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刺刀有什么缺陷?为什么对越反击战后,就遭到了淘汰?

探史这些年 2024-04-24 02:51: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付东升

编辑|t

引言

如果你对现代兵器稍微有那么点了解,那么你肯定会知道这么一个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的冷兵器,只要被他扎上一下,血就会止不住的往外流,缝都缝不住。

这玩意儿的名字就是五六式三棱军刺,这把小小的刺刀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才能让他在现在的热兵器时代中发挥出如此的威力呢?难道他真的就如此完美,一点缺点都没有吗?

我们今天就来细聊一下。

(三棱刺刀)

一、近战大杀器

其实这玩意儿如果往前追溯,最早能追溯到古代的诗经中的俴驷孔群,厹矛鋈錞中的厹,而五六式三棱军刺,则是根据前苏联SVT-40半自动步枪的刺刀改进而来的。

刀身整体是一个三棱形的主体,每两个楞之间有一条深槽,被称为是放血槽。

(三棱刺刀)

这玩意长度在38厘米左右,可以安装在五六式冲锋枪的下方,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也可以安装,设置有折叠机关,平时可以折叠,到了需要的时候可以展开拼刺。

而这玩意儿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刀刃的设计,首先就是三棱形的刺刀可以增加刺入力度,轻易地贯穿敌人的护甲和身体,并且可以有效减小空气阻力,轻而易举的就可以直接把敌人捅个对穿。

然后就是他的血槽,这玩意儿是整个五六式三棱军刺的灵魂设计,只要被捅进去的人,就会出现一个恐怖的三角形创口,而血槽则可以让血液源源不断的从中流出,从而起到进一步杀伤的效果。

(五六式三棱军刺)

而这种三角形创口很难被缝合,光靠自身也几乎不可能愈合,在这期间,人就算不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也会因为感染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而去世。

一般来说,三棱刺刀的使用一般都只能在军队中,因为实在是没有在民用范围内的使用场景,而在战争场景中,最有名的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越自卫反击战了。

这场战争被称为是中国从建国以来最为痛心的一仗,也是为了惩罚越南肆意骚扰我国领土的惩戒行为。

(五六式军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咱们一口气派了22万军队,从云南和广西两个战线推进,而由于越南多树林和灌木,我们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情况相当频繁,于是在这段时间里,三棱军刺给了越军极大地心里阴影。

肉搏战中,他们一直在吃亏,一方面是人民军队高大强壮的身材和强悍的作战素质,另一方面则是在近身肉搏中,三棱军刺宛若死神的战斗效率,都是非常让这帮越南猴子害怕的。

(恐怖的刺刀)

因为越南人发现,只要自己人被刺中,哪怕只是手脚这种不怎么要命的地方,哪怕是流不了多少血,以越南那个湿热的环境,伤口很快就腐烂生蛆,最后这个人还是得在痛苦中死去,相比较而言,被一刀扎在肚子或者胸口,直接当场毙命可能还算结局好的。

但就是这么个人见人怕的好东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却遭到了淘汰,原因到现在都没有个正论,难道真如传言所说,因为这玩意太过残忍,被国际上立法禁止了吗?

二、刺刀的发展

其实这点咱们得从刺刀这东西的发展开始说起。

(仿制的五六式枪刺)

从燧发枪时代开始,装在枪管上的刺刀就已经发明了,尤其是在19世纪后期,德莱塞针发枪的问世让现代步枪的雏形出现,而刺刀的也逐渐开始从燧发枪时期的“大铁锥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一战二战时期的刺刀大多数是剑型,刀型的不多,而在20世纪初期,现在常见的这种环状刀座带卡榫的结构已经被定下来了,而且刺刀的长度也逐渐减少,从19世纪后期的五六十厘米普遍减少到了40厘米以下。

(法军1892刺刀)

而在一战,近距离拼刺仍然是刚需,刺刀大放异彩,但是由于阵地战的应用,不少步兵需要用刺刀来进行基础的排障工作,所以刺刀也就逐渐从剑型,开始向着更为适合劈砍的刀型发展。

而到了二战时期,刺刀这玩意儿因为机枪坦克迫击炮的风靡而退居二线,正面战场的士兵很少有短兵相接的机会,美国人的拼刺战术更注重枪托打击,苏联人和日本人倒是注重拼刺训练,但这也和国家文化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

(南斯拉夫1924刺刀,刀刃越来越短了)

但不变的是,为了能让刺刀派上更多用处,所以刺刀在二战时期几乎彻底取消了剑型设计,完全变成了更适合劈砍的尖刀型样子,而二战结束以后,不少国家也都开始将刺刀开始向多功能发展,这个时候的军刺更像是一个求生设备,从打仗到生存,甚至包括了一定的储物功能。

三、成绩优秀的“差生”

