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董必武同毛主席看戏,工作人员:前排是领导坐的,你坐后面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5-07 16:33:30

1975年4月2日,杭州,正在疗养的毛主席悲痛欲绝,整整听了一天张元干的《贺新郎》。

他老人家扼腕叹息“人情易老”“悲难诉”,又将原文的“更南浦、送君去”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

原来,我党的创党元老、新中国重要缔造者、毛主席的挚友董必武,在这一天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董必武,人称“谍王”,从红船到红岩,再到国家初立,每次都能看到他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的身影。

董必武是与毛主席资历相当的共和国元勋,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掌管司法部门。

1949年,董必武受邀,陪同毛主席观看梅兰芳演出。

不料,工作人员却把他赶到了后面,并表示前排都是领导坐的。

不忘初心,为民族幸福做得一分是一分

1886年,董必武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湖北红安,17岁那年参加科考时,因不满清廷官员欺压考生,参与了包围贡院、封锁龙门的斗争。

董必武在巡抚衙门门前,只是观望了一下,却遭到了官军的殴打。

这一打,打出了位革命志士。

武昌起义后,董必武迅速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汉口刘家庙、三道桥战斗。

正当他心怀憧憬、期待未来时,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倒行逆施,竟然又搞起了封建统治,这让董必武悲愤至极“触于眼帘,即市井萧条,民气沮丧,沉郁惨淡,人以幸生苟免为心。”

董必武积极追随孙中山,即使两次入狱,依旧初心不改,抱定了“以谋民族和个人幸福为心, 做得一分是一分”的决心。

五四运动后,董必武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并在1920年8月创立了在湖北创立了党组织。

3个月后,湖南的毛主席也创办了早期党组织。

毛主席和董必武,犹如两颗新星,在湖南湖北交相辉映。

不过,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21年的中共一大上。

当时,董必武提出了“统战理论”,他主张“在行动上与其他党派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为了打倒共同敌人,应该“对其他革命党派一面在思想上进行批判,一面在行动上实行联合。”

毛主席对此深以为然,并抛出了这样的思考:“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一大闭幕后,毛主席和董必武分别回到了湖南、湖北。

他们积极传播革命火种,在全国都很有声望,人称“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两湖毛董(必武)”。

两人互相支持,推动了湖南、湖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四一二”事件之后,毛主席和董必武等40人,联名通电讨蒋。

此后,不论是“反围剿”还是长征,亦或者抗战、解放战争,总之革命的紧要关头,毛董的立场、观点始终一致,他们始终站在一起。

不声不响的董必武,为何是“谍报之王”?

1930年,蒋介石亲自颁发了一道手令:“64师独立团团长韩练成,见危受命,忠勇可嘉,特许军校三期毕业生,列入学籍,内部通令知晓。”

原来,韩练成孤军深入,救下了遭遇冯玉祥袭击的蒋介石。

因此,被“赏穿黄马褂”,在国民党军中,从籍籍无名的团长,变成了“救驾有功”的嫡系。

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派韩练成远赴海南,以“保境安民”为由,打击我琼崖纵队。

对于蒋介石的命令,韩练成“阴奉阳违”的办法,尽量延缓“进剿”,让琼崖党组织得以保存。

次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7年2月20日,莱芜战役打响。22日,韩练成的顶头上司李仙洲,要求各部立即突围。

不过,韩练成以部队需要时间准备为由,硬是把撤退时间拖到了23日。

转眼到了23日,韩练成却给李仙洲玩起了失踪。李仙洲派人四处寻找,就是不见韩练成的踪影。

韩练成此举,迟滞了国民党军的突围时间,增加了李仙洲集团内部的混乱,为华东野战军歼灭李仙洲主力,争取到了时间。

华野的总攻号角刚一吹响,来不及准备的国民党队伍,就溃不成军。

莱芜一战,我军歼灭了国民党7个整编师,共 5.6 万人,还收复了博山、淄川等 13 座县城。

王耀武闻讯后,悲愤至极:“5万多人,不知不觉在 3 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 5 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3天也抓不完呀!”

韩练成,这位深受蒋介石信任,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高级将领,其实是董必武安插在敌人内部的“暗桩”。

早在韩练成受到蒋介石重用前,就与我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与周总理接触后,韩练成决定完全站在人民一边。

周总理授意,让董必武与韩练成单线联系。

所以,除了周总理和董必武外,地下组织及党领导下的各种武装力量,都不清楚韩练成的真实身份。

就连“红色作战厅长”郭汝瑰都说:“我在未认识韩练成同志之前,早就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赏穿黄马褂”的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

郭汝瑰也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因为太简朴,不像国民党军官还遭到了杜聿明的举报。

杜聿明向蒋介石检举道:“郭小鬼清廉得不像话,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家里的沙发都打上补丁,言行作风很像是共产党员。”

蒋介石厉声呵斥:“难道我堂堂国民政府的官员,都要到处捞银子才不是共产党?”

