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几位皇帝曾经在皇宫外过了自己的生日?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楼哥看明史 2024-03-08 22:34:52

前言:大明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圣节”,和正旦节、冬至节一起并称为三大节日。这三个节日各有特色,正旦节即每年的正月初一日,也就是春节,时间固定不变。冬至节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每年的时间都不尽相同。而万寿圣节的日子,则随着当朝皇帝的变化而变化。

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检,大明王朝前后一共有过十六位皇帝,我们按月份给他们的生日先做一个整理:

正月二十三日:穆宗朱载坖

二月初九日:宣宗朱瞻基

四月十七日:成祖朱棣

七月初三日:孝宗朱祐樘,二十三日:仁宗朱高炽

八月初三日:景皇帝朱祁钰,初十日:世宗朱厚熜,十一日:光宗朱常洛,十七日:神宗朱翊钧

九月十八日:太祖朱元璋,二十四日:武宗朱厚照

十一月初五日:建文帝朱允炆,十一日:英宗朱祁镇,十四日:熹宗朱由校

十二月初九日:宪宗朱见深,二十四日:崇祯帝朱由检

太祖朱元璋剧照

按照常理,皇帝肯定会在皇宫之中度过自己的生日。但是明朝皇帝之中,有很多人不按常理出牌。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有多少位大明皇帝曾经在紫禁城外“欢度”自己的生日,其中的原因又有哪些不同。

成祖文皇帝朱棣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从未在自己生日期间离开过皇宫。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依靠造反上位的成祖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原封燕王,封国北平(今北京)。朱允炆继位后,雷厉风行地使用暴力手段削藩,逼得朱棣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兵造反。经过三年的苦战,燕军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由金川门杀入京师南京,朱允炆自焚殉国,朱棣则于四天后在皇宫奉天殿登基称帝。

靖难战争剧照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朱棣以北平为自己“肇迹之地”,下旨将其改名北京,大明王朝由此正式进入两京制。由于天下初定,朱棣本人不得不长期坐镇南京,直到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才第一次巡狩北京。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朱棣率军亲征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四月十六日,大军兵临禽胡山(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查干诺尔西北,中蒙边境一带),由于第二天就是自己的生日,朱棣意气风发,在此制铭刻石,又将此处的泉水赐名灵济泉。

壬子,车驾次禽胡山,上制铭刻石曰: “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赐其泉名灵济。以明日万寿圣节,敕免文武群臣贺。—《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三》

朱棣北伐剧照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三月,朱棣再次率军亲征,讨伐瓦剌首领马哈木。当年四月十七日,大军在龙沙甸驻扎,皇帝带着皇太孙朱瞻基,度过了自己第二个在塞外的生日。

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在处理完意图夺嫡的汉王朱高煦之后,朱棣再次启程巡狩北京。四月十七日,车驾途经茌平(今属山东聊城)之时,皇帝陛下在此度过了自己五十八岁的生日。值得一提的是,朱棣这一次到了北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南京。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三月,朱棣第三次率军亲征,讨伐鞑靼太师阿鲁台。四月十五日,大军抵达龙门。由于万寿圣节在即,朱棣下旨在此休整两天再重新出发。同时以大军在外条件艰苦为由,拒绝了礼部官员的朝贺请求。

癸卯,万寿圣节。礼部请率文武群臣贺,上曰: “今朕在外,不获祇拜宗庙,兼念士卒从征艰苦,何乐于心?勿贺。”又曰: “此行尔群臣将士共效忠勇,驱除虏寇,以安边人,贺未晚也。”—《明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八》

朱棣北伐剧照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朱棣第五次率军亲征,再一次对阿鲁台进行围剿。四月十七日,大军抵达赤城,永乐皇帝在此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

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朱棣驾崩后,仁宗朱高炽继位。这位皇帝在位仅八个月,成为明朝第一个也是唯一没有万寿圣节的皇帝。朱高炽驾崩后,宣宗朱瞻基继位。明军出征,一般都在三月或者四月,所以二月过生日的宣宗,虽然也曾亲征,但没有像他皇祖父那样在军中度过自己的生日。

朱瞻基驾崩后,英宗朱祁镇继位。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一日,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大军南下,在猫儿庄全歼明军大军吴浩所部,英宗遂决意亲征。当年八月十五日,明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不但扈从文武大臣几乎悉数殉国,就连英宗本人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土木堡之变剧照

