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有明朝的靖难之役,乾隆很可能将皇位传给皇孙绵恩

雍亲王府王妃 2023-12-18 12:37:19

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即位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不久便下旨大封功臣,并且将自己的儿孙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没有皇命不得随意回京城。然而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太子朱标在时没有藩王敢造反,因为朱标是他们尊敬的长兄,更是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然而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却突然病逝,打乱了朱元璋的阵脚。

虽然朱元璋还有很多已经成年并建有功业的皇子,但是朱元璋还是想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一脉,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年仅9岁病逝,朱元璋便挑选了庶长子朱允炆,将其封为皇太孙,在他病逝后继承皇位。为了能让皇太孙安安稳稳地坐到皇位上,朱元璋发动蓝玉案,将那些朱元璋认为皇太孙驾驭不了的老臣全都除掉,其中包括战功赫赫的大将军。

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经发动过胡惟庸案,诛杀了一大批的开国功臣。

留在朱允炆身边的除了老将耿炳文以外,就是三位辅佐建文帝的文臣:齐泰、黄子澄与方孝孺。1399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登基称帝。朱元璋刚登基便迫不及待开始削藩,先后将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五位藩王贬为庶人,燕王朱棣很清楚自己若不反抗只能是跟这些被削的藩王一样任人宰割。

在姚广孝的劝说策划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开始起兵造反。

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的燕军进入南京城,朱允炆失踪(有的说法是葬身火海)。就这样朱棣光明正大地抢了侄儿的皇位,登基称帝。

不管朱棣靖难的由头是否名正言顺,但“成王败寇”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乾隆皇帝在靖难之役这件事情上,并不赞同朱元璋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正因为朱元璋越过儿子传给了孙子所以才造成了后来的骨肉相残。

若非有靖难之役的前车之鉴,乾隆很可能会效仿朱元璋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了解乾隆的应该知道乾隆之所以会如此顺利登上皇位,就是因为他得到了皇祖康熙的偏爱,而雍正其他的儿子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雍正登基后便将弘历的名字写在了传位诏书上。

而乾隆确实也有一位非常喜欢的孙子,在发妻所生的两位嫡子先后夭折的情况下,乾隆对这位孙儿是越来越喜欢,而且在乾隆很多儿子都没封王爵的情况下,乾隆将其封为亲王。

乾隆这位备受宠爱的孙儿,便是哲亲王绵恩。

01

绵恩的父亲是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其实乾隆一开始之所以对永璜的儿子格外关照,纯属是因为对永璜的愧疚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永璜的生母是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噶哈里富察氏出身包衣,父亲是包衣佐领翁果图。因为出身包衣,所以噶哈里富察氏通过内务府选秀成为弘历身边的侍妾格格,而且噶哈里富察氏入潜邸的时间是最早的,雍正三年便伺候在弘历身边。

所以噶哈里富察氏也算是弘历的初恋,弘历也比较喜欢这位早早便伺候在自己身边的侍妾,哪怕是雍正五年嫡福晋沙济富察氏以及八九位侍妾格格先后入府,噶哈里富察氏也没有失宠,先后为弘历生下一子一女,女儿生下后不久夭折,但是儿子长大成人。

这一子便是皇长子永璜,只可惜噶哈里富察氏在乾隆登基前一个多月病逝了。

乾隆缅怀噶哈里富察氏,在登基后将其追封为哲妃。

在乾隆的侍妾中,并非只有噶哈里富察氏一人在潜邸时病逝,但乾隆只追封了噶哈里富察氏一位,而且还是妃位。乾隆十年,永璜17岁时,乾隆看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娶妻的长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初恋,便将噶哈里富察氏追封为哲悯皇贵妃,并准许噶哈里富察氏随葬帝陵。

可见,乾隆对自己第一位侍妾格格的感情确实很不一样。

但乾隆在对待皇长子永璜上确实对不起噶哈里富察氏,乾隆十三年,乾隆的发妻、“白月光”皇后孝贤皇后病逝,乾隆很是悲痛。处置了很多在孝贤皇后丧仪上让乾隆不满意的朝臣,而皇长子永璜也包括在内。

乾隆认为永璜在嫡母的葬礼上表现得不够伤心难过,便当众斥责永璜不懂礼节,断了永璜继承皇位的可能。对于永璜而言,孝贤皇后不过是众多母亲中的一个,更何况孝贤皇后也从未抚养过永璜,永璜与嫡母没有感情也是理所应当,自然在嫡母的葬礼上不会表现的很伤心,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痛失爱妻的乾隆,如此决绝地当众否定永璜继承皇位的可能。

要知道孝贤皇后病逝前,她所生的两位嫡子都已经夭折,作为皇长子的永璜还是很有希望被立为皇储的。永璜自然也是有所期盼,就这样莫名其妙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自此以后永璜抑郁寡欢,仅维持了两年的时间便病逝了。

这一年,永璜只有23岁。

02

永璜在病逝前对父皇乾隆说:“不能送皇父了”,乾隆很是伤心,随即下旨将永璜追封为定安亲王。永璜去世后,乾隆多次写诗缅怀永璜,并且在诗中说明了在孝贤皇后葬礼上自己误会了永璜,亏欠了永璜。

