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数学交白卷,作文写了28个字,大学校长看后:马上录取他

宁含看历史 2023-12-23 07:50:1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首入选统编版国文六年级教材上册的纪念鲁迅先生的短诗《有的人》可谓耳熟能详,其作者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成为几代人心中的偶像。

不过鲜有人知的是,在臧克家25岁参加国立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之际,这位后来举世闻名的诗人、作家,不仅数学交了白卷,而且作文也只写了二十八个字。

然而恰恰是答卷上的这二十八个字,让当时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刮目相看,并最终破格录取了臧克家。

那么,臧克家当时究竟在作文试卷上写了哪二十八个字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的传奇人生。

早年生涯

1905年10月,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臧家庄。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诸城在秦始皇时期隶属于古琅琊,后来在不同朝代曾有过“龙城”、“东武”等别称,不过最为后人所熟悉的,还是其“密州”这个名称。

没错,诸城正是苏轼写下那首“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的所在之地,而晚于苏轼九百年出生的臧克家,正是从小深受苏东坡的诗风所影响,最终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之路。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其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有清一朝考取过功名,其父亲也是法政学堂毕业,因此臧克家可谓出生于诗书世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便是祖父。

据臧克家回忆,他的祖父虽然为人严肃、不苟言笑,但是却乐于治学,尤其喜欢朗诵诗词,在臧克家三四岁时,祖父就时常教他念诗,当时臧克家虽然年幼无知,但是却能跟着祖父朗朗背诵,长大后这些古诗词便刻在了臧克家的记忆深处。

除了背诗,臧克家的祖父还爱写字,这一点对臧克家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以至于臧克家成年后,每逢春节,他也要学着祖父自己手写对联,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臧克家99岁去世。

臧克家不止一次提起,他有过两位启蒙老师,一个自然是教他读诗、练字的祖父,另一位便是北宋年间在密州担任知州的文学大家苏轼。

臧克家回忆,他小时候不仅常背苏轼的诗词,还对苏轼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最要紧的是,他与儿时的伙伴最喜欢的便是登超然台游玩。

超然台作为诸城境内最有名的文化古迹之一,因苏轼当年在此写下《望江南·超然台作》而闻名,尤其是那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更是被后世广为传诵。

当千百年后,年幼的臧克家每次站在这座无数文人骚客都曾登高远眺的超然台上之际,想必其心底也有一个声音在呼喊,那就是——此生何不入诗家?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对于多数诗歌创作者来说,向来离不开生活的苦难,臧克家亦是如此,尽管出生于地主家庭,但是在臧克家八岁那年,最疼爱他的母亲因病过世。

就这样,早失怙恃的臧克家,入学了当地的私塾,而在此期间,他又与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这让年幼的臧克家有了苦难意识,而这种体察民间疾苦的敏锐触觉也伴随了臧克家的一生。

在臧克家读私塾的几年时间里,他背诵了近百篇古文,诸如《滕王阁序》《李陵答苏武书》等名篇,臧克家更是如数家珍,甚至直到他八十多岁时,仍能够章口就来,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古文学习对臧克家的影响之深。

十二岁开始,臧克家又在村里的初级小学就读,此时正赶上民国初年,动荡的局势让臧克家感受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激发了臧克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此时已经十四岁的臧克家也考入了诸城县第一高等小学,而正是在此期间,臧克家受到当时北京学生运动派到诸城的代表丘继纪明的影响,参加了当地的学生运动,并与同学组成了“反日会”。

臧克家后来回忆道,当时他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是已经认识到自己这代人肩膀上的责任,于是他与同学们扛着小旗街头巷尾地宣传爱国主义,还亲自跑到商店去清点、没收日货,这些往事后来都出现在了臧克家的诗作之中。

1923年,臧克家来到了济南,并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也正是在此期间,臧克家的文学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不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更是开始尝试自己动笔写作。

1925年8月,臧克家第一次以笔名“少全”向当时的《语丝》杂志投稿,还得到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的回信,而这篇臧克家的“处女作”也得以在《语丝》上刊登。

此后,臧克家又在多个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几篇作品,得到的反响都相当不错,此时的臧克家一心想要成为文坛新秀,直到1926年秋天,臧克家与几名有志青年实在无法忍受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地区的黑暗统治,最终臧克家决定弃文从武,前往武汉革命政府。

臧克家晚年回忆道,当时郭沫若的作品《革命与文学》对他当时做出去武汉的决定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一句“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更是让二十出头的臧克家认识到个人的追求是建立在国家的稳定之上。

1927年初,臧克家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并随后参与了由国民革命军发起的对北洋政府的征讨。

尽管这次北伐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也让张作霖得到重创,但是随着后来大革命的失败,臧克家也不得不回到了老家诸城。

