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资历的萧克为什么被授上将?和毛主席无关,关键是他犯的错误

廖化聊历史 2024-05-12 19:57:14

导语: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曾任120师副师长的萧克被授上将军衔。对于这个军衔,长久以来都认为是低授了,毕竟八路军的正副师长基本上都是元帅,次一点的也是大将。

在军方中,萧克无疑是高开低走的一个代表,要知道他曾经最年轻的方面军指挥,29岁就成了红二方面的副总指挥(总指挥贺龙,1955年被授元帅军衔),抗战时期又身兼重任,担任120师副师长(师长何龙)。

八路军师长基本上都是元帅,比如115师的师长林彪、120师的师长贺龙、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副师长也有被授元帅的,比如聂荣臻、徐向前。

那么为什么萧克会高开低走?有人揣测和毛主席有关,这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来自外界的恶意揣测

在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在红军时期萧克站错队了,以至于会被边缘化,这才无缘元帅。所谓的站错队就是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前委书记时,萧克没有投票给毛主席,而是选择投票给陈毅。

很明显,这种说法是对毛主席的恶意揣测,认为毛主席会因为这一次的投票而边缘萧克。但是我认为这个说法毫无依据,而且还别有用心。

古田会议时,毛主席恢复红四军的领导职务,如果毛主席真想边缘化萧克,那么轻而易举。但是毛主席有边缘化萧克吗?没有,萧克的职务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是升为红八军的军长。

24岁,很多人大学还没毕业,萧克就已经是一军之长了。而且在27时,萧克还升为红六军团的军团长。红军的十个军团中,除了24岁就担任军团长的林彪以外,萧克的年龄最小。

不到两年,萧克又升为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资历差贺龙一头,不然有望担任总指挥)。29岁的方面军副总指挥,你可着全世界打听打听,这是被边缘化的体现吗?这难道不是年少有为吗?

在这期间,毛主席位居高位,如果毛主席要边缘化萧克,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为什么萧克还能顶着压力当副总指挥?很明显,站错队的说法是凭空臆测甚至可以说是别有用心,旨在给毛主席泼脏水。

驳斥恶意揣测之后,我们再看看萧克无望元帅的真正原因。

萧克无望元帅的真正原因

红二方面军到达四川之后,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就找上门,并且分别找两位指挥谈话。具体谈话内容不详,但是大概意思就是劝他们支持张国焘。

对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严厉批判,并且半开玩笑地说道:“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而反观萧克,态度就耐人寻味了,因为萧克在面临张国焘分裂红军时没有表态。(萧克在回忆中也承认没有表态,但是他把没有表态的原因归咎到电台有问题,无法联络中央红军)

后续萧克很快就表态支持中央红军,批判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但是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对萧克抱有一丝怀疑。

党性不够坚定,这一点就影响了萧克以后的任职。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亦或者是建国后,萧克都只是担任副职,就算离开军队去军校,去农场,他也是担任副校长、农垦部副部长。

除临时担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四野第一参谋长以外,萧克没有长期担任过正职,这一点在他的任职上很明显。

后续高开低走的原因

无望元帅可以理解,那为什么又无望大将呢?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萧克在解放战争时期高开低走。

八路军的三个师中,120师的成绩不如其他两个师。同样的领导,同样的队伍,为什么成绩不如其他人?很明显,贺龙和萧克两个人的指挥能力不如其他人,后续的任职也证明了这一点。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成了一野的领导,刘伯承、邓小平成了二野的领导,林彪成了四野的领导,但是贺龙(晋冀察野战军司令)和萧克(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就差他们一头。

虽然都是野战军司令,但是他们二人明显要弱于其他的大军区领导,贺龙是因为资历太老,所以才成为元帅,但是萧克没有这个资历,又竞争不过其他大将,所以只能排上将了。

长期没有担任正职立功,解放战争时期高开低走,这一切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对张国焘的那一次没表态,只能说一步晚步步晚。

1 阅读:611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