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河北新闻网 2024-05-16 08:21:08

5月9日至11日,“高质量发展浙江行党报大调研”活动在浙江举行。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与会的中央媒体及省、市党报和报业协会负责人、记者前往杭州、宁波、绍兴等多地采访调研,亲身感受浙江高质量发展成色,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浙江,企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试验场”。

去年5月,全球首架投运的国产C919飞机顺利降落北京首都机场。浙江西子航空为C919项目制造出了关键的舱门部件。

C919应急发电机舱门的蒙皮,只有2.3毫米。为满足齐平度要求,有时成功和失败只差0.01毫米。在西子航空负责该项目团队的努力下,能保证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

不断涌现的科创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力量。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2011家。2023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7.1%和33.3%。

除了科创企业外,一个个高端创新平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走进位于杭州医药港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每个实验室内满满当当地放着实验器材,研究人员认真地做着各类实验。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是中国科学院首个以医学命名的直属研究所。该医学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3岁,科研骨干中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占比1/3,省级人才占比1/2。不同学科背景、科研经历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为应对复杂的科研难题而不懈努力着。

目前,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所已成立智能分子诊断研究中心、核酸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临床转化研究中心等9个中心,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5项。

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底色

鉴湖位于绍兴市柯桥区,为浙江名湖之一,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

位于此处的鉴湖里乡村振兴项目是浙江金柯桥文旅集团打造的柯桥区乡村振兴先行村战略中具有引领性和标志性的项目,其首批开发项目落户于“鉴湖璀璨渔歌带”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美丽乡村——叶家堰居和三佳居。项目由文旅集团、叶家堰居、三佳居按照8∶1∶1的比例出资,成立鉴湖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先行村建设运营。联合文旅机构对鉴湖里文旅项目采取合作运营管理。

如今,鉴湖里实现了从乡村建设向乡村文旅品牌运营管理的成功转化。2023年,这里接待游客达321批,柯桥鉴湖里乡村创业基地成功吸引创业实体28家,带动含两居村民及就业困难人员、失业登记人员在内的基地创客178人,增收超200万元。

通过全面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2023年,浙江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底色。

在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芯”植物工厂不仅成为村支柱型产业、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其蔬菜产品更是登上了亚运餐桌,将品牌推向了全国。该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相继完成水利设施修复、美丽田园线路沿线整治、智慧医疗诊室等工程,持续推进污水纳管工程、供水改造等工程,为村民日常出行、生活娱乐、医疗健康服务增质赋能。

绿色、智能的港口充满活力

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综合楼12楼平台,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的繁忙场景便呈现在眼前。

穿山港区共有11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宁波舟山港的1/3,是目前我国码头前沿水深最深、泊位等级最大、装卸设施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之一,连续7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箱”,稳居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

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组织效率,宁波舟山港以智能控制、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对设备设施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目前,穿山港区已经完成9台桥吊、33台龙门吊的远控改造,并同步建成设备远控中心。

在穿山港区,记者看到两台高达百米的风机在码头和堆场之间傲然矗立。这是由宁波舟山港集团牵头承担、宁波港集团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

据介绍,在额定工况下,风机每转一圈,就可发电11.6千瓦时,能供9瓦的家用节能灯泡连续照明超1000个小时。1台风机每年预计发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2900吨。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聚焦国家“双碳”目标,以绿色发展护航未来发展,以绿色港口促进转型升级,优化用能结构,提升防污水平,调整运输结构,在推动绿色港口高质量发展方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河北日报记者 方素菊)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