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心黄土入药,单味竟能起沉疴

从蓉谈健康 2024-04-23 09:04:44
伏龙肝的临床四用 作者/胡国俊 ↓滑动查看完整介绍↓ 简介:胡国俊,男,安徽歙县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1946年9月生于皖南新安中医世家,尽得其父胡翘武先生(安徽省著名老中医,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医学真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名老中医学课题术经验疾病继承人,从医近50年,现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首届、二届指导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肺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伏龙肝又名灶心土,为砖泥垒砌之炉灶,炊以柴薪,久经煅炼而成的外赤内黄之灶底中心黄土。 其性味甘温微辛,色黄质重,禀柴草之精英,燠热之纯阳。俱厚土、奠中、温运、镇摄之能。 余目睹家父胡翘武老中医或单味屡起沉疴,或配方更疗重疾 (如幽门痉挛之顽固呕吐,崩中漏下之经久不愈),遂谙熟并常用本品于难治之病。 深知本品既俱温中散寒之性,又有摄敛止血之用;非但长于和胃镇逆,而且更善涩肠固下。一物而四得其用,购之却不值分文,诚价廉物美之佳品。 如能针对性地伍于温中、降逆、固涩、止血等法中,确可收事半功倍之妙用。爰将伏龙肝之治验所得,录四用之部分验案于后,供同道参考。 一、恶阻 张××,女,32岁,1979年12月18日初诊。 妊娠三月,呕恶不已。二十余日来症状益甚,得食则吐,饮水即呕。虽经输液等支持疗法,但呕吐之症从未轻减。 前医曾用干姜半夏人参汤加陈皮、砂仁、代赭石,亦未效。观患者躺卧床第,少气懒言,形体瘦削,面容憔悴,畏寒肢冷,心下翕翕如冷风外袭,中脘泛泛似豚彘上奔。 又二日米粒未进,头目昏眩,口淡无味,溲少便秘,舌淡苔白薄,脉虚略有滑意。脉证合参,此乃中焦虚寒,胃气上逆使然。 前方似无不妥之处,无效之理何在?细思之,方悟脾为中土,失奠中镇逆之能,故胃逆莫制,呕恶不已。遂去苦寒之代赭石,加温奠中州、镇逆止呕之伏龙肝200克,分于未服之两剂中。 选用药物 嘱其以伏龙肝之煎液代水煎药,以多次少饮为宜。 二诊时呕恶即止,并能进食米粥少许,形寒肢冷也除。原方去半夏、砂仁,加茯苓、大枣、炙草以温养脾胃善后。三剂后诸症悉已。 二、便血 徐××,男,31岁,1984年3月2日初诊。 宿有胃疾,常感中脘不适。近月来天气寒冷,心嘈泛酸之症加重,自服解痉制酸之品无效。凌晨大便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移时稍苏,旋即来诊。 询知便下物皆以柏油样之稀便甚多,且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约250毫升。无疑是上消化道出血,因病情危重,不便即刻做钡餐、镜检,止血当为急务。 患者面色惨白,表情淡漠,头晕目眩,四末不温,舌淡边呈齿印,苔薄白,脉虚细略数。此中阳久虚,阴寒内盛,脾失统摄,血溢无制,亟拟温中健脾,敛涩止血为法。 选用药物 方拟伏龙肝200克(煎法同上),附子6克,炮姜6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5克,白芨10克,党参15克。 两剂后诸症缓解,神情稍佳,心中也无不适,未再呕吐咖啡样之胃内容物,便色也转浅淡。面颜也有华彩。药已对症,毋庸易辙,原方去附子,加熟地炭15克,伏龙肝改为100克。柒剂后大便隐血转阴,半流质食纳无碍。后予调治至今未发。 三、泄泻 李×,男,6岁,1980年8月7日初诊。 腹泻一月,形瘦如削,纳差神疲,口干欲饮,泻如水注,并夹未经消化之食物,但无秽臭之气味。服黄连素、痢特灵等乏效。 观患儿神清,表情淡漠,面容憔悴,唇舌欠润,腹部微膨,溲少色淡,舌淡苔薄白乏津,脉虚细无力。 自忖酷暑之季何以患此虚寒之泄泻,询知患儿恣食生冷不洁之瓜果,伤伐不足之脾阳,中州不运,肠失传导,水谷精微无以收摄而直趋为泻,再若因循失治,必由阳损及阴。亟拟温中固涩,稍佐厚肠益阴之品,不可因盛夏而妄投苦寒清热之剂。 选用药物 方拟,伏龙肝60克(煎法同上),干姜6克,淮山药10克,川连2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草3克。 服药两剂,泻减其半,纳谷亦渐转佳,原方再进三剂遂愈。 四、胃脘痛 蔡××,女,45岁,1972年10月12日初诊。 十二指肠溃疡十年,虽经中西诸法疗治,其效不佳,后经友人介绍,两月来服猪肚生姜汤(验方)六剂,其效不著。 来诊时,胃脘隐痛且有下坠之感,水声沥沥,喜温喜按。形体修长,肌肤不泽,纳少,口淡乏味,终日畏寒,舌淡脉细。一派中气不足,脾阳虚馁之象。 盖因久病胃虚,中阳式微,脾土卑监,水湿不运,猪肚虽俱补胃之功,生姜也有利水之力,但乏厚土奠中之味,卑监之土无以敦阜,虚寒之脾难以温实。 遂嘱原验方每剂再自加伏龙肝300克,先煎水1500毫升,以此代水再炖煮猪肚一付,生姜50克,每周一剂,分次温服。 只服药四剂,诸症大减,中脘冷痛愈半,畏寒也已,纳谷渐振,肌肤面容较前丰润。患者信心倍增,又嘱其继服十付,以愈为度。半年后经钡餐透视,十二指肠溃疡基本愈合,只胃下垂三公分。 体会 伏龙肝早在二千多年前即已入药,历代医家也十分注重其医疗作用。《金匮要略》主治远血之黄土汤,《类证治裁》主治胃虚呕吐之比和丹皆君以此药。 因其性、味、色、质,皆中宫脾土之所应,又俱健脾厚土,温运镇摄之性,故凡由中焦虚寒,脾失统摄,胃失和顺而变生诸疾,投以此药无不应手取效。 盖脾虚阳弱之中宫,失温运摄镇、升降清浊之权,温中和胃益气散寒之品虽也裨益中州,但少厚土镇摄之力,乏奠中斡旋之功,欲使中土敦阜,统摄湿运,舍此伏龙肝而别无他药可求。 考其味甘色黄,正合脾土之性,温燥且重,也为阴土之所喜,若将此药放胆伍以温中散寒,降逆固涩方中,定起画龙点睛之妙。以上所举四例,虽非全貌,然亦可见一斑。 本药质重无毒,量轻者则不达其效,故陆渊雷曰:“此物质重而味淡,用少则不效”。一般用量在60~500克之间。 《本草纲目》在本品条下有“妊娠护胎”之言,故重剂施于孕妇也未见伤损胎元之弊。 煎煮之法必先将其单煎取澄清之汁代水煎药,单煎既可充分煎出其有效成份,又无混同诸药而致药汁污浊难饮之虞。如此俯拾易得,药简效宏之佳品,非但配方效著,单用也可疗治顽疾。 而现今药肆少备、街市难觅,医者用之也少矣。今特志此,以冀能起沉淹之良药,造福于病痛之患者。
3 阅读:93
评论列表

从蓉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