但永璜已经去世,乾隆即便是再后悔也已经无济于事。

所以乾隆便将愧疚之情转化为对永璜两个儿子的关心上,乾隆十二年永璜的嫡福晋与侧福晋先后产子:嫡子绵德是嫡福晋伊拉里氏所生,伊拉里氏是轻车都尉德海的女儿;庶子绵恩是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生,伊尔根觉罗氏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

自古以来嫡庶尊卑有别,乾隆跟他的皇祖康熙一样非常重视嫡庶与等级,虽然永璜的两个儿子一年出生,但是绵德是嫡子,自然更有资格继承爵位。

乾隆十五年,父亲永璜病逝两年后,绵德降低一级承袭郡王爵,这一年绵德只有4岁而已。

乾隆二十四年,绵德13岁时,皇祖乾隆便为其指婚,跟绵德一起被指婚的还有绵德的六叔永瑢、八叔永璇以及弟弟绵恩。

绵德嫡福晋是亲姑姑固伦和敬公主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单看乾隆给绵德指婚的嫡福晋人选便可以看得出乾隆对绵德的重视,这也是乾隆对嫡子的偏爱。

只可惜绵德在乾隆四十一年因为与官员来往而被削爵,是削爵并非是降低爵位。

绵德被削爵后,王爵由其亲弟弟绵恩承袭。

其实绵恩在承袭定郡王爵位之前,已经得到皇祖的喜爱与重用:

绵恩从小就聪明好学,生性恭谨,所以乾隆非常喜欢绵恩。有一次乾隆带着皇子皇孙到张三营行宫,乾隆让皇子皇孙们射箭,绵恩只有八岁,但是用小弓箭一发就中,再射又中。乾隆非常高兴,便承诺若是绵恩再射中一箭的话便会赏赐黄马褂。绵恩果然又射中了一箭,乾隆哈哈大笑,便直接赏赐黄马褂,但是因为时间仓促并没有小的黄马褂,乾隆便用大的黄马褂直接将绵恩裹着抱了起来。

绵恩是众多皇孙中,第一个赏赐黄马褂的。

但即便乾隆再喜欢绵恩,毕竟定郡王爵位已经给了绵恩的亲哥哥绵德。

所以乾隆便想要为绵恩找一个其他的出路:乾隆二十五年纯惠皇贵妃病逝,除了纯惠皇贵妃所生的皇子公主、额驸等人穿孝外,乾隆还让绵恩为纯惠皇贵妃穿孝,而且绵恩穿孝的时间是最长的。不仅如此为永璋成服者分三档,第一档便是绵恩,而且还是绵恩一人。

可见此时的绵恩很可能是以皇三子永璋嗣子的身份为纯惠皇贵妃穿孝,毕竟永璜虽生有一子但是夭折。在纯惠皇贵妃病逝时,皇三子永璋已经被封为郡王,若是绵恩过继给永璋的话,便可以顺理成章最低继承贝勒爵位。

这也算是乾隆给绵恩的一种恩赐,让绵恩白捡一个贝勒的爵位。

03

从乾隆三十四年九月开始,乾隆开始重用皇孙绵恩,将其授予右翼前锋统领;两个月后绵恩开始管理火器营的事务,之后绵恩先后担任过步兵统领、阅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等职。先后管理过虎枪营、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钦天监等。

反观绵恩的兄长绵德,虽然有郡王爵位,但是一直默默无闻,并没有得到皇祖的重视。

而且在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绵德因为私下结交大臣,被皇祖直接削掉了爵位。改由弟弟绵恩承袭郡王爵位,绵恩又正式归宗到生父永璜的名下。四个月后,乾隆将皇十一子永瑆的次子绵懿过继给皇三子永璋为嗣子。

绵恩虽然是长房长子次孙,但实际上乾隆将绵恩当成长孙一样看待。

因乾隆对长子永璜的愧疚之情,当然也因为绵恩确实深得皇祖乾隆的宠爱。在乾隆有些儿子还没有封王爵的时候,乾隆五十七年绵恩便被封为定亲王。

乾隆对绵恩的喜爱程度到底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绵恩的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文武双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担任步兵统领一职,将负责京城安保工作的重任交给绵恩。也就是说乾隆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到了皇孙绵恩的手里,不仅如此,当时来大清的朝鲜使臣回国后是这样告诉朝鲜国王的:乾隆病逝后,新帝的人选应该会在皇十五子永琰与皇次孙绵恩之间产生,而且次孙绵恩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永琰是乾隆最宠爱的妃嫔魏佳氏所生,乾隆三十七年的时候便已经被秘定为皇储。

即便如此,朝鲜使臣仍旧觉得:乾隆很可能会将皇位传给绵恩。便可以看得出,乾隆对绵恩的偏爱。

绵恩不仅是孙子辈中第一个被封王爵的,而且在绵恩承袭郡王爵位的时候,永琰还只是一个光头阿哥。永琰虽然是绵恩的叔叔,但是比绵恩小13岁,自然不如绵恩稳重。从乾隆三十四年开始绵恩便一直得到皇祖的重用,手握实权,反观永琰,几乎是碌碌无为。

