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皇帝真的是拼爹得天下的吗?

上善若水云帆 2024-04-07 17:54:25

先说结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不止是拼爹,他还拼姨父、拼女儿、拼儿子,当然他也拼才能。简直就是“全拼达人”!李渊命好,绝对不是只有一个好爹而已,而是拥有全方位的豪华配置。

李渊7岁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这时候的他当然就是在拼爹了,7岁的小孩子能干什么?北周被推翻后,杨坚建立了隋朝。李渊还是稳居唐国公的位子。这时候的李渊才15岁,也没有什么战功,纯纯的就是因为杨坚是他姨父。

反观李密,他虽然也是关陇贵族的一分子。但是由于不是嫡长子,没有爵位可以继承。他爹也不是嫡长子,政治资源也相当有限。所以李密只能依附于农民军,走窦建德式的平民造反道路。而李渊起兵时已经是封疆大吏了,他一造反,隋朝的人才投降者甚多。其影响力远远大于李密。

隋末乱世是一个十分卷的时代,仅仅靠拼爹、拼姨父已经不行了。比如弑杀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他拥有比李渊更为高贵的身份,他啥都不干,就白白捡来了隋朝10万精锐的(骁果军)禁军。但是,才能平庸的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自己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在隋末乱世的时候,李渊只能拼自己的才能了。他眼见着这个造反,那个造反,却始终沉住气,一直等到隋朝根基动摇之后,他才起兵反隋。而起兵较早的杨玄感、李密则成为了炮灰,所以时机就很重要。

在起义时机的把握上,就可以看出,李渊是有才能的。李渊进军关中时,李密正在围攻洛阳,他吸引了大量的隋军精锐,关中兵力相对空虚了很多。李渊乘虚而入,拿下了关中。这就是典型的“让别人当炮灰,自己摘桃子”。

起兵后的李渊虽然沉着冷静,是无可争议的统帅。但是在分兵后,李渊的主角光环逐渐暗淡下来。他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和儿子(李世民)却日益闪耀。平阳昭公主成功策反了7万义军,而李世民更是彻底放飞了自我,他带领的数万军队在短短数月之间就扩张到了12万。李世民和平阳昭公主会师后,吸收了平阳昭公主的军队,拥兵19万。在不知不觉中,李渊已经踏入“拼儿子时代”。

攻打长安的时候,20余万唐军里有19万是李世民的军队,李渊的存在感很低。李渊意识到李世民的兵力过多,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他开始着重收揽军权,这也无可厚非,只可惜所托非人。他居然任用了裴寂这样的废柴带兵,导致唐军大败,李世民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家底被败了个精光。人家是坑爹,李渊来了个坑儿子,顺带坑了自己。因为经过这番折腾,大唐面临着被刘武周被灭国的危险。

可以说此时的李渊犯下了巨大错误,被灭国都不冤。要知道,才干不输李渊的李密就遭到了灭国打击,而原因只是一场小败。这就是蝴蝶效应,小失败也可能诱发大溃败。李密就这样一夜回到解放前,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虽然他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但李渊就是让人羡慕嫉妒恨,他偏偏还有李世民这样战神级别的儿子。李世民居然凭借七拼八凑的3万唐军反败为胜了。李渊再次躺赢,李密、王世充等人估计都要被气死了。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生子当如李世民”!

此后的李世民完全主导了唐朝的统一战争,李渊也适应了拼儿子躺赢的生活。当时的局势已经呈现三足鼎立的趋势,即窦建德的夏国,王世充的郑国,以及李渊的唐国。

李世民首先以重兵围困王世充的洛阳城,然后攻打洛阳周边城池,不断蚕食郑国,王世充朝不保夕,只能向窦建德求援。不久,窦建德率领10万夏军来援。李世民面临被夹击的危险。

李世民依然以重兵围困洛阳城,仅率3500骑兵飞奔虎牢关,突袭窦建德10万夏军,生擒窦建德,逼降夏国。王世充眼见李世民这么猛,也只能开城投降了。李世民一战灭两国,大唐一统江山的局面形成,李渊简直赢麻了。

总而言之,李渊的年幼时主要是拼爹,成年以后主要拼姨父。晋阳起兵反隋时,李渊只能拼才能。而在大唐开疆拓土时,李渊主要是拼女儿、拼儿子。在唐朝统一战争时期,李渊就只是在拼儿子了。所以,李渊能够赢得天下,并不是完全拼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是多方面作用下的结果。

0 阅读:74

上善若水云帆

简介:文史小评论,还有日常生活的小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