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读史”之:刘峙段子一箩筐(6)

二哥雨二 2024-05-18 00:37:15

国民党将领中,有关五虎上将刘峙的段子很多,我们不妨根据正史记载、当事人回忆及野史传闻,辑录成文,博一笑尔。

其21、有关马鞍子的报告。刘峙在抗日前线成了长腿将军,丢了大人,好在他的忠诚没让他成为“韩复榘第一”,因为他比老韩跑得还快、时间还早,韩复榘比起他,也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为韩复榘才丢了半个山东,还保全了实力。而刘长腿却丢了河北大部,外加山西、河南各一部,并且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的。蒋介石骂了他几句,便把他调到重庆当卫戍总司令了。

这个时候的刘峙,更“乖”了。有一次,下属的第97军166师要安装一部电话、换几只马鞍子,他急忙让卫戍总司令部打了个报告给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求何部长报复。此事被世人传为笑柄,刘峙则不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这就是他的忠心显露。其实,世间此种人,多矣,是真尊重吗,是真忠心吗?未必啊。摇尾乞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其22、刘峙人生特殊的“四对”,如果说,国人的传统生存美德是“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话,初看刘峙做的,还真有点像,可细思之,又大不像了。他的“对上以敬”是有选择的,那就是对“一个半人”,一个是“亲爹”蒋介石、一个是恩人何敬之,除些之外,他是大不敬的。比如,他私下里就没少骂白崇禧,也没少骂陈诚,至于其他的上级,他同样不屑一顾的。

而刘峙所谓的“对下以慈”,是有选择性的,那就是河南人当时总结的,“黄虫吃尽河南草,河南土地半江西”,他用的人,一是江西老表,二是保定同学,三是黄埔学生,顺序都不带错的。因而,在胡宗南的任用上,二人便出现了矛盾。而刘峙所谓的“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其实是假象,他是左右逢源,谁都不得罪,啥事都不作主,除了贪腐,啥活都不主动干,是在标榜自己罢了。

其23、卖官明码标价,老婆盗用私章。刘峙主政河南期间,官职是用来卖的,就说县长一职,好县大县,标价数千,小县穷县,也得数百大洋。出钱多买高官,出钱小买小官。或许当时河南人历经张镇芳、赵倜等人之后,亦有了买官的爱好与习惯,竟然一时趋之若鹜,官场买卖好不繁盛。

生意场上,竞争者多了,要涨价是好事,但总有买不到合适位置的,却又要闹事。刘峙怕出事,于是就想了一招,对秘书长张廷休(这个人好像还是个历史学教授,看来对于卖官鬻爵之事,研究较深)说,以后凡县长任命,必须老刘亲自同意,除加盖省府大印之外,再加刘某私章,方可生效。张廷休笑而答应之。其实,这难不倒张历史学家,他走的同样是夫人路线。于是便将印好的任命文书,交给刘峙的老婆杨庄丽,趁刘峙晚上睡觉的时候,偷偷盖上刘峙的私章,天明的时候,某人便当上河南某县县长了。

说句题外话,笔者有一老亲戚,解放前曾任家乡县长,据老人后来亲口告诉我,他那个县长,是花了一千大洋,经孙殿英引见他见到了这位张秘书长的,具体张历史学家和“杨大个子(杨庄丽是个大个子)”是如何分配的,他就不知道了。他还说,他们甚至连孙殿英那个土匪都不如,人家孙大麻子一听说是老乡,连介绍费也没要,请张廷休喝酒,还是孙殿英命令部下结的账,不过,作为回报,这位老亲戚,后来为孙殿英招过三百新兵。呵呵,说远了。

0 阅读:1

二哥雨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