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bù zé shí

成语解释: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成语例句: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宾语;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结构类型:连动式成语

形成年代:古代成语

繁体字形:饑不擇食

英文翻译:a hungry person is not picky and choosy

"饥不择食"的单字解释

字的解释

1.饿:饥餐渴饮。如饥似渴。2.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连年大饥。

字的解释

[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字的解释

[zé]1.挑选:选择。择善而从。饥不择食。两者任择其一。2.姓。[zhái]1.义同“择”(zé):择菜(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除,留下可以吃的部分)。2.分解并理清(混乱的线、绳等):费了半天劲,才把那团乱毛线择开。

字的解释

[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饥不择食"的近义词

"饥不择食"的反义词

"饥不择食"造句

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饥不择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