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再版《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值得入手?评测结果出乎预料

江户小歪 2023-12-02 14:06:48

1955年,顾炳鑫的代表作《渡江侦察记》连环画面世,顾大师以其精湛的铅笔画技法打磨出一部不朽的杰作,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的首座。《渡江》不仅是连藏者心中的月光,更是美术工作者、爱好者临摹学习的绝佳范本。

《渡江侦察记》从50年代起屡屡再版,版本之多甚至令一些资深连友头脑发昏。

单说老版,就有1955年的上美初版、1956年外文版、1962的人美花边版、1977年上美版(77版将55初版画面做了微小修改,即军帽添上五角星,军装领口添领章,故而渡江被简单划分为55版和77版)。

自上到下分别是55年初版、外文、人美花边版、77版

2000年后,再版精品连环画兴起,《渡江》又是一次次地重新出版,大的、小的、平装的、精装的,各社各样, 琳琅满目,品质又往往参差不齐。

再版各种大小精《渡江》(部分)

这十多年来,大家反复热议着:到底哪个版本的《渡江》最值得收藏?

有人说雷人“黄大渡”无敌,有人说上美大精正宗,也有人说今年杀入市场的辽美、天津版才最清晰。真相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各社纷争大《渡江》简史

《渡江侦察记》是铅笔连环画的天花板,五六十年代的受限于印刷技术和小尺寸的开本,并不能将顾炳鑫的原稿魅力充分表现出来。

2004年,上美吹响再版32开大精连环画的号角,上美大精《渡江侦察记》也在那一年登上历史舞台,引发了连友的购书热情。

2012年,出版人张雷精心修图,隆重推出两本雷人版32开大精装《渡江》,一本画面衬了灰黄底(55版,无领章帽徽),一本画面衬了灰黑底(77版,有领章帽徽),这就是著名的黄大渡和黑大渡。此时互联网购书已成风尚,雷人两大渡制作精美,令人眼前一亮,引发连友争相购买。毫无疑问,雷大渡成为连环画出版史上现象级的产品,书价很快溢出十倍以上!

2023年,辽宁美术凭洪荒之力出版一系列大精连环画,其中就有《渡江》的身影。又因为顾炳鑫大师百年纪念,天津美术也发行了两本不同颜色的《渡江》大精。

四家出版社的大精合影

于是,市面上就有了四个版本的大精《渡江》:上海美术、连环画出版社(雷人)、辽宁美术、天津美术。

比比外观、装帧设计

上美大精《渡江》

上美大渡

出版时间:2004年,印量:4000册

简评:上美大渡江出的最早,品牌优势,根正苗红,目前价格居高不下。

雷人出版的“黄大渡”和“黑大渡”,连环画出版社发行

雷大渡

出版时间:2012年,印量:各2000册

雷人的黄大渡、黑大渡是精心打磨的产物,据说张雷当初拿到了上美给的电子稿,和印厂密切联动,进行墨色密度印刷测试,反复调校,输出了最理想的效果。从外观看,比起上美边缘微微凸起有点圆润感,雷大渡显得方正板直。

辽宁美术《渡江》

辽大渡

出版时间:2023年,印量:2000册

辽美的渡江为了把社名放入标题,把封面画面往上提了提,导致远景渔船人物被切掉了一些。整个画面绿莹莹的,有点偏色。

天津版1956

天津版1963

津大渡

出版时间:2023年,印量:各1000册

天津美术侧重于纪念顾老百年,无外封套,分为1956和1963两种年份数字,封面材质为绢丝面,手感顺滑。(为什么选56和63,望有情报的朋友留言)

津大渡号称采用现存最全的原稿资源,这足以令他骄傲,当然,光有好菜不够,还得有个好厨子。其中前言后记的文字排版毫不美观,再加上没有外封套,引起很多连友的吐槽。

内封:自上而下为辽大渡、黄大渡、上美大渡

我们看一下内封面,辽美大精都是绢脊红面的设计,黄大渡则是完整的绢面,上美布脊白板,中央有一个渡江战士的火印图案。

内封封底

黄大渡的赠品页

黄大渡在扉页之前放了几张历史版本的封面图,色彩效果不错。天津版也放了这四幅,还单独印出明信片当赠品,只是很鸡肋,因为画面品质远不及黄大渡的。上美和辽美都没有附上彩图。

津美赠品的四个明信片,印刷比黄大渡差很多

扉页:上美、雷大渡

扉页:辽、津

内容说明页

扉页、内容说明页:都中规中矩,上美喜欢放个小图,其他都比较简单。

内页用纸:黄大渡宣传采用的是双面涂布的特种纸,应该是四家中最佳的,而上美大精是用低密度的轻型纸,显然经不起岁月的考验,很容易受潮生黄斑。天津、辽宁的都是现在主流大精用纸,微微淡黄,品质都是优良的,只是黄大渡的纸张明显更光滑。

简介:辽美/津美

附录:上美提供作者小传、作品目录;黄大渡附录了作者简介,9幅原稿;辽美的尾部干干净净;津美的尾部最为丰富,不仅有大量顾炳鑫的创作心得、还有近20幅原稿,所以津美书最厚。

