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大的卖国贼,一生都在卖国,远超李鸿章,可惜却鲜为人知

意智说历史 2024-05-19 11:59: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梁赞

编辑|t

引言

1841年,鸦片战争如火如荼,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积极发动爱国军民,采取以逸待劳,以守为战的方针,稳稳掌控战场主动权,让英军无法完成登陆。

尽管在硬实力面前,无法左右最终战局,但坚持下去也能让西方列强,意识到晚清并非砧板鱼肉,然而一个人的出现,让林则徐的坚守功亏一篑,此人便是爱新觉罗·奕山!

或许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他在卖国求生这条路上,除了舍弃京城西逃的慈溪太后,怕是无人能出其右,连李鸿章也只能自愧不如。最关键的是,奕山不仅叛国,还将道光耍的团团转,可即便如此,依旧得到道光重用。以至于总有人好奇,他究竟给道光灌了什么迷魂汤!

(爱新觉罗·奕山)

一、祖上差点当皇帝,奕山却沦为小保安

说起奕山,听说过的人不多,但其祖上大家绝对熟悉——爱新觉罗·胤禵!就是雍正皇帝的胞弟,野史中康熙的法定继承人。若非雍正登基后,处处跟皇帝对着干,被贬去京郊独守皇陵,凭其大将军王的功绩,到奕山出生时,其族系实力,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毫不为过。

(爱新觉罗·胤禵)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成王败寇。不服输就打到你抬不起头,所以奕山出生的时候,身为皇室子弟,却连最低的爵位都没混上,得亏道光皇帝重视亲情,在其31岁那年,收入宫中赐封三等御前侍卫。

或许有人会说,侍卫放现在不就是个保安吗?根本就不值一提。但保安也有高下之分,皇帝的保镖跟隔壁小区的守门大爷,差距何止天堑。

(清朝御前侍卫)

而此时的奕山,也怀有远大抱负,总想着光大门楣,重现祖上荣光,终于在道光7年,也就是他38岁时,趁着新疆爆发内乱,向道光皇帝自荐前去平叛,得到了改变人生的机会!

二、卖国贼也曾立下赫赫战功,拜相入阁指日可待

由于此前从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道光也没敢直接让其担任平叛大将,而是命其在杨遇春手下当参将。杨遇春虽然有能力,却因年纪大,打仗有些畏首畏尾,再加上张格尔的叛军多达10万,而朝廷派来平叛的军队远远不足,因此迟迟不敢发动总攻。

正所谓打仗打得都是金钱,眼看战局即将进入僵持阶段,年轻气盛的奕山,主动请命充当先锋,并率军悍不畏死的冲入叛军阵型,为杨遇春创造了总攻时机,瞬间奠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局。

(平定张格尔叛乱)

这个时候爱新觉罗这个姓氏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让杨遇春不敢抢功。就这样叛军被剿灭,消息传回紫禁城,道光皇帝龙颜大悦,直接封奕山为伊犁将军,全权负责新疆军务,从保安到封疆大吏,奕山只用了一场战争,同时也得到了道光的青睐。

原本他的前程一片大好,地方镀金几年,升入军机处,拜相入阁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以及东南沿海虎视眈眈的英国战舰,险些将其仕途拦腰斩断!

1841年,九龙炮战之后,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由于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被琦善等人穿小鞋,一纸奏疏递到了道光手中,指责他故意激怒英军,导致东南沿海陷入被动。

(林则徐虎门销烟)

道光可不是坚钢不可夺其志的主儿,本身没有雄才大略,耳根子又软,被人吹几下耳边风,就开始怀疑起林则徐,直接免去其两广总督的头衔。若非东南沿海局势紧张,说不定直接就兴起大狱了。

虽然林则徐没有被问罪,却失去了战场的指挥权。而道光为了扭转东南颓势,将刚从新疆调回御前的奕山派往两广,并且直接任命其为靖逆将军,全权负责沿海战事。

(道光皇帝)

临行前奕山夸下海口,由他坐镇,英国战舰只能灰溜溜撤离,道光听后大喜,就差抱着奕山亲两口,当初雍正待年羹尧也不过如此,更何况相较于年羹尧这个外臣,奕山还是血亲。

殊不知此时他有多高兴,不久后就有多痛心!

