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教人用正确方法,证明观点正确性

东展谈历史 2024-04-29 03:27:39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意见纷争的世界。俗话说,一千多个读者就有一千多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一件事情就有不同的观点。在职场上,员工和领导往往由于立场不同,对一件事情持着不同的观点。有时候员工向领导提交的方案,往往会遭到上级领导的质疑或者否定。

在面对这一种情况时候,一些员工就打退堂鼓,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毛伟人却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教人用调研方法,证明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和观点的正确性,捍卫真理,这对职场人士的职场决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农民运动的兴起

我们看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写作背景,乃是在1927年3月。在此之前,毛泽东在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伟人花费32天,步行700多公里,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以下简称农运)做了实地考察。

毛伟人考察湖南一带的农民运动,也是因为当时全国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事件,农民运动。1927年正处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巨变前期,在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所到之处,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从广东向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迅速扩展。这些农民运动以农业协会的组织形式,迅速发展壮大。

当时,农会运动的主要攻击对象是不法地主、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等旧恶势力一类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统治制度。要知道,民国时候统治中国,就是北洋军阀政府,代表就是地主阶级的贪官污吏等封建势力;北伐军的国民党右派,代表也是旧的封建地主势力,这两股势力自然是鄙视农民运动,污蔑农会运动是一场暴乱,评价就是“土匪行为”、“痞子运动”、“糟得很”!

二 党内对农民运动持着反对态度

由于鄙视农民运动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当时中国共产党内一些人无主见,也认为农民运动越轨出格了,引起社会暴乱,必需进行制止。如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国民党右派咄咄逼人的压力下,也认为农民运动“过火”、太幼稚,主张不应该加强土地运动,力求妥协路线,借此迁就国民党。

党内其他领导也认为,农运大多数是疾风暴雨,迅猛又短暂,很难收到理想的革命效果。尤其是党内留苏派的领导,借鉴苏联模式,认为红色政权都是以工人阶级运动为主,还没有农民成功的例子。

如果支持农民运动,成本低风险大,还会得罪国民党的右派,导致国共统一战线不保,自然也主张打压农民运动,抛弃农民这一共产党同盟军的群体。这一种错误观点,使我党革命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三 毛伟人写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但毛伟人出身在农民家庭,自然理解农民运动的初衷。于是,毛伟人敢于坚持真理,在面临巨大压力和舆论责难下,没有气馁,却是选择实事求是开展调查活动。

毛伟人通过广泛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干部获得一手调研资料,借助于数据的论证,以及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观点对比、案例分析、层层递进和抽丝剥茧等逻辑归纳方法,形成了系统的观点,对世人展现了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毛伟人在一番辛苦调研工作后,最终在1927年3月前后,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全文一万七千余字,先后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等刊发,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四 毛伟人对农民运动的肯定

在这一篇文章中,开篇就讲述了报告的时间、地点、方式和人物事件,提及了农民运动的兴起。然后用数据证明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壮大,如农会会员人数总计不过三四十万,直接领导的群众也不过百万;到农会数量激增到200万,领导群众差不多约一千万,湖南农民差不多都组织了一半。

之后,指出了农会的目标就是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的蓬勃发展,必然出现两种评价声音——糟得很和好得很!说农会运动糟得很,举动过分,乃是国民党右派和中层以上;说农会运动好得很,乃是革命人士。

毛泽东对此指出,农民运动都是地主逼出来的,乃是农民阶层对不公待遇的反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讲究温良恭俭让。毛伟人也指出,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为,必需建立农会的绝对权力,依靠农民力量才能取得革命成果。

所以,毛伟人明确了农民作为革命先锋,分为三种类型:富农、中农、贫农。富农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不定的,最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支持革命,奋斗在革命一线,永远是贫农,也是我党革命最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对象。面对贫农纪律性较差、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党工作人员应该强化纪律,多做宣传,使贫农从思想上改变,不是随意打压农民运动。

五 毛伟人列举农民运动的十四件大事

为了证明农民运动乃是革命争取的重要力量,毛伟人列举了农会做的十四件大事,这些都是农会领导之下做出来的,都是好事。这十四件大事分别为:

十四件大事:

1、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2、政治上打击地主;3、经济上打击地主;4、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倒都团;5、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6、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7、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土地菩萨的神权以及丈夫的男权;8、普及政治宣传;9、农民诸禁;10、清匪;11、废捐;12、文化运动;13、合作社运动;14、修道路,修塘坝。

这十四件大事,使农民组织起来的自发行动,目标都是反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与共产党革命目标是一致的。

毛伟人也在这里对我们讲述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对一件事情不用太多大道理去论述,用摆事实的方式让每个人自己去判断。通过事实列举,让人明白污蔑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一般是被打倒的土豪劣绅。革命者一定也会支持农民运动。

这样,毛伟人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过深入对基层群众的调查研究,令我党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必需依靠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农,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正是毛伟人意识到农民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伟大同盟军,认识到农民运动的决定性伟大意义,才奠定了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

六 毛伟人采用的考察方法

可以看到,毛伟人写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历史关键时刻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推动伟大的农村革命运动的发展。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伟人采用几种考察方法,分别为:

1 实地考察法

毛伟人深入到农村地区,与农民做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农民的诉求和生活困难,调查农运运动的起因。

2 访谈法

毛伟人与广大农民、士绅、地主等社会各个阶层做广泛交流,听取社会各阶层对农民运动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得出对农民运动评价的立场问题,从而得出农民运动是否有利于革命发展的结论。

3 问卷调查法

毛伟人为了准确了解农民的诉求和生活状况,特意设计一些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更有利于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4 文献研究法

收集大量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文献和历史资料,包括政府文件、报刊杂志、学术论文等。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农民运动的背景、历史演变和现状,以及当时政策和措施对农民运动产生的影响,更能有力论证观点。

俗话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伟人就是用实践考察和调查研究方法,在意见纷杂的环境中,雄辩有力去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

结语

从毛伟人抛弃农民运动鄙视的“痞子运动”舆论压力的影响,坚持自己观点正确性,对我们职场人士启示,就是分析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不仅要察其言,更要观其行。也就是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观察他做了什么。

要知道,职场上人士,很多都是“巧言令色”,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说了,很可能只是表面功夫,行动,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意图。因此,作为职场员工为了让领导相信你的判断,信服你的方案,不是摆大道理或者强迫接受的方式,应该摆事实,提供正确的引导,让旁人和领导根据这些事实获得正确的判断,才是真正的以理服人,令人信服!

0 阅读:55

东展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