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被妻子张烽埋怨不近人情,皮摇头:平时人情多,战时没人情

漫步史书 2024-04-24 09:51:02

开国中将皮定均一生最传奇的事儿就是中原突围,作为吸引敌军主力的一支偏师,但偏偏他最后突围而出。

1955年9月授衔,毛主席亲笔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不过,皮定均之所以能率部突围而出,除了客观因素外,也少不了他平素带兵就很严苛,据资料称,皮定均将军有三个外号一是“皮老虎”,二是“皮猴子”,三是“皮骡子”。

“皮老虎”、“皮猴子”都是赞扬皮定均会打仗的,只有第三个“皮骡子,说的是皮定均脾气大,有倔劲。

1946年6月,中原军区六万大军被国民党军三十万大军合围,按照中央“生存第一,突围第一”的指示,中原军区决定兵分两路突围。

当时,皮定均率领的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承担伪装主力,向东突围的任务,以尽可能的吸引敌人注意力,为主力部队突围争取时间。

从6月26日突围开始后,皮定均就率领一旅官兵先是向西,继而向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以东转移。

整个行军过程中,皮旅官兵始终令行禁止,没有一个人敢违背皮定均的命令。不少“皮旅”出身的老兵时隔多年以后,仍然记得旅长“军令如山”的气势。

1946年7月13日,“皮旅”6000余官兵集中在毛坦厂镇东山坡上,当时部队已经走出大别山地区,眼看就要进入皖中平原。

要知道平原地区并不像是山里那样,两路大军哪怕只间隔一个山头,彼此都发现不了彼此,一旦到了平原上,隔着老远就能看到远处的人影。

为了保证能顺利穿过皖中平原,皮定均特意在此地召开动员大会,下达了严肃军令:

“部队要彻底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和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其他东西一律甩掉!”

皮定均的话绝对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据“皮旅”老兵回忆,那一天动员会后,“皮旅”官兵的背包,整整丢满了一山沟,横七竖八,花花绿绿。一驮子一驮子的档案、文件,直接被烧掉,就连走不动路的牲口,也要丢下。

按照皮定均的意思,他们要在五天五夜内不停留的穿过皖中平原,除了作战需要的武器弹药,其他的都要丢掉。

临走之前,皮定均还特意检查了全旅官兵的背包携带的物品。

皮旅”老兵晁尚志回忆说:

“皮旅长令行禁止,决不客气,决不马虎,决不犹豫,决不动摇。”

事实上,这条命令后来也成为“皮旅”官兵能够突围的关键所在。

至7月15日拂晓,“皮旅”官兵轻取官亭镇,俘虏地方民团百余人,当时战士们已经经过几日行军,身体很是疲惫,要求在此地歇息一晚上。

本来按照原计划,“皮旅”是要休息,可随后传来消息称:

“敌人已在淮南路两侧强征民夫抢修工事。”

皮定均听后,立即下达命令,全军在用过饭以后,立刻出发,当时一团团长钟发生立马就提出请求,说战士们太疲惫,先休息一天,但皮定均对这位老部下毫不留情,坚持要走,气得钟发生指着皮定均鼻子大骂:

“你算什么英雄,怕死鬼! 在这里休息一天有什么了不起。敌人来了,老子去打!”

钟发生脾气暴躁,但骂归骂,但他还是要遵守命令,只是一路上难免牢骚,部队战士们也多有怨言,政委徐子荣看到这个情况后,也觉得皮定均太严苛,想给战士们说说情。

徐子荣之所以敢和皮定均商量,不仅仅是因为两人平级,而是因为徐子荣革命资历比皮定均老,1927年的老党员,还比皮大六岁。

在过去,徐子荣就很关心部队战士们生活,人称“妈妈政委”,在这样一个时候,他的话无疑分量十足。

“是不是稍稍休息一下。短一些,不要一天,三个小时吧。”

可这一次皮定均连徐子荣的面子也不给,强硬的说:

“部队停不得,三个师的敌军正向我们包围过来,这里多停几个小时,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把部队损失了,我们怎么交代!”

可这一次,是皮定均对了。

就在“皮旅”离开此地不到三个小时,敌整编48师一个旅就已经开过了淮南路。

“皮旅”老战士张国治回忆说:

“当他们赶到时,我们早已越过淮南路,走出几十里地了,如果当时皮定均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吴山庙休息哪怕只有三个小时,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皮定均的治军原则,不外乎就一个字——严,尽管这一准则是优秀将领的准绳,但皮定均的“严”,却是严苛到不近人情的那种,有时候就连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

妻子张烽就曾对丈夫说:

“你有些地方太不讲人情!”

