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美国对华加征锂电池等关税影响几何?如何应对?

科技总是有心情 2024-05-16 03:49:17

摘要:针对美国对华加征电动汽车、锂电池等关税,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认为,从长期来看,对新能源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基本上关闭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的通道,失去了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对锂电池的负面影响则更大,因为中国出口的锂电池20%左右进入了美国市场。

5月14日,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

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024年起,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

同时,针对电池、电池零部件和关键矿物,2024年锂离子EV电池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2026年锂离子非EV电池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到2024年,电池零部件的关税税率将从7.5%提高到25%。2026年,天然石墨和永磁体的关税税率将从零提高到25%。到2024年,某些其他关键矿产的关税税率将从0提高到25%。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其中,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

在电池及材料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文称,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位;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过70%。

另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41.5GWh,累计同比增长5.5%。

美国对华加征锂电池等关税,影响几何?

可以看到,我国已领跑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相关产品出口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于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环球时报》此前在社评中提到,考虑到目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几乎为零”,新关税即便真的落地,也不太可能立即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产生影响,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同样如此。

不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基本排除了未来中国新能源车进驻美国市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会对欧盟等对中国新能源车开展调查的国家产生恶劣的示范效应。

另外,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也持相同观点。

5月15日,吴辉在与电池网交流时表示,“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国的出口占比在2023年仍然很小,只占3%左右,但是美国毕竟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汽车市场,所以从长期来看,对新能源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基本上关闭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的通道,失去了一个潜在的大市场。”

针对锂电池而言,吴辉认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更大,因为中国出口的锂电池20%左右进入了美国市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一直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其中,2023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达135.49亿美元(约合979亿元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20.8%。今年一季度,美国仍然是中国锂电池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额达29.08亿美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22%,不过与2023年一季度相比,出口额同比下降11.23%。

同样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对于亚洲电池产业链的依赖度依旧较高,因此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变化。

据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5月3日表示,将在汽车制造商获得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方面释放更多“灵活性”,这意味着使用中国石墨制造电池的韩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美国市场时,也能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新能源领域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一些国家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补贴大量出口,过剩产能冲击国际市场。

“针对产能到底过不过剩,国家部委已经有定论,那就是中国的新能源产能针对全球市场和中长期市场需求是不过剩的。”吴辉同时提到,“但如果欧美通过贸易壁垒设置一些进入的障碍,那么仅仅国内的市场的供需还是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所以工信部近期也通过行业规范来限制部分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调节这种结构性过剩的状态。”

就在5月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再次重申,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工艺水平方面,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升级之下,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要如何应对?

“不管地缘政治风险怎么升级,市场需求摆在那里,市场肯定是需要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吴辉建议,“首先,电池新能源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做好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出来。”

吴辉还建议,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应加强对各国政策的研究和预判,在现有政策分析和潜在政策预判的前提下做好应对方案,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损失降到最低。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则认为,尽管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开拓相对艰难,且成本较高,但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还是电池材料领域,对于头部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开拓,已经成为关键竞争力,从一些头部企业的年报就可以看到,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是逐年提升的。

因此,于清教建议,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要持续巩固在成本、技术、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大开拓除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量市场。“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例如,今年以来,贝特瑞、中科星城、海亮股份等相继官宣了摩洛哥建厂计划,比亚迪巴西基地也已开工,蜂巢能源泰国电池工厂投产。”

0 阅读:10

科技总是有心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