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过分了!中国称呼蒙古国为“外蒙”,他们却这样称呼我们

文史达观 2024-05-03 22:36:04

今天,文史君继续和大家聊聊内蒙古和外蒙古的历史。

前几天文史君写了一篇题目为《蒙古国的“阳谋”,全面恢复回鹘文与内蒙接轨,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的文章,收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关注,也有很多文友进行了留言交流。

在那篇文章中,主要阐述了蒙古国的文字发展史、蒙古国的独立、以及蒙古国摒弃西里尔蒙文,恢复传统回鹘蒙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上方文章标题进行阅读。

今天,我们主要聊聊蒙古国独立后的经济发展、蒙古国与内蒙古两者各自眼中的对方,还有中蒙未来发展的预判等,希望大家喜欢。

内蒙古与蒙古国的关系

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神圣一部分。为了清晰地区分这一地区与邻国蒙古国,我们通常将后者称为“外蒙古”。

然而,在历史的深处,内、外蒙古曾是一体的,共同构成了我们熟知的“蒙古国”。

回溯历史的长河,13世纪初期,成吉思汗这位伟大的领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统一了北方众多的游牧民族,创建了宏伟的蒙古帝国。

为了确保蒙古国的文化传承与繁荣,成吉思汗下令由塔塔统阿创造了蒙古文字——回鹘蒙文,这一创举为蒙古民族的文明进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直至清朝前期,内外蒙古仍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维系着蒙古民族的团结与繁荣。

然而,随着清朝中后期的政治动荡与国力衰退,清政府为了管理之便,逐渐在行政上区分了内外蒙古。虽然那时它们并未被正式分割,但在管理制度和手法上已有所区别。

到了清朝晚期,国家内忧外患,清政府已无力顾及较为偏远的外蒙古地区。这时,沙俄(即后来的苏联)开始利用这一机会,与外蒙古的贵族势力勾结,企图分裂内外蒙古。

他们利用种种手段,不断挑拨内外蒙古的关系,试图为外蒙古的独立铺平道路。

清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了民国时期。这一时期,国内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苏联见有机可乘,于是大力支持外蒙古在1921年宣布独立。

这一举动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也给蒙古民族的团结带来了巨大冲击。

1946年,在苏联的强势干预下,外蒙古通过投票的方式正式宣布独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蒙古国”。

这一决定也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

然而,苏联为了加强对蒙古国的管理和控制,将其通用语言回鹘蒙文改为了与俄国语种较为相近的“西里尔蒙文”。

这一改变不仅影响了蒙古国的文化传承,也加剧了蒙古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的融合。

内外蒙古各自眼中的称呼

外蒙古的独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痕。

若将祖国比作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那么外蒙古的独立,便如同一个受外界蛊惑的叛逆孩子,在无知与冲动中,与母亲断绝了血脉相连的关系。

然而,母亲的爱始终伟大而深沉,即便面对孩子的叛逆与背离,国人依然以宽广的胸怀,亲切地称呼其为“外蒙古”。

与内蒙古一样,外蒙古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拥有广袤无垠的草原、碧波荡漾的湖泊以及巍峨耸立的山脉。

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见证了蒙古民族的辉煌历史与坚韧精神。然而,外蒙古独立后,在苏联的制约管理下,其发展历程却与内蒙古截然不同。

苏联曾承诺对外蒙古进行建设支持和工业援助,但这一承诺最终并未兑现。在缺乏外部支持和内部资源的困境中,外蒙古的发展逐渐滞后。

相比之下,内蒙古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下,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增长,人均GDP不断攀升,成为内陆省区中的佼佼者。

据数据显示,2021年内蒙古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9.6万元,位居内陆省区首位。

与此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内蒙古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现今的内蒙古,青少年中约有30%能够熟练使用蒙古语(回鹘蒙文),且90%以上都能流利使用标准的汉语。

这种双语教育的普及,不仅有利于蒙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内蒙古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外蒙古,情况却截然不同。

由于苏联的强制推行西里尔蒙文,外蒙古的中小学生几乎没有人能够书写和识别传统的回鹘蒙文。

这种语言体系的转变,不仅导致了蒙古文化的断裂与流失,也让外蒙古的青少年在接触和学习自己的历史文化时遇到了巨大的障碍。

甚至一些外蒙古的教授和专家,为了研究蒙古国的历史和文化,还不得不特意学习回鹘蒙文。这种文化上的断层与隔阂,无疑是外蒙古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1991年苏联解体后,外蒙古首先做出了恢复回鹘蒙文的决议,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新认同,更是对国家独立性和文化自主性的强烈表达。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讨论,终于在2020年3月18日,外蒙古正式颁布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语言改革政策。

根据这项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官方将正式恢复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回鹘蒙文。

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蒙古民族文化的复兴,也预示着外蒙古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除此之外,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比,外蒙古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

尽管它地域辽阔,资源聚集,被誉为“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但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外蒙古依然主要依赖矿产出口作为经济支柱。

在走访外蒙古时,人们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80%以上的生活物品都来自进口,而“中国制造”更是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

