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周总理前来劝说,主席打断道:放两颗原子弹,但不要对外公布

素慢历史 2024-04-01 00:59:02

“主席,国庆在即,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上陈兵将近百万,这是要给咱们来一场下马威呀!”

中南海的某间办公室里,周总理脸上满是散不开的愁容,建国10年中国虽然已经从泥潭中站起来,但若是对上苏联的钢铁洪流,依旧讨不来太多的甜头。

“急什么,先喝杯茶。”毛主席十分镇定自若,思索良久,最终做下了一个决定。

“让西北那边扔两颗原子弹下去,动作要快,赶在国庆之前为咱们国家祈福消灾。咱们自己的实验项目就没有必要知会其他国家了,私下进行就可以了。”

主席为何要在国庆前放两颗原子弹呢?这两颗原子弹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从亲密到疏远

没有人能够否认,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老大哥对我们的帮助。

1949年的中国究竟是怎样的呢?十几年的战乱除了没有耗干人民的精气神干,几乎消耗掉了整个国家的工业,或者说,自从清政府走上了闭关锁国的极端,我国的工业就一直没有站起来。

国民党也曾大肆兴工造船造枪,但这些企业要么就是洋人出资,随着外国人撤离中国;要么就是被日本人强占,十几年抗战路走下来毁的也七七八八了。

还有一些始终在国民党掌控下的军工产业倒还算得上完整,只不过国民党兵败台湾之前,将这些花大力气发展起来的工业体系狠心摧毁,解放军虽然尽可能地进行了干预,却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正因如此,用满目疮痍来形容初出茅庐的新中国,一点都不为过。

别说重工业了,常年的战乱淘汰了大部分轻工业与手工业,除了少数生活必需品,我国民生产业几乎是一片断壁残垣。

如此贫瘠的土壤,更加能够突出苏联老大哥的慷慨。

中苏建交之后,苏联与我国进行了156个工业合作项目,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援助”,苏联带给中国的可不仅仅是技术,为了让中国更快地融会贯通,他们甚至连专家都送过来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项目,修建厂房,建立生产线,中国早期没钱没实力翻过的山,几乎都让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拽着翻过去了。

苏联送来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他们几十年努力的结果,是一张明确的发展地图,是整个重工业架构。因为有了苏联,中国真的少走了很多弯路。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永远讲究顺势而动。大家都代表着本国的根本利益,我国可以接受互惠共赢,通力合作,却不能接受屈从与附庸。

中国的屈辱史就是从奴役与强权开始的,所以说面对强势的外方势力,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绝对不走曾经走过的老路。

这对于苏联的想法,简直背道而驰。

苏联从来都没有掩饰过野心,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苏联红军在我国东北境内盘踞了很长时间,如果不是碍于国际形象问题,他们很可能要“占山为王”,成为我国东北的坐地户。

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依旧与中国就旅顺港口的使用权来回扯皮,他们希望借助旅顺港的地理优势,顺理成章地插手太平洋,实现自己的“壮志宏图”。

一向强调以史为鉴的中国,怎么可能还会接受这样的隐患呢?

中国坚决否定之后,中苏关系彻底闹崩,所有的苏联专家在一夕之间全部撤走。

霸权主义与针锋相对

双方关系降温之后,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直接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苏联国内动不动就亮出核弹,试图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国际上更是干脆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只要是与中国存在边境冲突的国家,不管是否占理,都能够得到苏联的坚定支持。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两国的关系变得更加敏感。

1962年10月狼子野心的印度试图蚕食我国西藏地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自此拉开序幕。

对印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前,印度从苏联手里获得了大量贷款以及武器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大名鼎鼎的米格-21。

从1960年10月到1962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苏联总共向印度提供了94架飞机以及6台喷气式引擎,当然这些东西都不是无偿的,可也算大大提高了印度的军事实力。