三、屠龙勇士终成恶龙,林则徐只能无奈叹息

奕山率领17000精兵猛将,抵达东南沿海时,林则徐还在苦苦支撑,虽然艰难却并未显露败相,按理说只要奕山抗敌之志坚决,双方会合后,至少能延缓英军入侵的脚步。但奕山人还没到广东,就听手下奏报,英军实力强横,真要硬碰硬,怕是要全军覆没。

(林则徐派人阻挡英军登录)

曾经悍不畏死的伊犁将军,或许被荣华富贵腐蚀了筋骨,听到这番话,竟然开始惧怕,连英军影子都没见到,就开始向道光上奏书,直言不能硬抗,最好满足英军的要求,否则广州必定失守。

随后,没等道光下令,奕山又听手下进言,仗还是得打,否则之前夸下的海口就成了欺君,最关键只有打仗,才能趁机敛财。于是奕山一拍脑门儿,想到一条妙计,拾起900多年前赵普的名言,一句攘外必先安内,把林则徐好不容易收拢的爱国百姓,说成挑拨是非的刁民。

就这样,奕山这位靖逆将军,不仅没有对抗英军,还将抗英势力剿得七零八落,最终靠一己之力,毁掉了林则徐舍命撑起的战局。

结果人尽皆知,鸦片战争清朝惨败,奕山还擅作主张,跟英军签订了广州合约,承诺赔款600万元,并且广州不得再兴兵反抗。

(鸦片战争失败的后果)

远在紫禁城的道光,得知此事后,恨不得将其抽筋吸髓,恨得牙痒痒,直接判奕山斩监候。如果奕山真的因此丧命,对清朝来说反而是好事。

无奈彼时的道光帝,实在没有可用之人,最终还是没有处死奕山,并且还将其重新调回西北,期待他能在梦开始的地方将功赎罪。之后的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得要多臭有多臭!

四、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

或许是为了一雪前耻,亦或者回到自己的主战场,重新担任伊犁将军的奕山,确实做出一些成就。

道光27年,奕山率兵平定了七和卓之乱,道光不仅将其官复原职,还赏赐了双眼花翎,似乎东南沿海的颓势,跟他毫无关系。但这也是奕山最后的辉煌。

(奕山擅自签订瑷珲条约)

此时北边的沙皇俄国,也开始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已经多次率兵南下侵犯伊犁地区,用如今时兴的话来说,奕山犹如内战幻神,平叛时勇猛如虎,面对外敌却毫无招架之力,几次交锋,都败于沙俄军队之手。

恰好此时清廷四面楚歌,为了稳定局势,咸丰命人跟沙俄议和,签订了中俄通商条例,本意是在向沙俄示弱,以求对方放过,但野兽怎么可能就此满足。

很快北部边境频繁收到沙俄侵犯,咸丰无人可用,便将奕山从西北调到东北,担任黑龙江将军。头衔听着唬人,奕山却一次胜仗没打,被沙俄逼得步步后退,多次擅自割地求和。

最终在未经咸丰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跟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的内容)

条约内容是同意沙俄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之地”。还让沙俄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享有航行权。这无异于将中国的北大门拱手相让。

讽刺的是,顶着爱新觉罗的姓氏,即便如此,他也只是被罢官,甚至后来因为又签署不公平条约的经验,被多个皇帝派遣担任和谈代表,一直活到89岁才去世。因此有人说,奕山一生都在当卖国贼,甚至比李鸿章跟慈溪还可恨,遗臭万年也毫不为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可平心而论,若不是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数次向外敌投降的懦夫,又怎么可能被委以重任?只能说清朝被西方列强吊打,并非某一个人的过错,而是整个封建王朝的腐朽!

大家觉得奕山到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还是清末背景下无奈的小角色呢?

参考资料:

[1]孙国志.奕山与晚清边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02):71-78.

[2]李迪.奕山防御广州措施考[J].社会科学辑刊,1995,(06):102-103.

[3]韩来兴.《瑷珲条约》的签订和奕山的历史责任[J].黑河学刊,1988,(02):69-74+45.

20 阅读:12306
评论列表
  • 2024-05-22 22:29

    耗子扛枪-窝里横!

  • 2024-05-25 23:29

    论卖国能比上李鸿章的可能真没了[捂嘴巴]

意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