从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从厨房的碗筷到卧室的睡衣拖鞋,几乎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

这种高度的依赖,无疑也反映了外蒙古在经济发展上的局限性和挑战。

在深入与外蒙古青年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尽管他们的国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许多年轻人对西方国家抱有向往之情。

他们渴望去西方国家留学,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文化对外蒙古青年的深刻影响,也折射出当年苏联解体后,西方文化对蒙古国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对于国人来说,外蒙古就像是一个久别的亲戚,虽然历史变迁让两国分隔两地,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怀却难以割舍。

然而,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外蒙古人对内蒙或中国人的态度并不总是那么友好。

在与一位蒙古人的交谈中,我惊讶地发现,他竟然使用了“胡扎”这个词来形容中国人。

在蒙古语中,“胡扎”一词带有贬义,通常指的是无恶不作的坏人或是不讲信用的人。这一称呼无疑是对中国人的一种蔑视。

这种称呼背后,无疑暴露了外蒙古对中国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历史的纠葛和误解,也反映了现实合作中的挑战和困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蒙两国曾有过紧密的联系和合作,但也经历了许多的分歧和冲突。

这些历史因素无疑在外蒙古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然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面对未来,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推动中蒙关系的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蒙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也日益巨大。无论是经济合作还是文化交流,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我们可以预见到,随着双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友好合作,未来的中蒙关系将更加紧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能够消除误解和分歧,增进互信和友谊。

同时,外蒙古对文字的改革和文化的推进,也将有助于改变他们对中国的认知。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外蒙古人民将能够更加客观和全面地看待中国,从而建立更加和谐友好的中蒙关系。

读者们,关于“外蒙古对我们的称呼”,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43 阅读:27312
评论列表
  • 2024-05-04 20:38

    但凡从中国出去的几乎都没有对中国有好感。

    福虽未至但祸已远离 回复:
    就像儿子和父母分家一样,儿媳妇从不说公婆好
    盡心 回复:
    这是什么意思
  • 2024-05-04 16:18

    蒙古🇲🇳这辈子翻不了身。

    楼主朋友 回复:
    蒙古早就有海军了,尽管只有7个人
    天意人生 回复: 楼主朋友
    但那个内湖早就干裂了,那艘快艇已生锈[呲牙笑]
  • 2024-05-04 23:16

    为了“胡扎”二字,又长又臭一大通。

  • 2024-05-04 22:58

    先不急,慢慢来,靠的是实力。等国家真正强盛起来的那一天,他想不回来都不行!

  • 2024-05-04 17:56

    希望在外的所有“游子”都能归来。

  • 2024-05-04 20:40

    收腹外蒙古国

    夜之魅 回复:
    这个得从石器时代起步予以谋求,才有机会与希望。
  • 2024-05-05 09:55

    搁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只能当羊,是西方最不可能渗透的国家

  • 2024-05-05 09:29

    能不能回归,实现共赢。蒙古国被两大国家包围,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一直在不停的发动战争,经济也不发达。依靠俄罗斯蒙古国经济无法发展,回归是双赢。

    细雨画江南 回复:
    不能回,绝对不能回来,它在中俄之间起到了很大的缓冲作用,中俄两国如果接壤,那就容易因为领土或者贸易起纠纷,容易擦枪走火!!!
  • 2024-05-04 21:41

    胡茬[笑着哭]

  • 2024-05-05 08:11

    这帮货反华严重,有机会一定要消灭。

  • 2024-05-05 00:22

    强大时和你做朋友兄弟,弱小时找机会给你来一枪[呲牙笑]

  • 2024-05-05 07:22

    外蒙就是个缓冲区的存在,它自己也应当有这个觉悟

  • 2024-05-05 12:38

    小编你说的不准确,蒙古人称中国人为“胡扎”并没有歧视中国人的意思。 当年有不少山西人跑到蒙古做皮毛生意,而山西人见到蒙古人都用山西话“伙计”来打招呼,而用山西话讲“伙计”蒙古人听到后由于发音的问题就讲成了“胡扎”,他们就以为喊“伙计”的人,就是来自“胡扎”的地方的人,久而久之他们见到山西人也都喊着“胡扎” -伙计了。所以这称呼并没有歧视的意味。

  • 2024-05-05 09:51

    外蒙是我们的,早晚得回归

  • 2024-05-05 13:44

    无智无能的蒋介石作孽造成的。

  • 2024-05-05 22:04

    我们用不了一天就可以打爆蒙古。

  • 2024-05-05 19:32

    希望早日变回海棠花

  • 2024-05-05 13:30

    比起外蒙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蒙古的精华全部在内蒙,连成吉思汗都是内蒙古人

  • 2024-05-05 12:57

    海棠血泪

  • 2024-05-05 06:53

    去外蒙出差了几个月,真的很穷,而且亲美日,对国人不友好

  • 2024-05-05 13:20

    蒙古人出了个成吉思汗够他们世世代代吹牛了,走到哪挂着这个屠夫的画像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