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清北学霸”跳进地理课本,家长们,旅行新思路接好了!

成都儿童团 2024-03-27 12:51:03

把地理书当旅行指南是什么体验?

一群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学霸”们组成的“旅行团”拿着地理书,实地打卡课本中的景色,输出地理知识点——这正是今天团长今天要给家长们推荐的研学综艺:《跳进地理书的旅行》。

两季节目共12期,单集70-100分钟

播出平台:芒果TV

美景多多,地域风情浓厚,知识点满满是节目的特点。

两季节目先后去了云南广西两地,和美食美景一同出现在屏幕上的是喀斯特地貌、亚热带高热性季风气候、狭管效应、等高线、等压线......等许许多多地理书上的知识点。

大理为什么叫“有风的地方”?

原始森林漂流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吗?

为什么阳朔是攀岩者天堂?

天坑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原本静静躺在书中的知识点在真实的山川湖海中变得格外平易近人,似乎一个地区的衣食住行,特色习俗都与“地理”息息相关。

清明小长假近在眼前,有计划出行的家长不妨走出家门,和孩子以地理书为指南,来一场“跳进地理书的旅行”;暂时没有出行计划的家长也可以和娃一起在家中,打开电视,跟着“学霸”们云打卡!

把地理课本上的知识,试卷上的考点运用到生活中,是《跳进地理书的旅行》的一大看点。

节目第一期开头,几位“学霸”需要拿着一张带等高线、等压线的地理图,寻找“风终年凌乱”的地方。

和风一样“凌乱”的还有观众,这要怎么找?家长们不妨也和孩子一起想想,该怎么凭借一张地理图找到目的地。

弹幕中有人提到: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大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嘉宾拿着图先从海拔定位“苍山”,再通过方位、地势、气压等到下关——大理的风,以下关最为出名,大理四景“风花雪月”中的风,便是指“下关风”。

下关是古代关隘名,它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的山谷出口,北靠洱海。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

节目组整理的大理知识点,点击查看大图

地理书告诉我们,风是由空气流动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苍山与哀牢山之间的峡谷与西洱河形成了喇叭状地形,特殊地形又形成了“狹管效应”,使得此处风速增大。

就这样,冬春季节苍洱之间强劲的西风和夏秋之交的西南风,打造出了终年不停歇的“下关风”

下关风吹遍苍洱大地,书中的地理,一点点变成生活中的道理。

比如大理白族人为了应对年均一个月以上的大风,构思出了用来挡风的独特建筑设计——大理传统民居照壁。

再比如,当地人也借助风的力量,制作了一款天然的美食,吹肝,并成为了土八碗中五香拼盘里的重要一角。

生活中看似和地理毫不相关的细节,都因为一场风而相互联系。

当然,地理书上不只有“大理为什么叫有风的地方”的答案,我们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许多答案也都早已写在地理书中。

第二季节目去到了广西,“学霸”们这才发现甲天下的不止桂林山水,还是桂林的米粉。

桂林山水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但实际上,桂林米粉作为地方特色美食,其制作和流行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桂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种植。而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因此当地的地理条件为米粉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基础。

同时,桂林地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用于米的加工和清洗。

除了吃米粉,“旅行团”还在桂林阳朔体验了一次攀岩——当然,这也是一处地理知识点。

观众一边隔着屏幕感受在崖壁上攀登的乐趣,一边则被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突然袭击”。

阳朔每年都会迎来许多攀岩爱好者,这里为什么会成为攀岩者的天堂?如果从地理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十分的“理所当然”。

桂林阳朔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地层组成,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峰、峡谷、洞穴,为攀岩运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岩壁资源,且石灰岩质地细腻,摩擦系数适中,适合攀岩运动。

山峰众多,地形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攀岩路线。这些路线覆盖了不同难度级别,适合不同水平的攀岩爱好者。

此外,阳朔地区的攀岩路线常常与山水景观相互辉映,提供了美丽的人文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的环境有助于岩壁表面的摩擦,提高攀岩的安全性。季节性的气候变化也为攀岩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别被知识点吓到,节目中搭配游戏“食用”是比较轻松的!

