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收割机滞留高速事件,是谁在背锅?

希言话史 2023-05-30 20:48:3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最近,河南省的一场天灾牵动亿万老百姓的心。

历年以来,河南的负面新闻很多,但鲜为人知的是: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有“中原粮仓”的美誉,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小麦产量全国第一,玉米产量全国第五。

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有1.2亿。河南提供的粮食,能喂饱将近600个广东。说它是天下粮仓,保障了中国人民的饭桌,真的一点不为过。

3月6日,某农业专家还曾高兴地说:今年,河南小麦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当时绿野无边,如无意外,今年必定是一个丰收年。

然而,经历了一秋一冬又一春的忙碌与等待,眼见到了收获季节,意外还是出现了.....5月27日开始,河南数天连绵阴雨,造成许多小麦没来得及收获就烂在地里发芽了。

农民伯伯的泪水和着雨水奔流而下:

河南漯河,一位大叔站在麦田里,一手拿着发黑的麦穗,一手握着一小把潮湿发芽的麦粒。眼见今年欠收已成事实,满脸的沟壑里藏着的都是愁苦,一把年纪的他忍不住掩面抽泣。

河南南阳,两位大婶儿带着几个孩子跪倒在麦田前,用最古老的方式祈求上天救黎民于水火。

河南周口,一名两三岁的幼童穿着雨衣,困惑的站在地头,看到原本颜色金黄、粒粒饱满的麦子如今都变成了黑色。用稚嫩的声音问父亲:“爸爸,小麦怎么都黑了呀?”农民大哥听到儿子童稚的声音,一时竟无言以对。

成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赤日炎炎的盛夏,他们在田间挥汗如雨地劳作;大雪纷飞的寒冬,他们在田间施肥,每一粒粮食都渗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滴。

俗语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勤勤恳恳三个季度,毁掉这一切只需三两天。

农民伯伯的哭声,让人感到心酸不已。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河南的小麦大概率会减产,质量上相较于去年也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全部希望都在土地里的农民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毫无疑问,造成今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是天灾,连绵阴雨无法预防,也无力改变。

但,比起连天阴雨,还有一个让农民凉透了心的“人祸”:河南一地,十万火急赶来抢收小麦的100多台收割机,因超高超宽,没有跨区作业证,不符合放行条件,滞留在高速公路上数天...

按照要求,需要交罚款,而且还要持有跨区作业证才能离开。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拿着尺子量收割机的长、宽、高……

真是不知该怎么夸他们了!

小麦成熟的时候,就那么几天,收割时间非常紧,必须跟天“抢”时间。就是耽搁这几天,大雨来袭,成熟的小麦大片被淹,不少麦穗开始发黑发芽。

天气预报上还是无情的连天阴雨界面,驾驶收割机的师傅们在高速上百般焦虑,田地里的农民更是度日如年。

天灾人祸面前,评论区里网友们的言论更是一言难尽。

有的网友觉得是农民不舍得花钱。说:可以雇人啊,一亩地雇十个人给800,管顿饭半天就割好了...一天给800?一亩地的收成有多少,你们算过账吗?亏你想的出来!

也有网友想法很“周到”,说:“为什么不能支个大棚给小麦挡雨?”还有网友直接给农民扣了个“懒”的帽子:“以前没有收割机的时候,怎么收割的?”

甚至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种小麦,不能种点别的吗?知道下雨,为什么不提前收割?

看这满屏的“何不食肉糜”,禁不住想起一句河南话:打死你个“龟孙儿”......

我出身农村,对麦收有着深刻至骨的记忆。幼时经历过的那些“汗滴禾下土”的日子,此时无比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那个时候的农忙都是纯手工,烈日如火,麦芒如刺,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两个胳膊都是红红的麦芒刺出的痕迹,长袖衬衣都阻挡不了“锋芒”,火辣辣的疼!

