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毛主席见陈士榘感慨:我们这些上山的人能活到现在不容易呀

红色先驱 2024-03-26 09:37:26

1973年春,毛主席接见开国上将陈士榘,调侃称,“你我还是一个山头的呢”,紧接着就又向他提问道:“当年上山的人还有多少?”

陈士榘闻言,情绪激动异常,略一思忖才答道:“大概还有二十多人吧。”

“我们这些(上山的)人活到现在可不容易呀。”听到陈士榘说还有二十多人,毛主席不禁感慨了一句。

陈士榘闻言,诸多心绪涌上心头,随后又认真对毛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全是托主席您的福。”

那么,毛主席口中“上山的人”究竟指什么人?陈士榘何出此言?毛主席和陈士榘之间又有什么过往呢?

“我们也上山当大王”

1909年,陈士榘出生于武汉黄土坡一个新军(清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军营,他的父亲是一名新军工兵管带。

也正因如此,陈士榘自小受军营熏陶,18岁就在武汉参军,加入革命队伍,成为卢德铭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的一名战士,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几个月后自己的命运就发生怎样的转折。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两个月后,毛主席即领导了秋收起义。

而卢德铭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正是秋收起义第一团,卢德铭则是我党革命战争史上最早的一批优秀军事将领,也是毛主席在秋收起义期间军事上最倚重的将领。

陈士榘正是在这个部队,认识了毛主席,两个人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一次部队失利后,参军不久走上起义道路的陈士榘不禁感到彷徨,而在他值班的时候,接待了一位蓄长发,瘦瘦高高,走起路来脚还有些跛,身着蓝布长衫的先生。

陈士榘见来人,不禁多看几眼,但依然心存警惕,就听见这位先生对他讲:

“小同志,我是毛泽东。我有事找卢总指挥,你现在正值班,你再找一个同志来,我们一起去见卢总指挥好吗?”

毛泽东?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闻言,陈士榘不禁神色一变,毛泽东的名字他自然是知道的,难怪他从刚才就感觉,来人虽跛着脚,但气度不凡,一定不简单。

于是,他当即将来人往里引去,而就在路上,遇到了师部副官杨立三,就见杨立三一脸惊喜地迎了上来道:“润之,可把你盼来了,卢指挥正等着你呢。”

说完,杨立三又转头交代陈士榘道:“他就是毛泽东,中央派来的毛委员!”

有了杨立三的这句话,陈士榘心里的最后一丝疑虑完全打消,再抬头时不禁满眼崇拜。

见过杨立三、卢德铭后不久,在起义部队驻扎的学校操场,毛主席发表了一场演讲。

陈士榘和一众起义官兵就在台下,其中还有不少伤病员。

而毛主席当时也负了伤,他的脚之所以跛就是因为如此,那身蓝布长衫下,依稀可见血水还在流。

不过他就那样坚定地站在那里,环顾四周,对着起义官兵道:

“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不能没有落脚的地方。如果我们有落脚点,就在那里建立起人民政权,发展革命势力,有伤能治,有病能医,大家就不会这样吃苦头了。我们也可以上山去当大王!”

这一番话说得中气十足,极具鼓舞,一些伤病员原本痛苦难忍的脸上,也露出了希望的笑容。

不过对于毛主席最后讲到的“上山当大王”,队伍中敏锐的人听了不禁感到疑惑,陈士榘也不例外。

紧接着,就听见毛主席解释道:

“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能把土匪的问题解决得了,从来没有消灭过。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落后,交通通讯不发达。这一点是可以利用的。因此,我们也上山当‘大王’。”

什么意思?这是要我们上山当土匪吗?毛主席一番解释,更令大家惊呼,一时间队伍中议论纷纷:

“革命的队伍怎么能去当土匪呢?”、“本来反对派就骂我们是‘匪’,这样做不是落人口实吗”。

毛主席将大家的质疑都听进耳里,却笑了起来,随后从容道

“反动分子骂我们是‘匪’,但是,我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是那种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正确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敌人消灭不了我们,而我们要消灭的是人吃人的剥削制度,最终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

这番话,令在场的人无不振奋,因为毛主席一次性将原本高屋建瓴,离人很远的理想,摊开来,摆在在了大家面前。

那一刻,远大到大家不敢想象的理想,突然变得非常近,在场的人无不心怀憧憬:实现它该是多么的美好!

