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与李顺㈣

百年的驿站 2024-05-15 09:10:53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反抗暴政是很不容易的,代价却往往高得惊人。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少说也有数百起,而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有刘邦与朱元璋。在唐末宋初,人们还只看到汉高祖刘邦这个唯一的先例。而不幸失败呢,其领袖作为“首恶分子”,不但其本人要被处以极其惨酷的“磔刑”,即零剐碎割,其家属、家族还要被满门抄斩,灭三族,灭九族,是上至八九十翁妪,下至襁褓中婴儿也不放过的。难怪陈胜、吴广已经揭竿而起,沛中父老欲起而响应,欲推一个人当头领,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主吏萧何、狱掾曹参都不敢接受而让给一个小小的亭长刘邦。为什么呢?不就是“恐事不成,后秦种族其家”(《史记·高祖本纪》)嘛。而作为“胁从”者就大有不同了,即使起义失败,还可以投降旧王朝,也可以改投新主子,万一不幸被捉住了,处置也不会那么严厉,何况由于目标小,藏匿民间也相对容易得多呢?

于是,黄巢、李顺的传说是否也在暗喻人们:你们勇敢地反抗暴政吧,即使失败了,也并非死路一条,我佛慈悲为怀,会为你们留下一线生机、保佑你们遁入空门的。至于那锦箱中婴儿的传说,很可能是李顺自己编出来的。因为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往往崇拜王权,王权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孟大王的遗孤”,远比普通百姓李顺的号召力大得多。你看陈胜、吴广起义时,欲“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史记·陈涉世家》),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秦公子扶苏与楚将项燕即使健在,也理应是冤家对头,这一点,无论陈胜还是吴广,就不去考虑那么多了。

  最后,在黄巢、李顺起义失败后,统治阶级依然凶残暴虐,普通民众仍然痛苦万端,亦是产生那些传说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黄巢之后,是数十年军阀割据混战,是生产力被大规模地摧毁,是人民群众颠沛流离,是杀人肉充军粮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一个个凶暴王朝走马灯似地旋起旋灭。而李顺之后呢,是宋军的“恣横剽掠”,使得“民罹困苦,未安其业”(《宋史·牛冕传》);是宋廷派到四川的官员“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宋史·田况传》)。于是,人们怀念黄巢、李顺,怀念像黄巢、李顺那样敢于领着大家反抗暴政的英雄人物,希望他们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希望他们再次站出来登高一呼,这,难道不在情理之中吗?

  至于经典史籍与稗官野史究竟谁更接近真实,谁更可信;黄巢与李顺当初究竟有没有逃脱大难,有没有出家为僧。那可得求教于大方之家了。

0 阅读:1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