值得一提的是,臧克家早期的诗集《自己的写照》便是描写的他所在武汉大革命期间的所思所想。

回到老家不久,臧克家便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为此他不得不流亡东北,而这段逃亡的经历也让臧克家感受到了别样的人生,以至于成为了他后来诗歌创作的一抹独特色彩。

结束逃亡生活后,臧克家回到了山东青岛,并决定报考当时的国立青岛中文大学,然而在临考之际,却发生了让臧克家意想不到的变故。

二十八字的作文答卷

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前提下,国内的学校都是自主命题招生,再加上人才凋敝,因此考试内容也相对精简,而对于臧克家准备报考的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来说,此前的招生考试只考一科国文,因此臧克家自然是信心十足。

然而到了临开考之际,考试内容突然增加了一科数学,这可让臧克家犯了难,因为他的数学已经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几乎等于一窍不通。

尽管如此,臧克家并没有放弃入学考试,而是做好了另辟蹊径的心理准备,因为在当时的臧克家看来,国家此刻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倘若国立青岛大学真的想培养人才,那么必将不拘一格。

因此在开考当日,臧克家的数学一科直接交了白卷,到了下午的国文考试,臧克家更是剑走偏锋,并没有按照正常的套路行文,而是仅写了三句话,合计二十八个字便签名交卷。

当臧克家走出考场之际,他的结发妻子王深汀感到十分惊讶,甚至怀疑自己的丈夫是不是放弃了入学考试,但是刚为人父的臧克家却表现出了胸有成竹的自信,颇有当年苏东坡走出嘉佑二年“千古第一龙虎榜”科举考场之时的神态。

而果不出臧克家所料,他的国文试卷被当时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看到后,闻一多的反应用“惊为天人”四个字形容也不过分,因为就是凭借这份试卷,臧克家竟被闻一多点名破格录取。

那么,臧克家究竟在试卷上写下了哪二十八个字呢?以下是臧克家当时所作的原文。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

对于这句后来被无数人争相引用的名句,近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试图给予解释,但是又都似是而非,这便是臧克家笔下文字的独特魅力,也难怪闻一多看后会爱不释手。

实际上,对于当时为何写下这样一段话,臧克家后来也偶有提及,他表示之所以用“幻光”作比喻,是受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对过去人生的思考。

臧克家认为,在他所处的时代,与其把生活的动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自由之上,不如脚踏实地过好生活的本质,否则只会被现实的残酷所击倒,最后坠入无边的苦海。

而闻一多之所以对这句话特别赏识,自然与当时他所处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彼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闻一多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来到并不熟悉的国立青岛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显然此时的闻一多,也处在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节点。

因此当闻一多看到臧克家的《幻光》之际,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共鸣之情,而正是闻一多的破格录取,使得臧克家的文学创作之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闻一多对臧克家有着知遇之恩。

在如愿以偿进入国立青岛大学后,臧克家没有浪费丝毫的学习机会,再加上他文学天赋极高,在闻一多与王统照的教诲与帮助之下,臧克家先后创作了《难民》《罪恶的黑手》《老马》等经典诗作,成为了当时新文学流派的后起之秀。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作品多是围绕旧社会农民忍辱负重的悲惨生活展开,其中不乏对帝国主义丑陋面目的控诉。

到了1933年,臧克家个人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我嚼着苦汁营生,像一条吃巴豆的虫,把个心提在半空,连呼吸都觉得沉重”,这句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可谓是无数底层人民的心声。

而这部作品也受到了矛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一年之后,臧克家的第二部个人诗集《罪恶的黑手》出版,自此,臧克家已经从小有名气变成了蜚声诗坛。

到了1934年,臧克家开始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在此后两年里,相继出版了诗集《运河》与《自己的写照》,可以说这段时间是臧克家的高产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再一次积极投身到了抗日爱国运动之中,他在1938年参加了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又担任了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等要职,更是多次赶赴前线采访,甚至参加了随枣战役。

在此期间,臧克家先后发表了诗集《从军行》《淮上吟》,以及散文集《随枣行》,其中大量作品都是在讴歌爱国精神与抗战事迹,成为当时诗坛一面鲜艳的红旗。

解放战争期间,臧克家多次奔走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和平,更是曾被毛主席邀请参加文艺界人士座谈会。

此后,臧克家先后主编了《星河》《学诗》《文讯》等书刊,一时间团结了许多进步人士,同时也成为了当时反对内战、讽刺国民党昏暗统治的有力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臧克家不仅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还当选了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1956年,臧克家被调任至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此后多年里,臧克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一颗新星》《春风集》《欢呼集》等作品,虽然在特殊历史时期遭到了迫害,但是臧克家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仍旧在用自己的笔杆描绘对未来的向往。

2004年2月5日,臧克家在北京逝世,这位走过了一个世纪的伟大诗人,用自己一生的作品来诠释生命的真谛,成为了中国近代诗坛一座不朽的丰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比心]
1 阅读:309

宁含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