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士兵懒散颓废,光着脚,富家妻妾身段纤细,令人神往

古城青衣 2023-12-30 22:14:37

百余年前,那个我们只能从故纸堆里,捡拾碎片的年代,在老照片昏黄的色调下重现生机。

苍老帝国即将终结之际,镜头记录了最后一批老百姓的风土人情。

商贾杂沓的集市上,行人虽衣着破旧却神情怡然。

这些我们以为早已湮没的日常琐事,在感光玻璃上得到永生......他们或许已经作古百年,而生活的气息依稀可见,依稀可感。

无论是端庄画像,还是残破景象。

老照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古即今、今是古的窗口。

这些定格的照片,仍流淌着时间的温度。

让我们防止对那个年代的遗忘和扭曲,珍惜这最后的真迹。

懒散沉颓的一队士兵

照片中的一队士兵,正在迎接长官到来。

他们双手各持枪支,立正站成一列,表面上整齐划一。

但是看面容和神态,却无一人铿锵有神,都显得懒散无精打采。

完全没有一名合格军人该有的气势。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乏斗志那么简单,而似乎连最后一点竭力,打起精神的意志都丧失殆尽。

如此消沉颓废的队伍。

让人难以相信,他们就要奋起抵抗敌人侵略,保卫家国。

背后的原因也许十分复杂,统帅软弱,军饷不足,还是仅仅整个社会的沉疴难治?

我们不得而知。

然而这张照片,忠实记录的却是这支军队已然气数的事实,正如这朝代正步步走向覆灭。

清军步兵衣衫褴褛,赤着双足

照片中的清军步兵,除了脚上破烂的草鞋,几乎赤着双足。

他们衣衫褴褛,有的只披一件单薄外套,与人们心目中清军的威武形象大相径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缺乏装备。

而是整支军队士气与战斗力的丧失,和政权衰败的写照。

想必那样的高层统帅,已经腐化痼疾得毫无作为。

这些无辜的年轻生命,只能接受如此待遇被投入战场。

而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奔波劳碌的老百姓,想必生活更是不堪设想。

这样的景象,真的值得我们为之痛惜和反思!

一个朝代,如果连最基本的国防军队都无法建立和装备,那么覆灭就是迟早的事。

我们必须汲取历史教训,建立强大的国防,永葆民族独立自主,切记过去的惨痛滋味。

黑熊街头表演

照片里一只黑熊,站立在砖石地上,双爪拿着一个木棍玩耍表演,后面一个人正在其周围大笑。

这正是老北京街头,常见的戏耍表演。

路人花几个铜板。就可以“取悦”这些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

自宋代开始,为谋生计的动物表演在城镇中盛行。对于许多见识有限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稀奇好玩的消遣娱乐。

他们或许不理解这些动物,是在恶劣环境下受训,被迫表演才换得温饱。

正如那个封建王朝,把他们当作戏耍取乐的牲口。

今日我们生活在更加文明开明的时代,这些古老的野蛮习俗也已随之被摈弃。

军官正在骑马检阅

照片前方,一个身穿镶红衣襟的军官正在骑马检阅。

他神态威严,背后是列队站定的绿营兵士。

这些清军身着长袖马褂和窄脚裤,与人们印象中西方式军服截然不同,正显示出晚清军队仍迷恋于传统装束。

其中一名身材矮小的年轻士兵,面容甚至还带些稚气。

却要挺着窄窄的肩膀参与战争,让人不免唏嘘。

这张照片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一角。

面对列强入侵,传统习武与装备的幼稚与脆弱,就此暴露无遗。

士兵们仍然执行着先人的训练方法,可悲却成了炮灰。

而统治者们还沉浸,在洋务的表面“现代化”里无知无觉。

这就是一个老朽王朝走向覆灭的写照,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何为真正的国防与自强。

富家小姐,妖娆身段

照片中的夫人,一袭华贵礼服勾勒出妖娆身段,秀发高耸处点缀着宝石花冠。

她坐在靠椅上,脚凸起一隅,小巧的三寸金莲在裙边若隐若现。

那本该丑陋的残破,此刻却因主人蛊人魅力,竟也生出几分俏丽来。

身后精致桌几上,一只缠绕珐琅画的大烟斗静静搁着,似在显示这位夫人的尊贵地位。

抽水烟,说书弹琴,恐怕都是她闲暇渡日的娱乐方式吧。

这般妆点打扮,放到什么年代都光鲜生辉,端的是教人眼前一亮的型格贵气。

然那若隐若现的小脚,又道出她和整个年代女性的无奈——才华归于莲步之下,锦绣消磨于深闺之中;。

外表光鲜的大家小姐,其内心世界又有几分真正的快乐和自在?

这张老照,不仅留住了一位佳人的风姿,也定格了她们一整个群体复杂的命运。

六位妻妾婀娜多姿,举止端庄

照片中,六名着装考究、举止端庄的妻妾们坐一名男子左右。

她们袅娜婀娜,眉目传情,正是令人神往的佳人。

然而仔细望去,这些名媛小姐均脚踝以下包裹厚厚布帛,显是“三寸金莲”之苦。

她们在锦绣山河里长大,却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

这正是晚清女性的真实写照。

封建礼教把她们囚在柔弱的角色里,却又害怕她们“太强大”会动摇统治。

缠足,变成了限制女性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缠足与反缠足的论战里,女性的命运只是权力博弈的棋子。

这些名媛小姐们,在机动受限的同时,想必精神世界也远未真正“打开”吧。

这样的景象今日已成历史,却也警示我们,不能因循守旧限制任何群体。

新的中国让广大妇女站起来了,这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官员乘马车

照片中的清官正欲踏上一辆马车,他穿着朝服,神情威严。

这样的交通工具,在当时已颇为普遍,许多品级不高的官员,都选择乘坐马车而不是传统的大轿。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雇用轿夫的高昂费用。

一般三品以下官员年薪有限,根本无法负担得起。

而马车只需一次性购置,日常养马费用也较低。

所以在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治年间,马车逐渐取代传统的肩舆成为新官场时尚。

车票昂贵的大轿,渐渐被抛弃。

只有极少数高级员外,才有金钱和必要保持它们以示身份。

这样的小变化,其实也反映出晚清官场的日益平民化现象。

传统符号和等级渐失,实用取代虚礼,这是一个以功利为先的新文官阶层在崛起。

地主坐炕头数钱

乡间,几名衣冠端庄的绅士盘膝而坐,正聚精会神地数着铺了一炕的铜钱。

数目之巨,足见他们的身份不凡。

其中几人因长时间计算,甚至手抽筋不禁倒吸冷气,鼻子皱成一团。

这副吝啬嘴脸实在有些滑稽可笑。

然而他们的举动,却在无声控诉着那个年代的现实——土地兼并几乎让穷苦农民成为新奴隶阶层,他们的血汗钱成就了这些地主绅士的奢靡富有。

而后者还要日日清点,生怕自己编织的金钱堆,被侵占分毫。

一张地主聚会的老照,道出的是普通百姓在农业社会中的悲哀。

我们今天审视历史,也更坚定了新的政权必将解放阶级压迫、让穷人过上好日子的信念。

写在文末

百余年里,中国这片老土地经历了太多的约与变。

这些老旧的照片,是历史逝水留下的珍贵泥痕。

虽经岁月风化,裱贴间斑驳剥落,却仍真切呈现了百年以前的模样。

乡村农舍,城镇街市,沧海一粟间的生老病死,

光怪陆离中,还原着那个朝代真实的日常与平凡。

相较于文献、影视中的渲染雕琢,这些照片提供了更加直观而又真实的历史体验。

2 阅读: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