外封书脊

从书脊看,天津的略窄,更厚;辽美的烫印字压得不太实。

书顶,笔者的上大渡有黄斑,见笑

比内页印刷

我们来看最为关键的内页,铅笔稿有黑白灰的几个深浅层次,比通常单线白描的连环画印刷难度大很多。

经过仔细翻阅这四组大精,我发现上美大渡和黄大渡清晰度都不高,他们采用的是同一套稿源,一看能感觉发虚,到底是稿源问题还是印刷技术问题尚不明确。辽美和津美今年刚印,整体清晰度有了巨大提升。

故事开篇,有好几幅画质不佳,比如P3吴老贵望远。

P3,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不难发现:上美的画面着墨力度偏浅,层次质感还不错,但总体印刷模糊,尤其是拿辽美,津美版放旁边对比,清晰度差距很大。

黄大渡画面垫了个灰黄底色,故而得名,目的是让画面视觉更接近泛黄的原稿。雷人当初修图调校花了大力气,阴影暗部的细节很清楚,但是用肉眼细看,精度仍然不足,因为电子稿源就还是上美那套,只是把数字修复提升到了极致,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黄大渡距离原稿精印差距不少。

黄大渡P57

为了读者能一览无遗所有细节,黄大渡把阴影部分都提亮了,这样就导致画面弱化了对比度和层次感,也削弱了黑暗中侦察的氛围感。

衬上黄底,仿佛原先的黑夜开了大灯,意境迥然不同,见仁见智吧,不喜欢黄底的朋友可以考虑黑大渡,黑大渡的画面内容也差不多,没有垫黄底。

辽宁和天津的大部分页面清晰度都很高,细腻精致,天津的明暗调校比较中规中矩,没啥毛病。

辽宁版P3

辽宁的曝光度调得特别暗,某些画面确实强化了黑夜中侦察的氛围,但是大量阴影中细节直接损失掉,注意上图持望远镜者——吴老贵下半身几乎没有细节。

P9,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第9页,有一段李队长回忆,和女主角刘四姐初遇,画面品质很差,修图也救不回来。注意看,天津和辽宁套上了边缘外羽化,以示回忆画面和正常叙事不同,上美和雷版都没有。我个人不喜欢羽化,画蛇添足加特效破坏了原始的美感。

P109,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P109,正午阳光强烈,几个侦察兵扮作商贩围住敌人。无论是边缘锐化,高反差保留,还是说直接拉清晰度,没有原稿,怎么修图也无济于事。

P141,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P141也品质堪忧。不过这幅图有个趣味点,剧情是说敌人炮弹打下来,报务员瞬间牺牲了,我们的男主李连长忙抱倒女主刘四姐趴在地上。大家看上美和黄大渡,二人的表情是嘴角微微上翘,似乎对炮弹早有预料,还挺开心,你俩搁这劈情操呢?旁边都有同志牺牲了啊喂。

再看天津和辽宁的,就有一种严肃悲伤感,我觉得这更符合此情此景。

以上呈现的三张都没有原稿,无可奈何,再好的制作技术也注定《渡江》白璧有瑕。

P134,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P134,周长喜舍命开车掩护队友,高速冲向悬崖,场面激荡人心,近景特写让人物塑造富有感染力。细心的朋友应该看到,只有黄大渡的周长喜戴着帽子,这是为什么?我就留一个悬念,资深连友可以在评论区指出。

我还选了四幅顾炳鑫百年画展看到的原稿,以之和四组印刷品对比。

P41原稿照片

这幅是渡江中最经典的画面,以刘四姐为视觉中心,战士们隐蔽在树林中窥探对岸敌情,巧妙的光阴排布,形成深邃的空间感立体感,刘四姐身着唐装,英姿飒爽的形象令人难忘。

P41,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从四组出版物看,上美有些模糊,津美中规中矩,辽美印刷失败,最佳是黄大渡,主人公仿佛沐浴在胜利的阳光下,看起来暖融融的。

P68原稿照片

P68,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P68,刘四姐撑杆跳船,其他效果都还好,只有辽美的颗粒感太强。

P84原稿照片

P84,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P84,看起来辽美这次是没拿到这四幅原稿,印刷都很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天津版在附录展示了这幅原稿,但页面却印刷很差,仿佛用劣质相机拍摄的,

P129原稿照片

P129,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P43,自上而下分别是上美,黄大渡,天津,辽宁

其实上美也有不足,比如P43李连长敲门画质很烂,其他版本都有较好的呈现。

评测这几本书很难,因为他们的稿源和修图方式不同,有的页面是这本清晰,有的却是那本更清晰,我想来想去,只能以扣分法来估算印刷整体品质,一眼感觉特别粗糙的-3分,加粗标注,细看上去品质不佳的都-1分。

上美:(9/24/43/51/77/84/90/91/92/96/109/125/129/141/161/165)共计6P严重,10P普通,得分:72

上美P90/P125/P165印得差

黄大渡:(9/56/79/80/81/83/87/88/90/91/92/93/96/99/109/141/160/165)共计5P严重,14P普通,得分:71。80-99页工地抬石头,夜里发电报是黄大渡的硬伤,那段的画面普遍不细致。

