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到底低俗不低俗?东北人都看二人转吗?

处女座老顽童 2024-03-15 13:51:49

随着《刘老根3》和《刘老根4》在去年和今年一一热映,逐渐被人民遗忘的二人转有多多少少回到了观众的视野之中,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对二人转不能说有比较深的理解,但在全国人民眼里,也只能是最了解二人转的那批人了。因此在这里分享一下人民对于二人转的误区和我自己对二人转的理解。

赵本山之于二人转

早在十几年前,赵本山的《刘老根1》和《刘老根2》也是一心要推广二人转,当时的赵本山可谓如日中天,借助着他强大的影响力,再加上《刘老根》系列的加持,赵本山为了帮助二人转正名,可谓倾其所有了。可以看出本山大叔是很热爱二人转的,并且刘老根大舞台也应运而生,一时间很火爆。

正如郭德纲对于相声的贡献一样,赵本山对二人转的贡献也是非常地大,甚至是更大。因为虽然现在听相声只认郭德纲,但是在以前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相声演员出现被观众所认可的。但在赵本山出现以前,没有任何一名演员能代表二人转,并且在全国观众面前首推二人转。

再者,郭德纲是真正靠相声吃饭的,而赵本山早就无欲无求了,所以他对于二人转的推广是纯粹的出于热爱,这一点境界要比郭德纲高出太多。这里无意贬低郭德纲,只是说赵本山郭德纲是纯粹的相声演员,靠相声吃饭的,而赵本山则是小品演员,他不靠二人转吃饭,也从没靠过二人转吃饭。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相声成就了郭德纲,而郭德纲也真正切切的救了相声一把,而赵本山则可以说是二人转的第二个教父。

赵本山的二人转风格

赵本山虽然不是靠二人转成名利万的,但说他没从二人转中获益那是绝对站不住脚的。赵本山早期的拉场戏和小品就是借鉴了二人转的很多风格,只不过他借鉴的都是二人转里讨人喜欢的内容,而把二人转中的糟粕全部摒弃,这才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不得不说赵本山的确是个天才。

从《刘老根》里面的二人转节目中可以看到很多赵本山的影子,只不过是那些二人转演员没有持续性,形不成体系,这才导致二人转始终不被广大百姓认可。但二人转确确实实有很多喜剧成分在里面,就看你怎么用了。

二人转低俗吗

赵本山一直在提倡绿色二人转,而二人转也在10几年前被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可惜二人转始终是摒弃不了它相对低俗的本质,上不了大雅之堂。所以近些年二人转很少被人提起,甚至已经被遗忘,而刘老根大舞台也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风采,相反德云社却是蒸蒸日上。

那么这一切是因为二人转低俗造成的吗?并不是这样,况且赵本山一直致力于树立“绿色二人转”。而我们看到农村题材的作品中的优秀二人转也根本不低俗。所以所谓的低俗并不是二人转没落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在于-不能与时俱进!还是拿德云社来举例子,郭德纲能大获成功的原因就是他是“老活新说”,运用传统的相声框架去讲述当代人的事情,加上郭德纲的天才幽默细胞,才产生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二人转差就差在这个地方,因为它毕竟是东北的曲种,所以在表演风格上很难被全国观众所接受。再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内容,被淘汰才是正常的规律。

换句话说,二人转低俗,那么郭德纲和赵本山就不低俗吗?这两位艺术家不也经常被说成“俗不可耐”吗?但这丝毫没影响两位赚得盆满锅满的吧!所以二人转没落的根本原因不是低俗。

但我可没说二人转不低俗!除了倡导的绿色二人转,很多地地道道的二人转确实是低俗!并且是毫无争议的低俗,甚至可以说是色情和下流!这点就和我们的国粹京剧大不一样,无论你是否看得懂京剧,也不管你是否喜欢京剧,你也必须承认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而二人转的定位上限也只不过是民间艺术,即使不低俗,也是土掉渣。那么下限就不必说了,简直就是文化的糟粕。

真正的二人转

地道、健康的二人转其实还是有点意思的,因为其实二人转也讲究说学逗唱。并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二人转演员的功底绝对比相声演员全面太多了。你见过哪个相声演员翻跟头、各种乐器手到擒来?其实二人转说白了就是一场“秀”,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内容,赵本山就是把“逗”演绎到了极致,而他本人的二胡造诣也十分深厚。

二人转演员有很多都是资深的民间艺人,从小练功,非常不容易。好的二人转演员一个人就能掌控整个舞台,这点从《欢乐喜剧人》等节目就可以看出来,里面不乏很多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并且演出来的节目非但不低俗,反而十分受观众喜欢,毕竟这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

但真正的二人转就未必深受喜爱了,因为能出名的二人转演员都是把二人转最好的精华拿出来给观众看,其他观众所不太接受的内容也是二人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从扮相上来说,二人转以东北文化为基准,与生俱来的给人一种土里土气的感觉,这还不算糟糕,二人转演员的化妆很多都是非常夸张的,相比这一点是全国人民都无法接受的。再有他们的一些表情和发出的声音,只能说是硬让你笑,其实并不好笑。

但是如果二人转都是《刘老根》电视剧里的水准,这门艺术还是相当有希望的,只可惜不是这样,还是那句话,你能看到并且接收的都是好的内容罢了。

东北人都看二人转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个误区,就是认为东北人都看二人转,起码都亲身地看过二人转,就像东北人都睡热炕头一样。这就是刻板印象了,不客气地说,全国人民对东北人的了解有一半是来自赵本山。但赵本山就能代表东北吗?显然不能!他只能代表自己生活的环境,说白了就是东北农村,城里人是基本不看二人转的,起码绝大多数的城市人压根就没机会看到二人转!

而二人转也是被赵本山一提再提,才被观众所熟知的,说到这里,还是要感谢本山大叔的对于二人转的热爱,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东本人,我们对二人转的整体评价是:“谁看那玩意儿啊!要多低俗有多低俗!”

这不是区区一个赵本山能扭转的局面,而即使是在他的鼎盛时期,他也是作为发起人,去倡议大家出演绿色二人转,而观众总认为二人转的代表是赵本山只是因为我们只认识赵本山。事实上,赵本山根本不能代表二人转,因为明显能看出他的二人转功底几乎为零。我们谁看过他折跟头打把事,还是看过他正正经经的为我们唱一段地道的二人转?

在二人转领域,赵本山的业务能力根本进不了剧团,他的成功只是因为他天生自带的幽默细胞罢了,而如果你追根溯源,才发现他很多东西是从二人转学的,仅此而已。而二人转说到底就是东北农村文化的缩影,所以赵本山根本代表不了二人转,只是从二人转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优秀二人转演员

事实上有很多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包括《刘老根》系列里面的很多演员。但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其实和相声圈一样,二人转圈子也是五花八门,各种门派明争暗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二人转的优秀演员了,相信读者也不会太有兴趣。好吧,我摊牌了,我不装了,其实我也不认识他们,我也不想认识!哈哈!

但值得一提的是“山杏”闫学晶确实是有二人转剧场,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但是还是那句话,二人转在东北城市没多大市场,并且越往南越没市场,别看赵本山的根基在辽宁,但是真没几个辽宁人看二人转的。

绿色二人转

写此文章的目的,完全是因为《刘老根4》里面的精彩二人打动了我,从里面我看到了赵本山的影子,也看到了很多优秀民间艺人的精湛表演。故此我回忆了一下,这些年二人转被赵本山推上了一定的高度,但怎么不知不觉近些年就没人提起了呢?我很是惋惜,写此文章仅为呼唤更多的优秀二人转作品,也致敬真正的优秀民间艺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