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养老】我眼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杭州随园养老 2024-01-24 10:43:17

“I feel as if I’m losing all my leaves.”

我觉得好像我所有的叶子都要掉光了。

这句台词来自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安东尼·霍普金斯成功塑造了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错位的时间认知,敏感的情绪变化,无助、多疑、易怒,记忆如落叶般凋零。

现实生活中,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长者甚至还会出现攻击性,而在护士孙亚平眼中,这些人却是“可爱的”。

1

“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

孙亚平是“00后”,对住在府苑随园智汇坊的长者而言,她是孙女辈的,但在孙亚平看来,长者们才是“孩子”。

“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其实非常需要被关注,有时会闹出动静吸引我们注意,就像小孩子一样。”

因为病情,这些长者会对当下的时间、地点产生疑问,会忘记季节的变化,忘记居住的房间,忘记物品摆放的位置,因而常常怀疑东西被人拿走了。

渐渐地,他们会分不清过去与现在,内心是混乱、不解、不安的,即便渴望维护自己世界的秩序,却无能为力。他们对周遭环境的质疑会表现为“闹脾气”,这时候如何应对,至关重要。

“有的老人要第一时间安抚、疏导,不能不理睬;有的需要自己冷静,贸然上前会适得其反;有的老人不会直接发怒,而是频繁找茬,这就需要引导他把脾气发出来,才能释放情绪。慢慢摸清每个人的性格,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挺可爱的。”

孙亚平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常常会重复问同一个问题,一定要耐心回答。就像我们小时候缠着父母问“十万个为什么”,而他们总是不厌其烦。

教下一代认识世界的人,如今依赖我们重塑对世界的认知。

孙亚平搀扶长者走路

2

“天生适合做护士”

孙亚平是在2023年3月入职府苑随园智汇坊的,也许是因为踏着春风到来,她的气质格外温柔。

89岁的张奶奶就夸赞说:“小孙比同龄人要稳重,不会咋咋呼呼,走路、说话都是温温柔柔的。”每次查房,孙亚平都会敲门进入,“我说以后直接进来不用敲门,她说不行,突然出现会吓到老人家。多细心啊!”

孙亚平整理药品

带领孙亚平熟悉工作的同事周双仙,用“温和”二字形容她:“做事仔细,为人和善。我们的夜班要熬到清晨8点,其实人会很疲惫,她总是确保安抚好长者才会下班休息,很有责任心。”

“天生适合做护士”,这是来自长者、同事的认可,也是这份神圣职业赋予孙亚平的使命。

3

“她说你的手很凉,要添衣”

站在2024年的起点,谈及过去一年来的收获,孙亚平首先想到的是工作。

“最大的收获肯定是专业能力的提升,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另外,我面向长者、家属的沟通能力也增强了,能抓住他们内心在意的点,更高效地处理问题。”

凌晨四点帮脑梗发作的何奶奶拨打120,挽救其生命;

吕爷爷高烧寒颤至39.6℃,她第一时间通知家属送医;

照护朱奶奶从插胃管到自主进食,陪着她从轮椅上站起,依靠扶手慢慢行走,看着她重了10斤,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工作带给孙亚平的,是社会价值,更是情绪价值,她收获了许多长者的喜爱,感知府苑大家庭的融融暖意。

“有时老人家会突然牵着我,说你的手很凉要添衣,还要把衣服脱下来给我穿。在护士站忙碌时,有的爷爷奶奶会过来送水果、送零食,把我们当做家人,特别暖心。”

孙亚平进行胰岛素注射前排气工作

陪伴是相互的,温暖是流动的。

孙亚平仍在不断学习如何为长者提供更优质的照护服务,而困在时间里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更多理解和关怀。

当更多人用心读懂他们行为背后的单纯动机,或许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可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