1945年,郭汝瑰通过任廉儒的关系,找上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

郭汝瑰本就是共产党员,“四一二”之后,与党断了联系。

因此,他见到董必武的第一句话,就是请求恢复自己的党籍。

董必武没有正面回应,而是问:“国民党最近要你干什么?”

“何应钦要我去美国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团员,我不想去,我要求去延安。”郭汝瑰如实相告。

“你要求恢复党籍,原则上可以,但要经过一番考验”董必武表示:“你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你留在这边能为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董必武果然是深谋远虑,不久后,郭汝瑰就把蒋介石与美国人制定的《国军战斗序列》,交给了我军。

当然,郭汝瑰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解放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组织兵力北上山东,郭汝瑰立刻将详细部署发给了董必武,并嘱咐道:“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七十四师,全部美式装备,解放军需特别小心。”

知己知彼的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王牌整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使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图谋破产。

淮海战役前夕,郭汝瑰升任国民党在徐州陆军总参谋长。接着,他将我党的秘密党员张克侠,调任至徐州城防司令。

在莱芜、孟良崮和淮海战役中,郭汝瑰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大战役之后,郭汝瑰又接到了董必武的密电:“你的愿望,党非常理解。不过经再三研究,认为你到解放区作用不大,预计解放军渡江后,蒋介石必然妄图巩固西南,那时必有一场恶战。你不如争取掌握一支部队,到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时举行起义,这不是比到解放区作用更大吗?”

蒋介石对郭汝瑰深信不疑,让他出任二十二兵团司令,驻守四川,直接指挥第二十一军、四十四军、七十二军和三个。

听闻解放军即将进入西南,郭汝瑰直接率部起义,打得蒋介石措手不及。

董必武:我是做革命,不是做官!

“隐形将军”韩练成,“情报后三杰” 之一的熊向晖,国民党“红色作战厅长”郭汝瑰, “按住蒋介石脉搏”的红色女特工沈安娜等, 都受到过董必武的耳提面命。

董必武不仅赋予他们神圣的使命,而且千方百计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以至这些关键的“冷子。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身居高位,可他却时常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

董必武常说:“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组织共产党干什么?”

他赋诗吟唱:“革命原非为个人,支持群众得翻身。”

董必武的原则性很强,当父老乡亲得知他在北京当了“大官”,纷纷请他安排工作、帮忙考学、购买钢材。

不论远近,董必武一一拒绝:“我受党的委托,人民的信任,担当国家领导,是各项政策制定的参加者,也是维护者,决不能利用职权给自己的亲属批物资,革命不是做官。”

董必武为人谦逊低调,尽管是国家领导人,可从不把自己当成官。

1949年,梅兰芳在长安大剧院演出,毛主席邀请董必武一同观看。

当时,负责“看座位”的是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的演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只有20岁的顾工。

演出开始前,领导千叮咛万嘱咐:“楼上前排的包厢座位,只有中央委员来了才能坐,其他人一概不行,切记!”

恪尽职守的顾工连续婉拒了自己最崇拜的电影明星白杨、文代会主席团委员黄镇后,见一位颔下飘着白须的老人犹犹豫豫地在前排坐下。

顾工走上前去,轻声提醒道:“同志,这是中央委员坐的。”

那位老者听后,脸上充满了愧疚,起身连连道歉,赶忙走到楼座的最后一排,扶着椅背,凝立不动。

演出即将开始,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陆续进场。

毛主席走到前排,向热烈鼓掌的人们挥手致意时,看到了伫立在最后一排的那位老人。

“董老,您过来,过来嘛。”毛主席大声招呼道。

老人也热情的挥了挥手,欣然踏着阶梯向前。

顾工者才意识到,原来这位谦逊的花甲老人,竟然是董必武。

毛主席来到之前,董必武既没有抬出身份去向顾工施压;毛主席来到后,董必武也不曾拒绝邀请。

董必武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公仆”和人民的“老牛”。

用叶剑英的话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参考文献:

《从南湖红船到开国大典——“两湖毛董”永葆初心、行稳致远之路》来源:澎湃新闻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J].支部建设,2022,(20):56..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董必武:言传身教,一生学习》,来源:学习时报

0 阅读:1064

烟寒若雨话秋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