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脑梗越来越多?医生:除了补充叶酸,做好这3点更重要

诗槐聊健康 2024-05-15 03:28:48

那天,一个亲戚来到了医生家,医生有点意外,这位亲戚不是特别熟,因此来医生这边找医生肯定有什么事,寒暄过后,医生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亲戚愣了一下,随后老实的对医生说:“我爸,脑血管可能有问题。”

老年人脑血管出问题,除了脑梗还能有什么问题?医生说:“严重吗?片子带过来了吗”?

亲戚说:“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医生很是吃惊。亲戚的父亲今年好像才六十多岁,一般来说是比较健康的,但居然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两次脑梗,这让人有点难以置信。

医生问:“那现在怎么样了,需要我做什么”?

亲戚有些哽咽:“情况不是很好啊,现在总是昏昏欲睡得,各项指标都不行,医院说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医生点头,像这种中风两次后的患者基本存在神志不清、昏昏欲睡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脑部损伤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理变化,中风通常会导致脑部受损,包括缺氧、缺血或出血等情况。这些损伤会影响到脑部的正常功能,包括清醒和睡眠调节。

脑部受损可能导致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的变化,这可能会影响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之间的平衡。

而且中风后,身体可能会出现炎症和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清醒和睡眠。炎症介质可能会在脑部中发挥作用,导致睡眠障碍。

一些患者在中风后可能经历脑部再建过程,这是大脑试图适应损伤的一种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可能需要更多的休息来支持脑部的再建和修复,因此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感觉。

因此,中风后神志不清、昏昏欲睡涉及神经递质、炎症反应、应激反应等。

医生也是叹了口气,最近这段时间,身边有不少人因为脑血管问题去世,比如本院的院长,中医科主任,甚至一些同学,给人感觉就是到了这个年纪,脑中风成为了常见的疾病。

不过从大数据来看,也确实是这样,我国早已成为中风患者最多的国家,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高达上百万,而且现在以每年8%的速度高速增长。

其中,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比例为60%-80%。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严重的疾病高发?

其实和叶酸不足有关。

著名专家黄京飞在《中国科学报》中如是说道:“在全球范围内,叶酸缺乏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相当普遍。这可能与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相关。”。

其实自然界中各种食物都含有丰富的叶酸,像蔬菜类、水果类、动物的肝脏、肾脏等。但由于天然的叶酸很不稳定,总是会因为阳光和温度的影响而氧化,因此,人体实际摄入的自然叶酸是很少的。

黄专家还说:“再加上中国人普遍喜欢炒蔬菜,不怎么喜欢凉拌,这就进一步破坏了蔬菜中的叶酸,导致叶酸缺乏,所以这可能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我国心脑血管患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全国有2.9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约每5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病。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会让血管的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体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逐步升高,血脂水平的升高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在十年前,我们是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

而这个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体内叶酸缺乏有关系。

叶酸,属于维生素B族元素,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能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再甲基化、核苷酸的合成,同时,叶酸能影响细胞的分裂、生长和遗传基因的表达调控。

如果想要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那就必须要有一些关键的调节酶,好比叶酸、维生素B6和B12。

如果这一代谢途径出现了问题,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就会升高,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叶酸缺乏引起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结下来,叶酸能够降低脑梗发生率,和这些机制有关:

第一,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叶酸在体内能够帮助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从而降低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而这些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

叶酸对脂质代谢有影响,能够调节血浆中的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粥样硬化是导致血管阻塞和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改善内皮功能。

叶酸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的舒张和扩张,有助于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良好的内皮功能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第四,抗氧化作用。

叶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第五,抑制炎症反应。

叶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损伤,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补充好叶酸,能有效降低脑梗的发作率。

除了补充叶酸,预防脑梗还要做好这几点

补充叶酸只是预防脑梗的其中一部分,还有一些关键的点做不好,补充叶酸就等于白补充。

首先,少喝酒,增加叶酸的吸收。

很多人有意识的吃蔬菜、水果补充叶酸,但同时又喝很多酒,这就导致叶酸的代谢增多,等于没补充。喝酒可以干扰叶酸的吸收,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可能影响叶酸的吸收。胃酸的增加可能会使叶酸在胃部被破坏或降低其吸收率。

酒精摄入可能会影响机体对叶酸的代谢过程。酒精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可能干扰叶酸的代谢和利用,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水平。酒精摄入可能导致机体利尿,增加尿液中的叶酸排出量,从而减少其在体内的储存量。

一些研究表明,酒精可能会直接抑制叶酸的吸收过程,降低其在肠道的吸收率。

其次,控制血脂。

血脂异常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可导致血管壁内脂质物质的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可以在血管壁内形成堵塞,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从而影响了脑部供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可能发生破裂,暴露斑块内的血栓原始物质。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蛋白等会被激活,聚集在斑块破裂处形成血栓。这些血栓随着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堵塞了供血脑部的小动脉,导致脑梗死。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以在心脏、颈动脉或其他部位形成,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导致脑血管栓塞,引发脑梗死。

最后,控制好原发病。

高血压、糖尿病是因为脑梗的基础疾病之一,患者一旦患上这两种疾病,出现脑梗的概率非常高。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的结构性损伤和功能异常,使得动脉壁变得僵硬和狭窄。这种损伤使得动脉内膜受损,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包括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和血管收缩素合成增加等,这些异常会促使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栓塞,引发脑梗死。

高血压可导致微循环异常,使得脑部某些小动脉、毛细血管受损,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梗死。

糖尿病亦是非常危险,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易于引起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些斑块会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包括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和血管收缩素合成增加等,这些异常会促使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栓塞,引发脑梗死。

糖尿病会导致微循环异常,使得脑部某些小动脉、毛细血管受损,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梗死。

患上糖尿病后,患者血液中凝血功能会出现改变,使得血液更容易凝结成血栓,增加了脑血管栓塞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脑梗死。

所以,除了补充叶酸之外,不关注其它问题,一样会高概率出现中风的问题,这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综上所述,国人缺乏叶酸已经是一个共识了,再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改变降低脑梗的发生率?毕竟一位中年人出现脑梗,一个家庭就要陷入巨大的危机中,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深远而又持久。

文/明哲

7 阅读:1711

诗槐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