好在事实证明,光有军事设备没有战争素质是没有什么用的,印度差一点把对藏侵略战争打成了首都保卫战,他们的囚徒装置仅仅维持了32天。

在这32天里,苏联并没有明确地对印度表达过支持,但百万钢铁洪流始终驻扎在中苏中蒙边境,似乎时刻准备着与印度对中国来一次两面夹击。

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中国与苏联依旧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表面和平,直到1969年珍宝岛冲突爆发,双边关系正式进入冰点。

珍宝岛其实只是一个位于我国东北部的寻常小岛,却不幸成为苏联试探我国态度的问路石。

按照国际法律,他们并没有任何权利插手珍宝岛,但他们依旧选择暴力对待试图登岛或者靠近附近海域的无辜中国籍渔民,最终有四名渔民因此丧失了生命。

事情发生之后,我国一直寻求国际对话,然而苏联的态度傲慢地让人生气。

我国解放军边防部队加强了对于珍宝岛地区的巡视,时刻准备着应付苏联的攻势,果然苏联军队毅然登岛对我国边防军发动袭击,双方激战了大约一个小时,苏联军队才选择退去。

苏联显然将久攻不下归咎于火力不够强劲,第二次登岛时他们做出了“完善”的准备,甚至派出T-62坦克奔赴前线,试图用重火力压制获取珍宝岛的驻扎权。

但他们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T-62坦克至今仍旧陈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

强势惯了的苏联显然无法接受兵败的结果,他们开始在国际场合反咬中国,声称是我国边防军先发动了战争。

这种狡辩又有什么意义呢?珍宝岛是国际公认的我国领土,苏联军队试图侵入我国领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与之对应的是,我国从未向苏联国土发起冲击。

国庆前的不安

珍宝岛冲突爆发之后,白色恐怖彻底在我国北部边境村蔓延,当时苏联海陆空三军总共将近320万,超过百万都驻守在中国卧榻边沿,我们不得不做出万全的准备。

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

“他们手中的兵力只有320万,我国却有500万大军,苏联的坦克装甲是确实很厉害,但是哪怕他们派出上万辆坦克,只能突破咱们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想要在纵深战场上讨到甜头,绝对不可能。”

面对苏联的虎视眈眈,毛主席的态度分外坚定,在全国上下谋发展的大趋势下,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不愿意发动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惧怕战争。

而后一场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在华夏大地正式掀开序幕。

“共和国长子”家里的顶尖军工产业和国有产业,在政策扶持之下,逐渐向西部发展,如此一来既可以平衡我国经济建设,还可以减少中苏一旦爆发战争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影响度。

工业的结构迁移,国家经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长线计划已经制定好了,短期威胁也必须提上日程。

196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十个年头,我国绝对不可能因为苏联放弃国庆大阅兵的念头。

一旦举办阅兵仪式,就意味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全部都会集中在长安街上,这对于虎视眈眈的苏联来说,简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一点苏联很清楚,我们也很清楚。

因为同样的威胁,开国大典前已经出现过一次了,1949年10月1日,我国境内依旧有很多国民党残余势力选择潜伏,甚至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也派出战机奔赴天安门,随时准备开展破坏行动。

最终毛主席亲自拍板,将原定早上10点举办的开国大典挪到了下午3点,如果蒋介石还准备派战机前来,返程时必将遇上黑夜,而夜间飞行对于当时的技术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苏联不是蒋介石政府,小心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不够用。

毛主席最终决定以硬碰硬,在国庆之前先放两颗原子弹壮壮士气。

以往为了减少麻烦,我国在试验原子弹之前,会尽可能地在事前事后进行公示。而这一次,我们没有发出任何消息,毛主席知道苏联的监测仪器一定能发现,但对于他们怎么想嘛,与我们又有什么干系呢?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9 阅读:5057
评论列表
  • 2024-04-11 14:13

    毛爷爷的胆识以及战略眼光无人能敌👍🏻👍🏻👍🏻

素慢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