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位大涨,逼近18米!但大家要有准备,今年气候或再次大变

环球科学猫 2024-05-11 16:25:45

今年应该没有人说“鄱阳湖”没有水了吧?这水已经完全过头了!

大规模的水源聚集在鄱阳湖,以至于水位大涨,并且这还难以消停,鄱阳湖、赣江水域等区域都实施汛期交通管制。

所以,鄱阳湖这会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就详细来看看。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水位逼近18米,大涨了

没错,鄱阳湖经历了曾经的“鄱阳沟”,不少人看到如此高的水位,可能都已经是感到“惊讶”了,这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地位”也保住了,在鄱阳湖变成“鄱阳沟”的时候,那真的就是一个心酸,所以,今年鄱阳湖的水位如此高,在常年之中,也是少见的情况。

它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承载了鄱阳湖周边的生态,水源利用等问题,所以,鄱阳湖的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数据显示,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已经超过17米,逼近18米了。

这个水位水源不是历史性最高的,但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状态,以至于鄱阳湖的湖泊面积也非常大,在平水位14米~15米的时候,湖水面积超过了3000平方公里,而在高水位20米的时候,可以达到4000平方公里以上。

而在历史记载之中,鄱阳湖的巅峰水位明显的数据,就是在2008年,其水文资料显示,当湖水位达到了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平方公里。

所以,如果持续这种状态下去,鄱阳湖的水位还真的有可能达到一个不一样的状态。

按照数据显示,在5.6时段,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7.24米的时候,其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3210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大了1990平方公里。

而在5.8时段的数据显示,就已经达到了17.50米,逼近18米的水位。很显然这还是增长趋势,并且已经快达到了超警戒线。

这也说明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水源非常丰富,整个湖泊面积在有水的情况之下,变大了。

当然,这里简单说明一下,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是如此,在4月就已经超过历史了。

在4月下旬的时候,洞庭湖主要控制站城陵矶站实测水位在26.61米的时候,就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最高水位26.55米。

而在5月初的时候,已经超过27米水位了,所以,中国第一大,第二大淡水湖都是有丰富的水源了,这没什么问题,大家了解下就行。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鄱阳湖水位大涨?

的确,此前鄱阳湖在没有水的时候,不少人都将鄱阳湖没水责任说到三峡大坝上,觉得是三峡大坝影响到了鄱阳湖的水,结果呢?这会鄱阳湖如此多的水,也是因为三峡大坝吗?

很明显是不可能的,要是三峡大坝都能够左右鄱阳湖的水,那真的就是“世界奇迹”,虽然说鄱阳湖的确出现过江水倒灌,让其水位维持,但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而要想鄱阳湖维持本身的“第一大淡水湖”的模式,还需要靠本身才行,因为鄱阳湖是属于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有水的时候就大,没有水的时候,就会小,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都在说,在鄱阳湖修建大坝,进行水源调度的原因之一。

当然,关于修建大坝或者鄱阳湖水利枢纽的事情,也是争议20多年了,但是都没有一个结果,主要问题是对鄱阳湖生态影响问题存在争议,到底未来修建不修建,这个不清楚,我也不讨论了。反正就是没有定论。

但是对于这一次鄱阳湖水位的大涨,的确与三峡大坝没什么关系,也不是什么放水的问题,而是鄱阳湖自身的。

鄱阳湖的水主要来自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只要这些河流有水,那鄱阳湖的水位就会大涨。

而这些河流有水,那明显根源问题就是江西的降雨变多了,所在区间的整体降雨变多了,所以,鄱阳湖水位上升的根本,这下应该没有人说三峡大坝了吧。

的确也是,我国今年4月以来,南方的降雨都比较多,其最为直接性的因素也给大家说明过,那就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强,水汽充足,加上北方冷空气不断渗透南下,与暖湿气流对峙,进而激发出持续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同时,随着低涡切变的发展,持续输送的充沛水汽,配合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激发对流后容易长时间,叠加性的雨水发展,最终导致了我国江南,华南不少等地的降雨一波接一波,这就是部分原因。