那种感觉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

后来收割机普及了,老乡们终于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脱了出来。随着年龄增长,对城市高压生活的疲惫与厌倦,很多人都觉得“守拙归田园”的日子,才是最超然物外、滋养心性的神仙生活。

文章说尽太平事,不肯俯首看苍生。

如今看来,这些人也不知不觉站到“何不食肉糜”的那一队里了。

自古以来,“肉食者”众。农民的眼泪,也流不到“肉食者”的心里。

随着河南省热搜一条条的上,各式各样的舆论围剿,5月28号,有关单位终于做出了回应:问题基本解决了。

针对河南麦收,河南省交通运输局不但安排专门人员进驻高速口,现场即办即批运输证,还增加了机收运输车辆绿色通道,简化流程。

除此之外,还对收割机上的司机师傅提供了各种免费的服务,像免费茶水,防暑物品等,为跨区机收车辆司机更是提供免费洗衣、免费洗澡、免费加水充气等服务。

措施挺好,是否晚了些?从大批收割机被滞留在高速公路上,到事情解决,不知过了几天...来的时候是大晴天,如今阴雨连天,已不是最佳收割时间。

随着网上舆情越来越汹涌,官方迅速站出来回应:不存在数百辆收割机拥堵五天的情况,只有一天。

从“免费洗衣,免费洗澡”这些措施看,即便没有五天那么夸张,应该也不是一天的事儿。

这几天时间到底有没有耽误麦收?我们不是当地农民,不敢随便下结论。没耽误,那是万幸。如果耽误了麦收、糟蹋了粮食,我们该说是天灾还是人祸?

连天阴雨,确实有七分的因素是天灾。但剩下三分,真没有人祸的成分吗?“麦收一晌,龙口夺食”。倘若这三分人祸造成了损失,又该由谁承担?

随着官方发声,评论区里也有一部分人说交通部门背锅了,因为他们是在执行规定。

高速公路收费与免费,是一个讨论了很多年的老话题。随着全国高速路网的进一步建设,高速收费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中的“投资”,渐渐变成了民生与经济的矛盾。

这次收割机不让下高速,本质其实就是“钱”的问题,没有跨区作业证、超高超宽都没问题,只要交上大几百罚款,就能下。但是收割机不愿意交这笔罚款,一是以前没交过,二是五百、八百的开起头来,这活儿岂不是干了个寂寞?

看似孤立的一件事,背后一定隐藏着系统性的原因。也许高速全面免费不太现实,但在特殊时期,对于助力农村农业发展的车辆,无条件放行,于理可行,于情该做!

伴随着数天阴雨和麦农的眼泪,这才被舆论倒逼着“妥协”,罚款也不要了,规矩也搁置了,排成长龙的烫手山芋也放行了。

所以,这口锅背的冤吗?

也因此,尽管官方一直在辟谣,还是有很多网友忍不住发出疑问:“这些收割机也不是今年才造出来的,往年怎么没听过这样的事?”

换言之,其他省份,尤其是与河南在同一纬度的山东,怎么没出现这样的事儿。

提到山东,就忍不住提淄博。这些日子,夸淄博的言论大家可能都听腻了,但这一次还是忍不住要夸夸淄博:

同一纬度,同样的小麦成熟时间,同样从外地调来数百台收割机,同样面临即将到来的大雨。看看淄博交警做了些什么。

5月28日,淄博交警与河南交警同天上了热搜,原因是淄博交通局“助力三夏农忙”,对外省前来支援的收割机,竟然派警车在高速开道,一路护行!高速公路上还开了收割机绿通!

前不久,南阳曾专门召开过以淄博烧烤为主题的研讨会,也专门派出考察组赴淄博进行考察。现在看来,他们似乎并未学得淄博烧烤的精髓——真正使淄博烧烤火爆出圈的,不是烧烤材料,而是那一味以人为本的“佐料”。

民生无小事,枝枝叶叶总关情。便民利民,勇于面对和善于解决各种问题,才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责所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老百姓的声音,才是基层执政者的镜子。

10 阅读:310

希言话史

简介:主研方向为唐、宋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