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忽悠!欧盟炮弹要收费,泽连斯基腹背受敌,乌分裂成定局?

茜冰评国际 2024-03-11 01:53:36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

用“瞬息万变”来形容眼下的俄乌局势,再合适不过。信誓旦旦会持续援助乌克兰的西方盟友,又“变卦了”,而北约貌似也要放弃泽连斯基。与此同时,俄法硝烟再起,意味着局势进一步恶化。

我们知道,去年3月,欧盟成员国批准一项耗资20亿欧元的计划,寻求在一年内向乌克兰交付100万枚炮弹。但在前不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公开催促西方加快军援乌克兰的步伐,警告称乌军兵力和火力均处下风,能否打赢俄乌冲突,取决于西方支持,泽连斯基还抱怨说,欧盟迄今只交付所承诺100万枚炮弹的30%。

无独有偶,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此前曾说过,西方承诺的对乌援助有一半都推迟交付。这种延迟意味着乌克兰将“损失人员,丧失土地”,尤其是让俄方获得“空中优势”。

面对乌克兰政府新一轮的责难,欧盟给出的最新回应不再是诸如“欧盟会继续援乌”之类的场面话,而是“你搞错了”!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

一切要从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东近日的表态说起:

日前,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这位欧盟官员说,不是欧盟没兑现承诺,而是泽连斯基弄错了,“部分炮弹要花钱买”。

布雷东称,现实情况是,去年3月,27个成员国决定在一年内“供应”100万枚炮弹,是“供应”,而不是“给予”,更不是“无偿给予”。

据布雷东所述,欧盟承诺向乌方交付的弹药不假,但供应方式有三种,“无偿给予”只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在“无偿给予”倡议的框架内,欧盟才会向乌克兰“免费”提供了30万枚炮弹,而且到本月底“无偿给予”的炮弹数量将增至55万枚。

但除了“无偿给予”还有另外两种供应方式,分别是乌克兰直接从欧盟生产基地购买,和由个别欧盟国家单独向乌克兰提供。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说一说“乌克兰直接从欧盟生产基地购买”这种供应方式,布雷东说,欧盟每月向乌克兰政府提供15亿欧元的财政援助,意味着乌克兰有能力自行购买弹药。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据布雷东所述,乌克兰已经从欧盟购买了35万多枚炮弹。

对于第三条途径,即欧盟个别成员国的双边捐赠,布雷东给出的说法极为官方,那就是“捐赠数量尚未公开”。

若按布雷东给出的数据,算上欧盟“无偿给予”乌克兰的55万枚炮弹,再加上乌克兰自掏腰包购买的35万多枚,乌克兰到本月底从欧盟共获得至少90万枚炮弹。

里外里,还差不足10万枚。对此,布雷东说,如果基辅还需要更多炮弹,可以继续“直接从欧盟的防务企业”购买。也就是说,欧盟还是希望乌克兰再支付一部分炮弹的费用。

接下来,就在欧盟“打脸”泽连斯基的同时,美媒爆出更大的瓜,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美国安全问题专家、国防部前高官布莱恩日前披露,北约国家可能会“秘密地将泽连斯基从基辅撤走”,而“泽连斯基可能会被西方特工带到利沃夫”。没了泽连斯基,“乌克兰会四分五裂”。

眼下,对外,乌军在前线节节败退、始终拿不出像样的战绩;对内,国内政治局势愈发紧张,再加上拒绝举行选举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措施,泽连斯基政府可谓是“腹背受敌”。

众所周知,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便成为“最有争议的媒体红人”,隔三差五就登上媒体头条。

先前,仗着有美西方撑腰,泽连斯基在公众面前不是一般的“自信”。的确,起初在俄乌双方展开军事对抗时美西方对援乌都比较上心。

但眼见乌军越来越不给力,援乌成了“无底洞”,即使是美国,也因是否要继续援乌而起了“内讧”,欧盟各国援乌行动也愈发力不从心。泽连斯基也开始担心,自己会成为“弃子”。

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国内现在乱成了一锅粥,腐败、军政不和、专权,可以说泽连斯基政府内部存在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一星半点。

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想撤走泽连斯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在布莱恩看来,一旦“撤离”,西方特工可以把泽连斯基带到利沃夫。而一旦基辅的权力交给像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这样的人,那么泽连斯基在利沃夫的逗留将不会很久,之后他将“在其他地方退休”。

说到底,不管北约会不会考虑撤走泽连斯基,倘若基辅政权更迭,乌克兰境内必将陷入混乱,而届时受苦受难的还是乌克兰民众。

在这个节骨眼上,近来频打“口水战”的法俄两国,硝烟再起。

先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不嫌事儿大地公开宣称,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地面部队的可能性。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马克龙话音刚落,法国的盟友一个个赶紧摘清自己。

德国第一时间跳出来,重申“欧洲和北约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白宫也赶紧占出来,向全世界喊话“美国现在没有派遣美军到乌克兰作战的计划”。英国、北约也纷纷高呼,没有派兵打算。

法国国内更是炸开了锅,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和极左翼政党“法国不屈服”罕见地意见统一,均强烈批评马克龙“鲁莽”“置国民性命于不顾”。

面对西方国家的“集体澄清”,俄罗斯政府并不买账,直接严厉警告马克龙“不要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众所周知,历史上,拿破仑因其军事生涯中的大量胜利与作战指挥,被视为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然而,1812年,为征服俄国,如日中天的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组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队,汇集多个欧洲国家的兵力,人数超过60万,准备了上千门火炮和十几万匹战马,“倾全欧之兵力”对俄国开战。

结果却损失惨重,让拿破仑帝国实力受到影响,接连在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中失败,拿破仑也最终走上了流放荒岛的道路。

在对俄作战中,拿破仑之所以败了,原因有二:

第一,他本人低估了俄国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对军队的影响,深入俄国时间太久,退出莫斯科太晚;

第二,他误判了俄国人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直到最后还将希望寄托在对手求和之上。

作为战败方,法国就此元气大伤,而法军在俄国失去了大量兵员、马匹和装备,损失惨重。俄方如今重提“拿破仑征俄惨败的典故”,警告之意,溢于言表!

当然,在当年的大战中,俄方虽然成功战胜侵略者,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近30万人丧生,成千上万的村庄和城镇遭到破坏,莫斯科城几乎化为灰烬,经济毁于一旦。

当前,俄乌冲突仍在继续,且局势不断恶化,俄乌两国的政治和经济都受到极大影响,冲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急剧恶化。

在这一冲突中,需要各方在国际法规范和外交协商基础上尽早解决争端,避免更多的流血悲剧,喊打喊杀非但于事无补,还会导致事态恶化,而互相尊重、和平谈判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出路!

0 阅读:3

茜冰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