

第二件:

派出柯林斯将军(陆军参谋长)和范登堡将军(空军参谋长)立即去到南朝鲜,进行实地考察,看看前线形势是不是已经糟糕到麦克阿瑟电报里所说的“不扩大战争就只能撤出朝鲜”那样。

是的,杜鲁门给麦克阿瑟留了一手,他可不会傻到随随便便就相信麦克阿瑟的一面之词,就傻乎乎的把四个师派给他,毕竟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已经陷进去很多了,再丢四个师进去,那欧洲那边可能就守不住了。

之所以派出这两位大将去实地考察,主要是看看麦克阿瑟所言是否属实,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让专家去现场找找志愿军的破绽,为下一场的战斗做准备。

第三件:

让联合国出面找中国求和。

当然,这是杜鲁门最不想干的事情,如果麦克阿瑟一直打胜仗的话,他这个老脸怎么可以拉下来给中国,毕竟,朝鲜战争是他们自己挑起的,目的就是统治朝鲜。

当时还朝中国放狠话,要是中国敢参加朝鲜战争,美国就会动用原子弹,让你们尸横遍野,吃不了兜着走。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美军就接连吃败仗,现在更是已经被志愿军打到了三七线外,要是再不出面求和,万一志愿军把美军全部歼灭,又或者到时候真的被志愿军灰溜溜的赶出朝鲜,那脸可就丢太了,而且损失也就更大了。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的杜鲁门确实怕了,他怕中朝军队真的一鼓作气继续南进,继续将美军揍得满地找牙。

于是,杜鲁门想出了一个非常体面的台阶:向中国求和。

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通过了先停火后谈判的“五步建议”,然后转交给了中国。

虽然不是美国自己出面求和,但联合国的态度,不就是美国的意思嘛,当年的联合国和美国也就是穿同一条裤子的。

最后的话:

美国从一开始的嚣张跋扈,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宣言置之不理,甚至还扬言,只要中国敢参战,麦克阿瑟就要我们的祖国尸横遍野,成为人间地狱。

可才过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美国就转变的态度,立马找“中间人”前来谈和,之所以态度发生大转变,只因志愿军接连胜利,美军不得不地下高傲的头颅。

志愿军们为了杜鲁门的求和,付出了太多太多,实在不容易啊。

内容参考《决战朝鲜》,作战:李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1 阅读:44

轩凌小土豆

简介:喜欢历史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