也就是这次之后,陈士榘决定一辈子紧跟毛泽东,尽管当时的他并不能一下子理解毛主席所说的,但他就是觉得,毛主席雄才大略,实在了不得。

此后不久,包括陈士榘在内的秋收起义部队官兵便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条辉煌而正确的道路自此开启。

上山后最大的一次歼灭战胜利

1928年年初,国民党反对派发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2月,根据多次侦察的材料,毛主席即决定趁新城敌军兵力不大,态势孤立,又毫无戒备之际,发动新城战役。

结果,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第一个军民对敌正规军的歼灭战,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歼灭战,即大获全胜。

敌军第79团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被全歼,300人被俘,敌军营长被击毙,伪县长被活捉,另外还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次“进剿”就此宣告失败。

由于这一次新城战斗,从作战指导开始,就做到了周密侦察,稍纵即逝的战机也把握得神乎其神,并根据敌情、地形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围三缺一、网张西门”、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正确作战方针。

一战胜,敌人被深深震慑,群众更备受鼓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出了名头,就此推动了湘赣边界斗争的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毛主席率部刚上山时,井冈山上原有农民武装领导人袁文才、王佐不禁对毛泽东这位教书匠能不能指挥打仗充满疑虑,而新城战斗则彻底打消了他们的这个疑虑。

而陈士榘,作为决定一辈子跟随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官兵一分子,自然也参加了新城战斗。

后来,陈士榘在回忆录中这样说道:

“每当我回忆起新城战斗时,心里总是激动不已。战争本来是残酷无情的,然而战争的指挥又是一种科学和艺术,能够参加在毛泽东指挥之下的正义之战,简直是一种享受。”

“你我还是一个山头的呢”

此后,在毛泽东的关爱和培养下,陈士榘从红四军的排长开始,一步步走上了中高级领导岗位。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转战南北,立下不朽功勋,因此被评为开国上将。

在57名开国上将中,陈士榘是颇具个性的一位,毛主席看着他从秋收起义一路走来,从一名在部队驻扎营地外警戒的“小同志”,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

而陈士榘也亲眼见证了,毛主席当年在操场上演讲中所说“消灭人吃人的剥削制度,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远大理想,一步步落地,变为了现实。

1952年9月,陈士榘领命,担任解放军工程兵第一任司令员,自此,他率兵在大西北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一待就是23年,负责“两弹”基地的建设,并因此获得了“工兵王”的称号。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跟着在第二年的元旦新春军民联欢会上,毛主席见陈士榘,风趣评价道:“你们做窝(基地建设),他们‘下蛋’,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立了大功啊!”

也就是这句话,令陈士榘感到被认可的莫大幸福,将此视作毛主席对他的最高评价。

1973年春,陈士榘依然在解放军工程兵第一任司令员位上,并同时升任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这时,毛主席再次接见了他。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大好了,在1972年1月参加陈老总的追悼会后,一度病倒,另外因为白内障的缘故,毛主席的双眼视力也急剧下降。

又正值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相关会议上,毛主席对着陈士榘调侃:“陈士榘同志,你我还是一个山头呢,都是井冈山的嘛!”

话音一落,毛主席又接着问陈士榘:“当年上山的人还有多少?”

因为有了前句调侃,毛主席问的这“上山的人”,陈士榘自然一听就懂了,那便是指参加秋收起义后跟随他上井冈山的同志。

原本就被“井冈山”三个字牵动思绪的陈士榘略微想了想便答道:“大概还有二十多人吧。”

“我们这些人能活到现在可不容易呀!”

毛主席一声感慨,陈士榘更倍感思绪万千,那也是他革命的起点,一路走来,走到最后的他同毛主席产生了共鸣,并认真地对毛主席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全是托主席您的福。”

随后,毛主席又同陈士榘说起了对调事宜,而陈士榘只一句:“一切听从您的召唤”

而也就是这次谈话,成为了陈士榘和他所敬爱的毛主席的最后一次谈话。

1995年,陈士榘病重住院,妻子李峥日夜陪伴在侧,弥留之际,李峥问他:“你一辈子最爱的人是谁?”

李峥原本以为会听到丈夫“是你”的回答,结果陈士榘却喘息着,吐出了“毛主席”的名字。

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

自此,毛主席和陈士榘这对从秋收起义,井冈山一道走来的将帅均已离世,而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丰功伟绩,将永远为人铭记。

0 阅读:88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