不管从哪方面讲,好像绵恩才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但绵恩有一个最大的的缺点:他是乾隆的皇孙,他的父亲永璜在乾隆十五年就已经病逝了。哪怕是永璜能在皇位上待一天,绵恩都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

但已经逝去的便不可经再活过来,就像明太子朱标一样,朱元璋再痛心,朱标也已经病逝了。有靖难之役的前车之鉴在,乾隆即便是再喜欢皇孙绵恩,也不可能将皇位直接传给他。

毕竟乾隆晚年曾经批评过朱元璋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的做法,他便不可能重复朱元璋的“错误决定”;若当真如明朝初年那样,引起骨肉相残,引起朝廷的不安稳,便是乾隆的罪过。

所以对于乾隆而言,绵恩再优秀,也只能舍弃。乾隆能给绵恩的,便是最高的王爵——和硕亲王之位,朝廷重臣的待遇——让绵恩能有用武之地。

当然乾隆不将皇位传给绵恩,还有一个原因:根据昭梿《啸亭续录》的记载,绵恩虽然文武双全,长相俊美,深得皇祖的宠爱,但是他:

内昏,不习政体,遇属吏禀事莫能剖析是非,颔首画诺而已

可见绵恩并不擅长处理朝政,没有主见缺乏谋略。

乾隆还是非常了解自己的皇子皇孙的,比如皇六子永瑢,虽然不及皇五子永琪那般是文武全才,是最适合的皇储人选;但永瑢确实也是多才多艺,擅长书画、星历、编书等,在才华上仅次于永琪,在永琪病逝后乾隆仍旧没有选择永瑢为嗣皇帝,一方面是因为永瑢已经过继给了慎郡王允禧,而另一方面便是永瑢虽然满腹才华,但是长处不在理政治,所以乾隆才会让永瑢一直编书或者是担任钦天监一职。

对绵恩,乾隆的考虑是一样:绵恩确实文武双全,但是他跟六叔永瑢一样不擅长理政。

反而更加适合担任像步兵统领这样的位置,为紫禁城保驾护航。

04

等到嘉庆帝继位后,仍旧重用绵恩,除了乾隆朝时期担任的职位外,还让绵恩担任玉碟馆总裁、武备院卿、御前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病逝后,嘉庆帝紧接着便要在灵前除掉和珅,但是担心打草惊蛇,嘉庆帝便假装让和珅与福长安全权负责先帝乾隆的丧仪,不让二人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与此同时,嘉庆帝连夜召八哥永璇、十一哥永理与侄子绵恩,永理入职军机处,永璇管理吏部,而绵恩则是指挥火器营与健锐营,并且连夜调兵调换九门提督以及巡捕五营的将士们。

就这样,嘉庆帝很顺利地除掉了和珅。

而在除掉和珅这件事情上,绵恩也是立了大功。

绵恩在嘉庆朝的功劳不仅限于此,嘉庆八年,嘉庆帝在回宫的路上被一失业的厨子陈德行刺,绵恩护驾有功,被嘉庆帝论功行赏,赏赐了补褂。不过对于绵恩来说,最大的赏赐还是给儿子奕绍争取来了一个贝子的爵位。

到了道光帝继位后,绵恩已经75岁高龄,但道光帝仍旧对其委以重任,授予宗人府宗令一职。但道光二年绵恩病逝,道光帝得知后特地赏赐5000两银子为其治丧。

不仅如此,道光帝特地让其子奕绍直接承袭定亲王爵位,无需降爵承袭。

按照大清的规矩,若非铁帽子王爵位,后代承袭时需要降低一级爵位;但是绵恩的儿子无需降爵,可见道光帝对绵恩一家的恩赐。

绵恩是一个教育子孙非常成功的人,不仅对自己的儿子奕绍严格要求,对自己的孙儿载铨亦是如此。奕绍承袭亲王爵位后,不仅接手了父亲生前的职务,而且还成为道光帝最信任宗亲之一。只可惜奕绍在道光帝六十大寿时去世了,一开始载铨承袭的是定郡王爵位,但是道光帝对其也非常信任重用,在弥留之际将载铨留给儿子奕詝为顾命大臣。咸丰帝继位后,载铨被册封为亲王。

结语

从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开始,历经绵恩、奕绍、载铨三人,大清的定王一脉出了四位亲王。除了大清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外,这应该是大清所有亲王中最显赫的一支了。当然这跟绵恩又离不开的关系,绵恩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事认真用心,对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求亦是同样严格,才造就了四代定亲王,确实非常难得。

8 阅读:5419
评论列表
  • 2023-12-22 20:23

    传给曾孙也可以啊,乾隆死的时候曾孙都33岁了,玄孙16岁了

  • 2023-12-22 01:33

    应该还是对政务不通被排除掉

  • 2023-12-23 03:08

    杨颖这个剧照是什么电视剧?

  • 2023-12-24 16:31

    还有年龄吧,古人寿命短,嘉庆接位时绵恩都五十岁了,按照古人也就五六十岁,都认为活不了几年了

雍亲王府王妃

简介: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