当然,更大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带来的气候变化可能较为突出。

然而,今年的气候变化模式并没结束,还要继续。

大家要有准备,2024年气候或再次大变

上面其实也给大家提到了,厄尔尼诺在我国今年的气候变化之中占据了一定的因素。

而接下来按照趋势来看,我国气候中心再次给出了一个说明,那就是夏季(6月至8月)随着副热带高压偏强,华北、内蒙古东部、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可能发生极端强降水过程。

这里面,可能也是少不了厄尔尼诺的影响,因为就算是厄尔尼诺衰退,但影响不会立即消失。

所以,相当于厄尔尼诺还有后续效应,但厄尔尼诺的“后续效应”也不会持续下去,因为根据多家机构认为,厄尔尼诺之后,拉尼娜现象又将回归了!

NOAA直接都给出了高达85%的概率,这基本就是锁定了它的出现,这就是大家要有准备的。

而在拉尼娜出现之后,它的效应就会发生转变,按照历史性的情况来看,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所以,大家看到今年长江中下游区域的降雨变多,在拉尼娜出现之后,将可能再次发生大变化。

这也说明了2024年的气候复杂,又是厄尔尼诺,又是拉尼娜,大家要多多注意后面的发展。

20 阅读:10871
评论列表
  • 2024-05-12 02:17

    反正干旱的时候不花钱修水利,水多的时候就说是天灾!

    江海 回复:
    钱是花了还直接化完,不哭下次又什样有得再花
  • 2024-05-11 17:33

    我多次建议,在枯水期清淤深挖,有人说鄱阳湖太大,挖到猴年马月?不挖,淤泥会越来越多。可以这么办:沿湖地区分片包干,责任制,一年挖一点,坚持10年,鄱阳湖会深很多,蓄水能力会大大增强。另外湖底淤泥是肥土,可以好好利用。洞庭湖同理。

    尼莫 回复:
    那你要努力爬到一定位置,否则说什么都没有用[静静吃瓜]
  • 2024-05-13 06:02

    鱼儿正在欢呼着呢

  • 2024-05-11 20:46

    鄱阳湖和洞庭湖必须清淤扩容,要不然都丧失功能了~

    江海 回复:
    功能本来就有障碍[呲牙笑]
  • 2024-05-12 07:00

    懂不懂啊,枯水期三峡蓄水,鄱阳湖的水大量流入长江,怎么没有影响

  • 2024-05-11 23:21

    水又留不住,十天八天全流去大海,又变成大草原

    江海 回复:
    那肯定平原本来就不蓄水[呲牙笑]
  • 2024-05-11 23:47

    第一大湖的水位还没有第二大湖的水位深,这怎么能发挥蓄水功能?不让建大坝,那清淤挖深是现今主要行动。

  • 2024-05-12 09:14

    江西四月份中下旬,普遍持续性降了暴雨!

  • 2024-05-12 20:58

    就是个滩,能有多少水

  • 2024-05-11 16:30

    建坝有利于江西本省,自己的水资源可以自己调节,但很难说服长江下游的几个省份,人家还指着鄱阳湖的水生活,担心江西建了大坝,以后想用水得求人。长江枯水期江西鄱阳湖又不放水,下游的那些发达城市生产生活会有影响。鄱阳湖建不建坝不是江西能说了算的。

    假如可以再选一次 回复:
    把雨季的水截流一部分,才能在旱季时有更多水往下游放,不然旱季时的水只能靠天了!
    尼莫 回复:
    应该是上游放水了,等到蓄水期你再看看[静静吃瓜]
  • 2024-05-11 23:47

    那有漳田河,应该叫西河

    广漂离人播 回复:
    你陕西咋知道我的母亲河西河[握手]
  • 2024-05-11 21:01

    提前腾库换容了,内地的水库都没有满蓄存储水

  • 2024-05-11 21:42

    喜欢就评论呦,让我们成为跟贴区无话不说的朋友吧!

  • 2024-05-11 18:09

    这有什么奇怪的,天气问题雨水多了水涨,少下雨干早!…

环球科学猫

简介:用眼睛看科学,用科学的思维看世界(原创内容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