而反观我们的五六式三棱军刺,这玩意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他是一个“偏科战士”在近距离搏杀的情况下,五六式三棱军刺可以说是全无敌手,沾着死碰着亡。

但是问题是,这东西除了拼刺之外,全无任何作用,因为他只是为了“突刺”这一个目的而设计的,劈砍伤害可能还不如抡圆了手里的五六半给对方一枪托来的有效。

(现代的刺刀一般也就这个长度了)

而且五六式三棱军刺有点太长了,携带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在越南这个崎岖地形的情况下,过长的军刺长度反而成了缺点,不管是携带还是收纳都很占空间,如果想要让战士得到一个可以用来劈砍排障的刀具,那就得再来一把刺刀备着,极大地增加了士兵的负重,得不偿失。

所以在对越自卫反击结束之后,虽然这玩意儿劳苦功高,但还是因为以上所说的那些各种不方便的地方给替换下去了。

(刺刀)

毕竟在现代战场上,短兵相接的情况越来越少,刺刀这东西更多的是用来作为生存和排障的工具,而非是近距离格杀的武器而存在。

随后,81式刺刀的装备,也标志着这个劳苦功高的五六式三棱军刺,走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那些年,武警部队用过的刺刀.中国军网,2016-11-05

枪尖拭血——刺刀发展史.中国军网,2021-04-06

16 阅读:5889
评论列表
  • 2024-04-26 07:55

    就是不能多功能,现代战争白刃战几率太小。这玩意杀伤性也没那么大,和普通现代刺刀比区别不大。

  • 2024-04-26 06:49

    三棱军刺的淘汰主要是因为现代战争的影响,两军大规模肉搏越来越少了,而三棱军刺独特的造型功能单一,只能突刺无法砍削切锯,而现代的军刀已经要求多功能化,主要是作为功能刀具使用。

  • 2024-04-25 22:03

    快拉倒吧,钢材不行,三棱是加强强度的

    丛林之王 回复:
    真是搞笑,一个单一用途而且还用不上的玩意儿不平庸?你当是冷兵器时代?
    呼呼 回复:
    问题是,三棱军刺的实战效果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突出。三棱军刺和现代的刺刀相比,哪怕是仅局限在突刺上的对比,也并无特别突出的优势,综合比较起来就远比不上比现代刺刀了。三棱军刺是时代的产物,是迫不得已的设计,它是先辈们在当年钢材品质低的环境下找到的出路,但并非是战场上的最优解,现在我们的工业水平上来了,战争环境也变化了,三棱军刺无法适应现代需求,自然要被淘汰了。
  • 2024-04-25 15:11

    缺点就是被扎后死的太快,想抓个活的都难

    用户16xxx61 回复:
    扯淡。
    名字 回复:
    不懂装懂[呲牙笑]
  • 2024-04-26 12:16

    质量不行,容易断和弯。没有吹的那么神。少吹这些。

  • 2024-04-27 20:41

    啥年代了还有伪军迷在这吹三棱刺。首先,56半仿制的是sks不是svt,sks原配是郓型刺刀,仿制的时候钢材刚度不过关,郓型刺刀容易折断,所以设计了三棱状增加刚度,而且56半刺刀是不可拆卸只能折叠的。其次血槽可不是用来放血的,是为了刺入人体以后减少因为肌肉紧张收缩而夹紧刺刀的力量,说白了就是方便拔出来。三角形的伤口也没那么神奇,只要不是伤到重要脏器和大血管,随便找个外科的实习医生都能缝合。淘汰的原因更简单,功能单一,因为没开刃,只能刺不能劈砍,被多功能军刺取代。

  • 2024-04-28 17:48

    说白了就是功能单一的一根长钉子,除了刺啥也干不了,开罐头剪一般铁丝网都不行,拿来干嘛?拼刺机会也不多

  • 2024-04-26 11:59

    近战改手枪了[笑着哭]

  • 基本不会拼刺刀了,这玩意儿只有刺杀功能,匕首形的功能多,砍刺锯起子……

  • 2024-04-28 18:26

    没听说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有白刃战的桥段。太能编了吧。是因为现代战争都是超视距战斗,基本没有机会白刃战了。

  • 2024-04-26 07:06

    三棱军刺功能单一只能刺,多功能枪刺多好。是李连杰的电影《中南海保镖》把三棱军刺给神话了然后这些年网络小说又推波助澜。

  • 2024-04-28 19:44

    就像现代飞机很少会缠斗,机炮没有什么用,用刺刀干什么,还不如带把匕首可以做野外求生用。

  • 2024-04-26 23:52

    杀伤力太差。

  • 2024-04-27 12:24

    丛林没把🔪怎么搞

  • 2024-04-26 10:40

    不是不用,是禁用了吧

    来吧 回复:
    居然还有信禁用这谣言的?
  • 2024-04-28 17:54

    啥年代了

  • WEI
    2024-04-29 12:05

    性能单一,只能刺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