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电动乘用车瞄准韩国,能成功吗?

虫虫杂谈 2024-02-28 09:52:20

2月28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中国汽车行业再次开始进军韩国。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韩国市场对中国产汽车的认识大幅改善而采取的战略。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比亚迪正在商讨今年内在韩国推出电动汽车乘用车。

预计首款车型将是最大续驶里程超过400公里的中型车型,价格区间在5500万韩元(约29.6万元人民币)以下,可享受全部电动汽车补贴。据悉,为了获得政府认证,正在展开工作。

比亚迪已经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去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60万辆,加上混动车型超过300万辆,远超特斯拉。比亚迪拥有从电池到整车的全部制造能力,有消息称,其正在寻求在墨西哥建立一座具有稳定供应能力的新工厂。

比亚迪并非首次进军韩国市场。早在去年4月就通过GS Global推出了1吨级电动卡车T4K。当时也考虑到乘用车的上市,一直在寻找分销商研究上市时间。

比亚迪并不孤单。韩国业内人士表示,另一家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近期也在快速寻找合作伙伴进军韩国市场。据悉,韩国国内进口、销售、认证等方面的详细计划正在制定中。

韩国市场对中国车来说就像坟墓一样。2017年,中国北汽银翔通过在韩国推出1999万韩元(约10.8万元人民币)的中型SUV KENBO 600,但销量低迷,最终放弃业务。知豆D2等微型电动汽车是通过韩国中小企业引进的,但也尝到了苦头。

分析认为,中国汽车近年来之所以要再次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是因为确认了中国汽车市场认知的变化。长期以来,韩国消费者对中国汽车表现出了抵触情绪,但业界推测,随着最近商品性的大幅提升,加上中国生产的汽车在韩国已毫无阻力地被接受,中国品牌也因此认为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实际上,不少中国汽车已经进入国内市场。数据显示,在商用车市场中,鑫源、吉利、东风小康等品牌人气较高,销量名列前茅,年销量均在1000辆左右。在乘用车市场,沃尔沃、Polestar,甚至特斯拉都成功地在中国建立了生产模式。

问题是中国汽车品牌对进入韩国的诚意有多大。尽管中国汽车的品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它是否会成功,是否能够带来观念改变等积极影响,尚不确定。因为韩国市场很小且要求苛刻。还有一个大问题是,中国品牌将投资多少资金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因此,有人指出,除比亚迪外,其他公司很难取得成功。

0 阅读:104

虫虫杂谈

简介:创作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