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6次请求毛主席出兵支援,主席作何回应?

南书房 2024-05-03 21:14:24

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出兵东北,在苏军猛烈进攻下,素有日本“陆军之花”的关东军,可谓是溃不成军,很快,苏联便占领了整个东北,一定程度上说,苏联出兵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当然,斯大林不是慈善家,苏军出兵东北也是有条件的出兵,为了让苏联出兵,国际社会和我国答应苏联了一系列条件。如外蒙古维持现状,苏联在旅顺港拥有特殊权益等。

不为人知的是,早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不但没有出兵东北的实力和想法,斯大林还先后6次给毛泽东发电报,请求我党出兵支援苏联。

一、苏联请求我党出兵支援

1941年7月,在德国疯狂进攻下,苏军节节败退,大批军队被俘或者战死,正当德军向着苏联快速挺进时,斯大林收到了日本关东军秘密在中苏边境集结70万重兵的情报。

苏联的战略重心一直在欧洲,其精锐部队大部分也是驻扎到欧洲,在苏联面对德国都力不从心之际,如果关东军再从远东杀进苏联国土,那么,以苏联此时的军力,是很难扛住两线进攻的。

在这种历史大势下,斯大林明白,绝不能让日军出兵远东,而要做到这一点,我党无疑是一支可借助的力量,只要我党可以派出有力部队在东北和内蒙地区,牵制日军,那么日军就很有可能放弃出兵远东之计划。

于是,斯大林亲自给毛泽东发电报,要求我党派出部队破坏内蒙、热河、察哈尔、北平等地区的铁路交通要道,必要时,派出主力部队牵制日军。

对此,毛泽东给予了积极回应,毛泽东亲自指示彭德怀,要求八路军在保全自身实力的情况下,破坏日军交通要道,间接支援苏联。

不过,毛泽东明确拒绝了出兵。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在苏联战局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斯大林连续5次给我党发电报,要求我军出兵牵制日军,甚至斯大林后来还提出支援我国先进武器。可毛泽东仍然表示拒绝。

二、毛泽东说无能为力

那么,毛主席为何拒绝出兵呢?

其一,在1941年-1943年三年间,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我党本身就处于极其艰难的阶段。

斯大林第一次发电报给我党时,毛泽东就指出,面对实力强悍的日军,我党必须实事求是,绝不能为了支援苏联,不顾一切派出重兵和日军硬扛,一旦如此,不但我党武装力量会遭受很大损失,对于我党敌后根据地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毛泽东指出,对于苏联的支援,我党要秉承间接,长期的原则,对于直接派兵支援苏联,实在是无能为力。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一方面,国民党开始大幅度反攻,到了这个时期,蒋介石公然停了八路军的军饷,调拨给我党的武器装备,几乎没有。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主力更是被国民党消灭。

对于我党陕甘宁边区,国民党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封锁,最困难时期,连毛主席等领导人都只能吃着咸菜打仗。

与此同时,日军对我党武装的围剿,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日军一次次围剿,我党武装根本腾不出来有生力量去支援苏联。

其二,这个历史阶段,我党武装尚不具备和日军硬碰硬的实力。

要想支援苏联,那么必须派兵在内蒙、东北等地,和日军对抗,面对装备精良,号称日军战斗力第一的关东军,以八路军的实力,如果真的派兵,和关东军硬碰,那么我党武装必将损失惨重,这绝对是不符合我党战略的。

其三,在中苏边境地区,我党抗日武装东北抗联,此时已经主力尽失,如果东北抗联主力犹在,也许毛泽东会考虑出兵支援。

东北抗联军力巅峰时期是在1937年,这一年,抗联拥有11个军接近三万人。日军全面侵华后,日本关东军制定了三年全歼抗联的战略计划。

在关东军的残酷围剿下,缺乏有效支援的抗联损失极其惨重,1938年冬,我党领导的抗联队伍只剩下5000多人。

1940年2月,抗联主要领导人之一杨靖宇牺牲。两年后,另一位领导人赵尚志被俘牺牲。在斯大林向我党发电报请求派兵支援时,东北抗联人数已经不足1000人。试想一下,如此薄弱兵力,如何支援苏联。

试想一下,如果东北抗联几万人马一直活动在广阔的东北黑土地上,那么毛主席或许会命令他们牵制日军,让日军不敢随意出兵远东。毕竟,几万兵力已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哪怕是日军也不敢忽视。

三、为何日军没有选择北进

令很多人疑惑的是,在德国全面进攻苏联的四年间,哪怕是苏联损失极其惨重的前两年,作为德国的盟友,日本却一直按兵不动。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日军畏惧苏联强悍战斗力,是日军没有出兵远东的根本原因。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为了不让苏联红军夺取政权,西方组成了一支干涉军,日本是干涉国之一,然而,这支干涉军,却被苏联红军很快赶走了。

1939年,日本和苏联爆发了诺门坎战役。最初,日军参谋部门作出预测,经过斯大林的血腥大清洗,苏军至少有六成以上的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被杀死或者被投入监狱,因此,日军认为,这一次战役,日军一定会获得胜利。

事实上,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一败再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斯大林大清洗,让苏军损失了大量优秀军官。

然而,战争结果却让日军彻底慌了,这一战,在苏联机械化兵团进攻下,日军坦克师团损失大半,担任主力的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没,直接战死人员就超过18000人,这一战之后,日军从此不敢妄动。

可以说,这次战役是日军后来选择南下进攻英美战略的重要原因。

其次,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是日军没有出兵远东的一个原因。日军希望借此条约,促使苏联放弃对中国的支持。

从毛主席采取间接、长期支援苏联,拒绝直接出兵支援苏联可以看到,对于战局,毛主席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毛主席拥有着这种非凡的战略眼光,我党才能一步步发展壮大,并取得革命的胜利。

27 阅读:6488
评论列表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