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位90多岁的中医老前辈告诉我:所谓糖尿病,病在脾,如果只在肝上下功夫,病永远好不了

中医内科黄俊臣 2024-03-27 15:36:28

中医讲“肝藏血”有血海的称号,而血糖出现异常,一定与肝有所关联,但是,我想说,糖尿病必须从脾论治,肝只能排第二。

就拿我2年前接诊的一个患者来说,女性,56岁,2022年5月12日初诊。

因口干多饮、乏力、体重减轻1个月,前往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5.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拒绝服用西药,希望中医治疗。

刻下症见:口干多饮、乏力、体重减轻1个月,偶有头晕,无明显怕热怕冷,食欲可,大便秘结,2-3日一行,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细。

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阴两伤、肠道失润。

治法:健脾益肾、益气养阴、润肠通便。

处方: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泽泻、川芎、葛根、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肉苁蓉、当归、川牛膝、炒白芍、枳实、厚朴。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共14剂。

患者于2022年6月1日复诊,口干多饮、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体重较前增加1公斤,大便通畅,1-2日一行,空腹血糖8.0mmol/L。原方加黄连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继续服用14剂。

患者于2022年6月16日三诊,口干多饮、乏力等症状消失,体重较前增加2公斤,空腹血糖6.0mmol/L。原方减去黄连,加枸杞子、菟丝子以补肾填精,继续服用14剂。

患者于2022年7月14日四诊,体重较前增加3公斤,空腹血糖5.0mmol/L。原方减去枸杞子、菟丝子,加生黄芪以补气升阳,继续服用14剂。

患者于2022年8月11日五诊,体重较前增加4公斤,空腹血糖4.5mmol/L。继续服用上方2周后停药。

患者停药后,定期监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至今,患者未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分析:

本例患者以口干多饮、乏力、体重减轻为主症,辨证为脾肾两虚、气阴两伤、肠道失润。

方中以太子参、山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生黄芪益气养阴,葛根生津止渴,肉苁蓉、当归、川牛膝、炒白芍、枳实、厚朴润肠通便。

其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为增液汤,能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枳实、厚朴与大黄合用,可增强通便之效,同时可减少大黄的用量,避免长期服用大黄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

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是1996年的时候,一位90多岁的老中医指点我的。遇到患者,我只是根据他们的病情,活学活用而已。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中医内科黄俊臣

简介:糖尿病老年病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