皮定均并没有否认,只是温言说了一句:

“平时人情多了,战时就没有人情了。”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两淮与运河交通线后,即以4个整编旅的兵力进军涟水,打头的整编七十四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凶悍异常。

当时华中野战军抽调了不少部队开赴涟水作战,其中就包括中原突围后的皮旅。

皮定均赶到涟水后,立即视察了城防,并注意到了涟水西南角有一座石塔,经询问当地人后才知道,此塔名曰妙通塔,站在塔上可以清楚的看见废黄河和两岸。意识到此地重要性后,他立即命人在塔顶上安置一挺重机枪。

当时配属皮旅作战的还有六纵一支部队,六纵有人提出,说塔太高,安置在这里的重机枪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不过,皮定均并没有否认这句话,但坚持要在塔顶设立重火力点,毕竟此地对涟水城防太过重要。

尽管已经是深秋,但塔顶布防的条件还是太过艰苦,气候闷热异常,战士们在塔顶驻防后,基本上也就不再下来,食物饮水都要每天往上送,时间一长,不少战士们就都有些埋怨。

一次,皮定均上妙通塔视察阵地,战士们没见过他,还以为他是来送水的,就纷纷吐槽:

“这个皮老驴真是个犟驴,硬要把我们塞到这个地方来!”

皮定均只是笑呵呵的听着众人说,并没有表明身份,还跟着战士们一起吐槽,直到后来,团长王培臣上来找旅长,众人才知道刚才那个老兵是旅长,一个个慌忙道歉。

只是皮定均并不以为意,他摆摆手笑道:

“你们就暂时委屈一下,等这场战斗打完了,我就为你们庆功。”

妙通塔塔顶驻防条件确实很艰苦,皮定均是心知肚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心疼战士们受罪就撤掉这个点,他要为整个战局去考虑,如果不守这个点,那一旦打起来,战士们必然要付出大量牺牲。

果然,妙通塔的防守成为敌整编74师的一个噩梦,不少整编74师的官兵都称这个在黄河边上的高塔压制住了他们的进攻,也造成了他们很多伤亡,他们甚至认为,整编74师一战涟水失利,都是因为这处塔。

“小不忍而乱大谋”,似乎是皮定均信奉一生的准绳。

哪怕是后来建国后,皮定均也始终信奉从严治军的准绳。

1950年冬,皮定均率部驻扎在嘉兴,当时全国已经解放,部队干部战士的情绪都有些松懈。

一次,皮定均下部队一个团视察,当时部队要求平整一块地方,结果这个团磨蹭了几天都没完成,气得皮定均立马把团长叫来狠批:

“你们已经干了半个月,为什么连块地也平不了?”

团长心里有些委屈:

“我们每天都在干,因为地里有老墙基,平整起来太费劲。”

皮定均生气道:

“那你们怎么不晚上加班加点干,点了马灯了吗?”

平素皮定均就要求部队仍然保持战争年代的精神,并且以身作则,团长心里很清楚,司令员是在骂他们松懈的情绪,当即有些惭愧:

“我们抓的不够紧。”

见团长认错,皮定均也没有过多为难他,还耐心的教育他:

“安逸足以减低勇敢,畏难怕苦就会丧失战斗力,对部队迁就姑息,那不是爱,而是害,同志,我请你永远记住这些话,我们宁可乐死在操场上,也不能败在战场上。”

皮定均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也经常下到部队视察,事无巨细,各部队都流传着皮定均要求严格的故事。比如有一次,皮定均注意到了部队马蹄上蘸着湿泥,立马叫团长跑步过来,甚至还把副师长也叫来,把马蹄刷干净。

皮定均对部队的士兵,通常也只是批评教育,只要认识到错误,都不会过多为难,但对于部队的干部,皮定均批评就要狠的多,这是因为,在战时,干部的一道命令,往往关系着成百上千战士的生命。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皮定均重回福州军区任司令员,两年后,针对部队出现的“软,懒,散”的种种弊病,中央决定整顿军队,皮定均坚决予以响应。

不过,中央虽然下达了从严整治的命令,但各地重视似乎并不够。

一次,皮定均赴南昌陆军学校视察,组织了全院干部战士训练,结果一下子就暴露出问题,一个“;领导干部”背着单肩包跑步,没多久就跟不上,挎包也滑落下来,气得皮定均怒斥:

“这像不像军人?能不能打仗?”

事实上,这样一种情况,在当时绝非个例,不仅仅是师一级,就连团一级,也出现了不少体力跟不上的情况。

皮定均下定了决心要整治部队这股不良的风气,他在全军区组织了军,师,团三级干部集训班进行集体训练,无论是团长、师长,抑或是军长、军区领导干部,统统参加。

不仅如此,皮定均还以身作则,亲自参加训练,要知道当时的皮定均已经年过六旬,但参加训练却仿若年轻人一般,让不少老干部自惭形秽,也下定了决心发愤图强。

也正是因为在皮定均的带动下,整个军区的风气有了根本的好转,人人奋发图强,力争上游,整个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消息:

【1】皮定均治军先“治官”——夏炎《党史博览》2011.12

0 阅读:99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