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后,小伙把豆腐摊做成了企业

长江日报 2024-02-18 18:20:21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8日讯(记者蔡欣星)飘着豆香,冒着热气,位于东西湖走马岭街的武汉爱逗豆制品有限公司(下称爱逗豆制品)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产量又创新高。创业十多年,孔威把家中的豆腐摊一步步做成了企业。

爱逗豆制品生产车间。记者戴东辉 摄

每年春节,都是孔威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豆制品日产量较平时翻番。趁着春节假期的几天休整,他又采购了一批新的豆子,大年初七,生产车间就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冬日里,爱逗豆制品的生产车间热气腾腾。长江日报记者穿上防护服,经过消毒后进入车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豆香。车间里,已在不锈钢桶里浸泡10小时的黄豆,被机器磨碎出浆,磨出的浆收集好后随即被倒入罐中加热煮沸至100­℃,待冷却后再加石膏点浆,最后制成豆腐或是豆干。自动传送带上,已经被切块的白色豆干正等待着卤汁调味。

高温煮浆系统。记者戴东辉 摄

“豆浆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泡沫,以往是通过使用适当的消泡剂来抑制泡沫,现在用微压煮浆的方式在闷罐加热,因为压力恒定、热力均匀,泡沫就会减少。”做了十多年豆腐,步骤早已烂熟于心,但孔威期望能让豆制品的生产越来越标准化、自动化。

2007年,高中毕业的孔威接手了父母的豆腐摊。和许多菜市场里的档口一样,每天凌晨三时,孔威就得起床,将前一天磨浆、煮沸、点浆的豆腐备好,到了五时,刚做好的豆腐就被运上车,送到市场新鲜售卖。

爱逗豆制品生产车间。记者蔡欣星 摄

一家三口的生活靠这个豆腐摊过得踏实,但孔威却不满足只是经营好豆腐摊。“大家做的都是菜市场小档口,做街坊邻居生意,我和其他人的区别是什么?”孔威说,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在豆制品这个普遍以夫妻档口形式经营的领域,能够提供大批量产品的商户并不多,他决定先从小作坊干起,一点点购置设备,扩大规模。

刚建起的工厂规模不大,也没有知名度。孔威至今仍记得自己签下第一位大客户的情形。那是一所高校的食堂,他通过和食堂档口的师傅闲聊,找到了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对方很忙,自己在门外一等就是几小时。见面后,对方问孔威生产的豆腐有什么优势,孔威直言食堂一天需要消耗多少豆制品,自己免费供货上门试吃。

试吃后,孔威又邀请对方来自己的生产厂房,参观豆制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过程,最终产能的保证和标准化生产让他拿下了第一笔大订单。这之后,孔威的豆制品逐渐积累起口碑,孔威说,后来陆续有学校食堂负责人主动联系他,希望合作,供应豆制品。

2020年,孔威决定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厂房选址走马岭街的一家食品产业园。不仅因为这里食品企业聚集,更因为产业园内的热力管道对接汉川电厂远道而来的管线蒸汽,让豆制品的生产摆脱了煤炭,用上了绿色清洁能源。

做了十多年豆腐,孔威总结出了南北方的不同口味差异。北方人喜欢老豆腐,就用卤水点浆,减少豆腐里的水分;南方人更爱嫩豆腐,就用石膏点浆,让豆腐的保水性更好。他自己也爱吃豆腐,给公司取名爱逗就来源于同样喜欢吃豆腐的儿子小名“逗逗”。

如今,爱逗豆制品每天生产的各类产品约三万斤,孔威说新的一年他还将继续扩大豆制品产能,并在市区开设产品直营店。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1 阅读:817
评论列表
  • 2024-02-19 00:56

    不戴口罩和手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