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凤本科和研究生大学都不如北邮,但为什么还能进入北邮当老师呢

夏天明 2024-04-15 03:06:28

从青岛大学的校园走出,郑凤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跨过千山万水,奔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又从硕士研究生的桎梏中脱颖而出。谁能想到这位来自普通院校的女孩,最终会在北邮的讲台上授课?她的故事似乎是标准的成才剧本——然而,表面的光鲜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关于学术资质与师德的争议风波。

虽然有人疑惑她是如何在学术殿堂中攀登至此高度,却也有声音在为她的成就辩护。这不仅是对郑凤个人的探究,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高等教育体系深处的波动与倒影,激起我们对于普通与非凡,规则与例外的深思。

高校界有这么个不成文的规矩:你的第一学位得至少跟你任教的学校持平。别看郑凤轻车熟路,似乎步步为营,但比较传统的保研路径若不走,她很可能不会如此顺遂。学生们对她的集体投诉,可能意味着她教学和学术水平并不如人意,有违师者本分。

再说那件引发不少人侧目的复旦事件,大约2000年左右,复旦有个人在爱尔兰设了家公司,居然专门发放博士文凭,听说拿了那文凭在国内混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现在位置都挺高。这让人忍不住想,学术界里面搞小动作的可能也不少。

实话说,师德这事儿真不分学校,我可是在西电待过七年,爱校如家。碰到的老师们个个敬业负责。但关键的一点,得有过硬的研究来撑面子,否则就显得有点虚,不够硬气。

观察周围,不乏例子。我有同学从非重点本科直接跳槽到985高校读研读博,现在在二本院校当副教授呢。事儿是这样,我们旁观者或许看不清整个图景,学生们的集体行动却透露出此副教授虽职称不低,却可能逾越了教师这一神圣岗位的底线。教师啊,本该是引路人,解疑答惑者,不能连基本的尊重和培养都做不到,不然教师二字咋配称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议题转到教育体系的变迁上。青岛大学2000年时能不能往西电报人?保送名额那时候可是稀缺资源。放眼现状,当年那设置不复存在。照当下标准看,从非名校硕毕业的郑凤能在北邮当老师?别人一听可能就猜出背后有猫腻,教师资格和师德争议也不是空穴来风。

讨论最后转到对保送政策的质疑,去年河大那个保送至川大女硕士的事还记得吧,也闹出了丑闻。干脆取消保送好了,倒也清净。别拿青岛大学双非说事。看看那些不是顶尖学府出来的院士们,谁说平凡学府下没有精英?每个地方都有其宝贵之处。郑凤,她虽是青岛大学出身,到了北邮也能立足,这或许说明了,她在学术上也有一定水平。

这么一连串话题,透视了学术界一些深刻的社会现象和变迁,告诉我们: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学则不知足。在这场学术与教育的腾挪中,真相或许只有时间和内心的自省才能揭晓。

0 阅读:1

夏天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