九月初六日,明廷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天子。当年十月,明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总算消除了土木堡之变留下的负面影响,解除了社稷颠覆的危机。然而尴尬的事情来了,太上皇帝生日在即,该怎么过呢?最终在京文武官员诣朝天宫行遥贺礼,各王府及在外大小衙门的庆贺表则“暂且停罢”。

那么身在瓦剌的朱祁镇,又是怎么度过自己的生日呢?当时英宗身边有一名通事(翻译)哈铭,回京之后写了一本《正统临戎录》,称当时瓦剌太师也先大排筵宴,亲自给太上皇帝祝寿。此事真实性如何,也只能见仁见智了。

后,十一月十一日,遇圣节,有也先亲来与爷爷上寿。进黄蟒龙、貂鼠皮袄,杀马做筵席,计议差人讨使臣。—《正统临戎录》

瓦剌留学生朱祁镇剧照

到了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朱祁镇终于回到京师,结束了自己一年屈辱的“留学”生涯。

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无论是临危受命的景皇帝朱祁钰,还是夺门复辟的英宗朱祁镇,乃至此后的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都没有再离开京师,自然也都是在宫中度过自己的生日。

而到了武宗朱厚照继位之后,朝廷风气再一次为之一变。和唯唯诺诺,被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父亲孝宗不同,武宗一心想恢复大明皇帝对兵权的掌控。为了绕过文官们的监管,武宗甚至给自己取名朱寿,加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进爵镇国公。

武宗朱厚照剧照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八月二十三日,武宗趁着风高月黑,从德胜门悄悄出京,随即直奔居庸关,然后转道前往宣府。九月二十日,大学士梁储上言,称万寿圣节在即,陛下却逗留宣府不回,将宗庙社稷置于何地?

自圣驾出京已经二十余日。恭遇万寿圣节,亲而宗藩,远而外夷奉表来贺,与臣等在京各衙门官皆不得一望天颜,山呼舞蹈以尽祝颂之诚。孟冬伊迩,礼当享庙。若非躬亲奠献,何以慰祖宗在天之灵?—《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三》

武宗对此不屑一顾,使出终极绝招: “不报”,也就是已读不回。直到打完应州之战,武宗才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正月初六日回到京师。但是在主持举行了南郊大祀之后,武宗在还京未及半月的情况下“又复轻骑出关”,再一次来到了宣府。

明代东安门图画

二月初十日,武宗嫡祖母慈圣康寿太皇太后王氏(即宪宗皇后)去世,皇帝紧急从宣府赶回京中奔丧。而在太皇太后入葬茂陵之后,武宗于七月初九日黎明由东安门出京,重返宣府。八月底的时候,在京言官联合上奏,请皇帝回京过万寿圣节,武宗依然“不报”。

甲午,六科给事中邢寰、十三道御史李素等言: “往年九月万寿圣节驾在宣府,群臣不获称贺,道路骇异。以为自祖宗以来,未有忽遗典礼如今日者。往者不可追矣,即今圣旦又复届期。请早回銮,以慰群望。”不报。—《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五》

直到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二月,武宗才由宣府返回京师。然而到了八月,这位不安分的皇帝再次离京,不过这一次的目标不是宣府,而是南下亲征叛乱的宁王朱宸濠。这一年的万寿圣节,武宗的御舟经过德州,却不肯停留,让候在岸边的官员们只能在风中凌乱。

当年年底,武宗抵达南京,随即在此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闰八月才启程返京。当年万寿圣节之时,武宗抵达临清,当天在本处镇守太监的府第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天坛

十二月初十日,武宗抵达京师,但却在三天后的南郊大祀时“呕血于地”。随即一病不起,并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驾崩。

结语:武宗是明朝最后一位试图争夺兵权的皇帝,所以他在外逍遥多年,却在回京之后一病不起,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武宗驾崩后,世宗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由湖广安陆入继大统。这位皇帝只在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南巡过一次自己的出生地,但在生日前便已返京。

此后无论是穆宗、神宗、光宗,亦或是熹宗、崇祯帝,都未曾离开京师,更遑论在外过万寿圣节。成祖五次在外过生日,其中四次是在北伐的军中。至于武宗,也有两次在宣府前线过自己的生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两位都算是明朝最有抱负的皇帝。至于在瓦剌过生日的英宗,实在是整个大明王朝最大的败笔。

1 阅读:45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