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振宇扮演的中年苏轼,在我心里直接封神了!

写字的石霖 2024-01-25 09:48:02

纪录片《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更新了,最新一集讲我最爱的苏轼。

看完后很感慨,每个年龄段看苏东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年少时看的是故事,是诗词,是一代宗师的传奇经历。而今人到中年,才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感触。

那些迷茫与失落,那些跌跌撞撞,何尝不是现在不少中年人(比如我)的写照呢?

乔振宇演绎的苏轼特别好,尤其是中年的状态。褪去了年少轻狂,人前故作从容,内心却还在迷茫,不知该如何追寻和表达真实的自我。

苏东坡38岁时,因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官场失意,让他索性寄情文字。他结识了词人张先,并受其影响开始尝试写词。

那时的词普遍是少女唱的,最受欢迎的是柳永的婉约词。苏轼写词也逃不过那个框架,他一开始尝试,便被赞叹“得了柳永三分真味”。

但苏轼并不开心,他并不想成为柳永,而是想借词说出心底事。这其实很难,因为词最终都是由歌姬们演唱的,他的心声显然并不适宜。

之前看这段故事,看过也就看过了,但现在其实特别理解苏轼的烦恼。写字的人都有执念,希望能有自己的风格。

我早年特别苦恼的是“写字到底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自己?”35岁失业没办法,为了谋生什么都写,为了赚钱什么风格都可以试。但到底我自己想写的是什么呢?

到如今写了3年多。38岁的我也没有答案,或者说我还在尝试。

我喜欢苏东坡那么多年。但直到纪录片看到这里,才真的理解了苏轼当时的苦恼。人就是这样,没有那些经历时,很难真的去明白。

苏轼40岁时,才终于找到了自己写词的方向。他的词不该有二八年华的歌姬清唱,而应该由关西大汉、东州壮士来唱,那样味道才对。

由此之后,他词开豪放一派,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看苏轼的故事,还有个很直接的观感是对年龄的理解。

苏轼44岁经历乌台诗案,经历九死一生的牢狱之灾。侥幸出狱后,朝堂少了一个耿直激烈的官员,人间却多了一个洒脱豁达的苏东坡。

我好像经常说,我这辈子就怎样怎样了,但其实38岁之后还有很长很长的时光,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以及还有很多很多的字要写。

我倒没什么野心,只是也想写些能表达自己心声的文字。到底会是什么呢?我还不知道。距离40岁还有2年,或许我还能再折腾折腾。

坦白来说,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我这两年都没有寻找新的方向,或许是该逼自己一把去尝试下不同领域。

对了,关于苏轼的纪录片,我也特别推荐央视的《苏东坡》。那个共6集,有访谈,有与苏轼相关的文物真迹,非常值得一看。

参考资料:纪录片《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