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资就要比技工的高!中国技工荒:德国成功中国困境重重?

朱老大聊养护 2024-05-13 06:47:48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扩大国家实力,其中工业版图的实力发展与提升是转变成发达国家的重要要素之一。

任何行业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的支撑来掀起行业发展的浪潮。

尤其是工业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体力型人才,还需要技术型人才,因此需求非常大。

但是如今中国却遇到了关于这方面的难题,中国出现了“技工荒”的现象。

不同于国外的技工和办公室白领几乎在同一个社会地位上,中国技工大多数是家族产业传承或念书无果的人选择的道路。

其实,现如今技工的工资并不比办公室文员的工资低,而且现如今中国的工作保障机制已经很完善了,正式员工几乎都有五险一金的制度保障。

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中,技工工作对比于办公室文员来说仍然觉得拿不出手。

因此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出路了才会选择做技工,并且潜意识都会认为技工文化水平较低而且会非常的辛苦,而相应得到的劳动报酬也不成正比。

为了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道路,我们必须改善中国如今“技工难”的现状。

中国技工现况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如今陷入了缺少高级技工和技术工人的窘迫境地。从国家统计来看,中国城乡企业约有1.4亿职工,技术工人的数量占据一半人口。

但是在这技工队伍中,高级职工仅占百分之三左右,可想而知统计出这个这个数字是多么的惊人。

据发达国家统计,其技工人数中高级技工大约占40%左右。我国离发达国家的占比相差太大,而且这个比重需要国家政策相应做出大的改革才能做到。

而且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不光高级技工的人数少,其平均年龄也比较大。

对于如今的国家工业发展趋势来说,高级技工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来支撑我们发展的高质量和速度。

中国大多数技工讲究的都是学徒制,很多都是认一个师傅就对这一个师傅所具备的技术能力进行学习和改进。

但是大多数师傅都只单独具备单项的技能,对于新发展的技工来说学到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能晋升的空间也比较小。

同样现在很多人从事技工工作,都是为了赚钱去养家糊口。

所以大多数人只是简单考了一个初级证书有工作的机会就可以了,很少部分人想着去多考一些技术型的证书,这也是我们技工种类单一且等级较低的重要原因。

为了培养出一个熟练的技工,在这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

在普工成长进阶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培养出较为熟练的技工后会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人才流失。

这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薪资待遇,保障制度和企业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社会上也有一些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可以轻松获得高薪资的,比如说网络主播,擦边工作等等。

这主要靠在学校里老师教育的观念和学生自身的三观如何,部分年轻人会嫌技工这份工作不体面,哪怕是高薪资也觉得从事这份工作会在同龄人中抬不起头。

因此对于技工身份的价值转换则需要国家和政府对中国人观念进行培养,在社会上也需要加重对技工人员的重视程度。

中国技工荒的原因

中国技工的主要来源是技校,中国对于学校普遍认为上大学才是正道。因此大多数人一旦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大部分人会进入职业技术院校或者中专学校去修习一门技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入学校学这门技术只是为了以后在人才市场中能找到自己的一所容身之处。

而因为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学生大多成绩不好或品行不端,因此技校从一个教人能够拥有立身之本的职业技术学校变成了一所无良少年的聚集地。

在学校中,好的情况是老师和学校负责,学生也听话愿意去学,这样学生最后起码能考到一门技术的基础证书,也能拿到最后的结业证明,对于未来就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好的情况就是某些学校和老师没有良好的作风和学风,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得过且过,那么很多学生就会走歪路。

对学习不上心,个人的生活也一塌糊涂,最后可能会混张证书出来但到实操上很有可能就一问三不知了。

而社会上的刻板印象也很重,大家对于技校和职业院校的第一感觉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去的地方,导致大家对技术人才也没有正视。

同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学校中出来的学生哪怕学的好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合适的职业。

对于很多大厂来说,不仅需要技术还要学历,这对于技校中出来的人才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被迫选择一些小公司或者创业。

小公司入职通常起步工资不会太高,技工中等级还是非常严明的,刚进入公司都要技术考察。

而且大多都会先实习学徒,工资去除五险一金也就大约三千左右的薪资,而在刚入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频繁的实操训练。

因此很多人还会在实习之后打退堂鼓,转而去选择别的工作。

而如果有的人想要创业,也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而且很多公司的客户都是固定的,因此创业难度也非常大。

综上可以看出,技工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低微而且虽然需求很大但实际入职的难度也是有的,在这过程中也极有可能遭受人才的流失。

德国成功的原因

对比于中国技工荒的现状,德国却没有这种问题。

在德国,高级技工也就是俗称的“蓝领”是极具社会地位的。

德国非常重视“工匠精神”,他们会出现很多工匠世家。

拥有一门技术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是为了家族工匠精神的传承。

在德国,大多数人知道此人擅长一项技术,会对其很尊敬,对他们来说不会觉得从事技术类的人地位比办公室文员卑微。

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技术学校不是上不了大学的唯一出路。

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的,德国从小学阶段就会鼓励学生确定自己的兴趣并且为未来的工作做规划。

并且其德国政府对技术人才的培育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撑,这能体现出其对技工的重视程度。

德国的职工教育每年还会给学生做补贴,并且如果在学习期间某位学生被企业看中,预定他毕业后的入职,还要另付其定金。

这能体现出他们对技工人员有多么的重视,并且社会地位也是非常的尊重的。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设定了超过350种官方承认的执业证书,对于企业来讲,有水准的证书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学历。

他们对技工的重视程度,导致了技工对于专业能力的敬业和认真程度,他们的规划和工作水准是非常严格的。

这种极具匠人精神的产品都是稀有而宝贵的,因此有需求的人也会看重这珍稀程度和价值,因此往往是供不应求的。

中国改进现状的措施

和德国的技工就业现状来对比,中国现状不仅人才所来源的教育机制不够完美,技工就业后的待遇保障也不够。

因此中国需要加重对技工人员的重视程度,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去转变人民的思维。

并不是学习不好才去学习技术,而是技术本身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

从事技术工作也是光鲜亮丽的,做技工也有大好的未来和发展空间。

同时针对职业学校需要加大对技术的标准教学和对应证书的相关考取。

对学生来说,不能光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要加大实操课的课程占比量,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并且在学校中应当多组织相关执业证书的考取,流程要正规,考试要严肃,结果要有用。

这能让学生就业直接对口岗位,减少实习的时间,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这对于企业和技工来说都是好事,省时省力高报酬。

结语

通过上文,我们能清晰的认识到当前中国“技工荒”的现状,也能鲜明的察觉到我们所出现的问题。

对比于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说,我们对于技工的培育和待遇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提升。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的推出新政策,加大对技工的重视程度,让从事技工的人民敢于炫耀自己的工作价值。

在辛劳的工作之后也能获得优异的工作薪酬支撑和福利保障,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我相信大家对于建设中国工业强国,迈向发达国家都有着美好的愿景,期待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作为国家的人民也要跟随国家的脚步不断向前发展,提升个人能力,助力国家进步。

信息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780188388873241&wfr=spider&for=pc

记者蹲点|“用工荒”主要是技工荒--齐鲁壹点--2022.2.6

0 阅读:4

朱老大聊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