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罕见评价:萧克历史上就不老实,说的是什么事情?

近现代史源 2024-05-17 22:05:03

萧克是我军57位开国上将之一,论革命资历和战争年代的职务,还是上将中非常突出的一位,在军内颇有威望。不过1958年,时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的萧克,遭到了一场猛烈的批判,被定性为“教条主义”。毛主席也罕见地对他进行了负面评价,说“萧克在历史上就不够老实”。伟人自然是不会随便讲的,更不会轻易讲重话,“不老实”究竟是指什么事情呢?

红军时期,萧克曾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担任红六军团长时,萧克与张国焘有一定来往,一度关系不错。1936年夏季,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张国焘犯下另立中央、南下作战失败的重大错误后,仍试图挽回局面,借助“外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多次主动拉拢红二方面军干部,但贺龙正直老练,洞察局面并警告张国焘,不要破坏红军团结,不然自己不会客气。

但另一位关键人物萧克,似乎就没有那么强的判断力,对于张国焘的说法不置可否,也没有表态支持中央和毛主席。相反,他接受了红四方面军31军军长的任命(兼任),这件事是极其敏感的,令包括贺老总在内的一批同志反感。其实贺龙对萧克的个人意见,之前就存在。虽然两人是“连襟”,但在1936年初的便水之战中,红六军团不打招呼、先于红二军团撤离阵地,使贺龙及其部队处境危险。事后贺老总为照顾团结,没有追究这件事,却评价萧克“这个人不老实”。

关于跟张国焘的关系,后来萧克将军在回忆录中解释:长征过程中,红六军团电讯联络不畅,不了解此前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之间的事情,也不知道张国焘的狼子野心,所以才会被迷惑,没有站好队。就算萧克所言属实,那为什么贺老总能在类似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判断呢?还是可以看出高级将领之间的微妙差距。

更重要的是,张国焘到了陕北后屡遭批判,在全面抗战初期竟然脱队投敌,成了一名叛徒。我军内部许多与张国焘有牵连的人,难免受到影响。如此背景下,萧克仍然能够继续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已经是中央对他极大的照顾了,建国后萧克还被授予上将军衔,军内职务也不低。

但不能想象,出现过这样敏感的政治问题,即便当时不被追究,当事人也很难完全洗脱。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历史节点,萧克再度陷入争议时,很容易被中央首长联想起过往的错误。毛主席说萧克“不老实”,主要就是指这件事,至于伟人的措辞,不知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贺老总影响。

井冈山时期,围绕红四军“党指挥枪”问题,萧克也曾站错过队、投了毛主席的反对票。但主席并不记恨,涉及个人意见,将领后期若能够提高认识、改变态度,毛主席都不会计较。林帅、陈毅在红军早期也有过类似问题,并没有影响后期发展,仍受到伟人重用。但如果在“大方向”问题上立场模糊不清,威胁到组织和革命前途,可就没那么容易得到原谅了。一些读者认为萧克评为上将军衔,就履历而言有些低,至少应该评大将;为什么八路军6位正、副师长,只有萧克军衔偏低呢?也许通过上述情况,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59 阅读:24548
评论列表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