有一说一,带着地理课本打卡风景名胜不仅不会枯燥,相反,当我们在大自然中与某个课本中曾出现过的知识点“偶遇”时,会有见到老朋友一般的惊喜。

课本上的等高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理的一字一图,都是认识世界的新窗口。无论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食物,还是近些年风靡起来的“新运动”,家长都可以带孩子在“地理”中找到答案。

无论是云南还是广西,都是兼具地理特性和民族特性的热门旅行地。除了地理书中的知识点,特色民俗与城市人文也是节目非常值得一看的部分。

比如,节目以选择题的形式,提到了一个绝大多数外地人都不清楚的知识点——云南没有“云B”车牌。

这背后是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史。

“云B”车牌曾经出现过,属于当时尚未被撤市改区的东川市。1998年12月,东川地级市被撤销,成为省会昆明的市辖区,挂上了省会“云A”的招牌。就此,“云B”消失了。

如果问大家云南和广西地区分布了哪些少数民族,家长和小朋友们能答出苗族、白族、彝族、壮族,或许还知道阿诗玛、刘三姐这样的代表人物。

但如果再具体一点呢,不同的民族有哪些极具特色的文化、饮食、服饰、音乐?

节目把这些内容一一展示了出来,且在民俗内容的选择上不追求新奇冷门,多以广为流传的民俗切入,在熟悉的日常中发现不寻常。

例如,白族调是白族民间最为普及的一种民族演唱艺术,但会“rap”的朋友说不定能更快掌握白族调要领!

这是因为白族调根据音乐特征和地域分布的区别被分为多种类型,有的是在三弦琴伴奏的“beat”里创作自己想要的词,和现在流行的“rap”有异曲同工之处。

又例如,提到“抛绣球”我们容易想到电视剧中中传递男女之情的桥段。

但在广西壮族人民的生活中,绣球早已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项目。在新中国成立后,抛绣球甚至成为了一项少数民族竞技体育运动,有一整套规范的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增设了抛绣球项目,几年后,抛绣球还成为了南宁市中学体育考试的规定项目。每到体育中考备考时,就能看见各个中学操场上支起高高的球杆,各色绣球在空中被抛来抛去。

除了民族风情,节目中还会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小“知识点”,让人感叹:“啊,居然是这样?”

旅行团被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大家看到这个问题时,是不是“阳朔山水甲桂林”已经呼之欲出了?

但正确的答案是——“玉碧罗青意可参”,整句连起来意为: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山峰有如碧玉之簪,江水宛若青萝之带,其意境深远,值得仔细欣赏。

这两句诗出自于宋代诗人王正功的《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百嶂千峰古桂州,乡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封前旒。

三君八俊俱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说实话,在这期节目之前,团长也一直以为“阳朔山水甲桂林”是正解。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或许也在于此:在途中邂逅奇遇,打破固有的知识边界,拓宽认知的维度,接纳全新的知识。

————————

《小王子》形容地理书是所有图书中最宝贵的书,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山脉很少会改变它的位置。海洋很少会变得干涸,我们书写的是永恒的事物。”

一趟以“地理课本”为指南的旅行,实际上能让孩子收获地理、历史、人文、城市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今年,我们特别策划发起了“微观·课本里的中国”栏目。以课本为指南,把每一篇有趣的课文,当作观察世界的入口,循着课本去提问、去探索,发现更丰盛的世界。(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我们将拆解课本趣味选题,定期邀请各行业嘉宾开讲,相约走进课本之外的真实世界。欢迎对课本里的大大小小的课题感兴趣的小朋友或者家长,来到成都儿童团开讲。

“微观·课本里的中国”互动交流群

欢迎你的加入!

扫描左方二维码

即可加入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图|《跳进地理书的旅行》

[END]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