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怎样被发明的?在古代又是怎么生产的?

漪海解球 2023-05-25 23:55:29

酱油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调味材料,它的颜色呈现诱人的暗红色,有非常特殊的香味和鲜味,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而且最开始也不是用大豆作为原料而是用肉来进行腌制的,你可以将它类比于鱼露。这种调味品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当时被称为“豆酱”或“豆酱清”。后来,人们发现用大豆、小麦等植物原料发酵而成的酱油更便宜且风味相似,于是逐渐普及并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

酱油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传统固态酱油和釀造酱油。传统固态酱油是将黄豆或黑豆蒸煮后,加入麴菌静置发酵,然后与食盐放入发酵缸中继续发酵6个月以上。釀造酱油是用各种豆类等主材,掺入水和食盐,接种米曲霉或黑曲霉等微生物进行发酵。这种方法可以缩短发酵时间,并提高产量和品质。

根据原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酱油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中国大陆,常见的有生抽、老抽、甜面酱、黄豆酱油等。生抽是最基本的一种酱油,色泽较浅,适合做凉拌菜或炒菜时调味。老抽是用生抽作为基础,再添加食用色素或焦糖等物质加工得来的,样子会深一些且有一定的甜味,适合做红烧菜或提高菜肴的色泽。甜面酱是在生抽中加入面粉或淀粉等增加粘稠度和甜度的物质制成的,色泽棕红,口感甘甜浓郁,适合做京式烤鸭或涮羊肉等菜肴的蘸料。黄豆酱油是用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特殊的酱油,色泽金黄,口感清淡微甜,适合做川菜或湘菜等辣味菜肴的调味料。

在我们的台湾,常见的有黑豆酱油、红曲米油、白曲米油等。黑豆酱油顾名思义,就是采用黑豆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一种传统固态酱油,色泽深黑,口感浓郁香甜,可以做卤味或红烧菜等。红曲米油是用红曲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釀造酱油,色泽红棕,口感微辣微甜,适合做客家菜或闽南菜等。白曲米油是用白曲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釀造酱油,色泽金黄透明,口感清淡爽口,适合做清蒸或凉拌菜等。

在日本,常见的有普通(こいくち)、淡口(うすくち)、生(なま)、玉子(たまご)、低盐(げんえん)等。普通是最常用的一种酱油,色泽红棕,口感均衡适中,适合各种日式料理。淡口是在普通中减少食盐含量制成的一种较淡的酱油,色泽较浅,口感较清爽淡雅,适合做寿司或清汤等不需要过重味道的料理。生是没有经过高温杀菌处理的一种新鲜的酱油,色泽较淡,口感较香甘细腻,适合做刺身或生食等需要保持原汁原味的料理。玉子是在普通中加入蛋黄制成的一种特殊的酱油,色泽金黄浓稠,口感较甘滑浓郁,适合做玉子烧或蛋包饭等以蛋为主要食材的料理。

中国古代的酱油不仅是一种调味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与中国人的生活、思想、信仰、礼仪等密切相关。例如,在古文记载有“脯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诗句,表达了对美食的赞美;在《山家清供》中也有“以精米五升,水五斗,炊之以火;以肥肉一斤,切之以刀;以葱白三茎,切之以刀;以盐五合,以姜汁三合,并入其中;以铁锡之大釜盛之;以木柴之大火烧之;烧至肉烂米稠,则取而食之”的菜谱,展示了宋代人对于美味佳肴的追求。

总之,中国古代人民发明和生产了丰富多样的酱油,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和文化元素,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0 阅读:6

漪海解球

简介:漪海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