津美:(3/8/9/84/109/141/165)4P严重,3P普通,得分:84,津美除了刚才提到的一幅明明有原稿还印烂,基本发挥比较稳健,挑不出更多毛病。

辽美:(3/8/9/18/20/24/26/45/51/68/84/97/109/129/141)6P严重,9P普通,得分:73,辽美除了普遍曝光调得过暗,有些页面疑似稿源不全,整体不如津美。

辽美P24/P26印得差

上美大精印刷于20年前,黄大渡印刷于11年前,年代久远,他们的清晰度是明显不佳的。而天津、辽宁是最近新印,平均清晰度有了质的飞跃。对清晰度有高要求,就要考虑新印的两本。

其他的小精渡、平渡、宣渡

渡江的再版种类特别多,除了我盘点的四组大精,还有众多小精、平装……

2010年大漠堂出过蒙汉双语50开小精,还特制了一种内封镶金的,看起来特别土豪,我简单网上翻过照片,以今天的眼光看制作水平很一般了。

大漠堂小精《渡江》(转自网图)

2011年张雷出了“雷十渡”,除了上述展示的黄大渡和黑大渡,还有4本不同封面的小精,3本平装。我看了下小精,有两册77版的内页非常糟糕,惨不忍睹,古怪的是印得差反而现在溢价很多,都上百了,非常不推荐大家购买。55版内页的几乎等同于黑大渡按比例缩小,喜欢小开本的朋友可以放心买。

雷小渡:共4种封面,上为55版内页,下为77版内页

雷小渡77版内页劣质页很多,不建议购买

雷人出的3种平装《渡江》(转自网图)

2012年上美推出《渡江》小精,这本可不得了,一图一文,所以他的画面特别大,甚至有的画面尺寸超过了大精!圆脊设计又很方便翻阅展平。

最重要的是,印刷画质比04年大精有了巨大的飞跃,非常清晰,采用的亚光白色铜版纸,手感和视觉都上佳,像真的铅笔涂在上面,效果令我特别满意。唯一不足是封皮与书脊内侧之间有一个大空洞,不耐翻。

上美圆脊小精(厚如砖头)

上美小精内页

上美小精内页,这幅画面尺寸甚至超过大精

美中不足,封皮与书脊是镂空的洞

也是2012年,大可堂也出了一种大32开的宣纸《渡江》,封面用了黄锦缎,外函套绿锦缎包装。根据网图看,效果也不算理想,仅适合宣纸发烧友。

大可堂出品《渡江》,外锦缎,内宣纸(转自网图)

大可堂宣纸渡江内页(转自网图)

当然,上海美术也陆续多次再版过平装《渡江》,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平装往往就是品质平庸或拉胯,不在我测评讨论范围。

以上版本中,我个人最推荐上美小精。

总结

《渡江》种种,纷繁复杂,选购起来令人神思疲倦,小歪整理编辑完这些也觉无力。

当初,顾炳鑫大师在1955年交了一稿《渡江》。1977年,他因故直接在原稿上添加了帽子上的小五角星,以及领口的领章(似乎还包括袖章?),于是就有了55版和77版。

上美2004年出大精时,把这些星星、领章给擦除,复原了55版的原貌。(铅笔画的优点,可以用橡皮改)

2011年,张雷拿到了上美这套电子稿,他先出的小精,两本55版,两本77版,我看77版里面内页一塌糊涂,大量原稿缺失,可能是直接拿老书影印修图的。

2012年,他出大精时动了脑筋,把55版清晰的稿源用PS修图补上了五角星和领章的细节,人造出清晰的77版,这就有了黑大渡。而原汁原味的55版稿件则垫上黄底,做成黄大渡。

2012年11月,黄大渡和黑大渡横空出世。

从此,无论是大可堂的锦缎宣纸,还是大漠堂的金色小精,都根本无法与黄黑大渡争辉,只有上美大精可一较短长。黄黑大渡成为连坛再版神话,霸榜已久。

2012年的上美小精令人赞叹,只是那会儿大家已经习惯了大精,所以上美小渡也没能掀起风浪。

再后来就是2023年,辽美,津美二版上市竞雄,我们看到印刷精度的突飞猛进。

尤其是津美这本,装帧设计、排版、调色存在诸多问题,但仰赖原稿资源最为完整,印刷也起码做到了中规中矩少见差错,它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史上最清晰的渡江大精。

2023的新秀:辽大渡和津大渡

坊间好评如潮的黄大渡,是时候走下神坛了,当然它是11年前最有诚意的产品,他的用料,装帧设计,内页调校等每一项都可以胜过今天的天津版,可是你愿意承担几百元的高溢价买一本不太清晰的黄大渡,还是几十元拿一本很清晰的津大渡?

事实俱在,相信读者朋友心中应该有了答案。

我是江户小歪,整理评测不易,如果本文对你有用,还请帮忙点赞和转发,谢谢。

1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