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一心病,临死前把程咬金叫到身前,保护了大唐200年国祚

伊殇雪 2024-03-06 17:10:32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的玄武门附近发动一场血腥政变,这一事件被后人称为玄武门之变。

回看唐朝的历史玄武门之变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权力争夺,更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可见历史往往是由无数的变故塑造而成的。

在玄武门之变中我们能看到皇室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当然李世民虽然以一己之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不得不面对历史的审视和道德的质疑。

此事作为唐朝历史、乃至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甚至于李世民都惧怕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临终前特意部署一番。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因嫉妒李世民的军功和人望,多次密谋加害于他。李世民也不甘示弱积极筹备反击,在这种背景下玄武门之变爆发。

变故当天李世民率领亲信士兵,突袭毫无防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李建成被弟弟亲手射杀,而李元吉则被尉迟敬德所杀。

其实玄武门之变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李世民发动此兵变的目的并非杀死兄弟,而是如何夺取权力。

随后他便率领大军控制皇宫,当朝皇帝李渊手里没有兵马可用,最终不得不立唯一的儿子李世民为新的皇太子。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使李世民得以实现自己的皇权梦想,但这一个过程太过血腥和残酷。他不仅杀害自己的兄弟,还囚禁父亲李渊,与当时的伦理道德相悖引起极大的争议。

这件事情改变一个朝代的命运,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方面成就卓越,为唐朝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玄武门之变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负面阴影。

唐太宗的儿子夺权之争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什么样的父亲教育出什么样的儿子,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权谋政变夺来的,他的儿子必然也会有一学一、有二学二。

唐太宗执政时期皇位继承一度成为朝廷内外关注的焦点,太子李承乾因忌惮其弟李泰的威胁和谋嫡之心,最终导致他效仿父亲造反,结果被废除,随即引发李泰、李恪和李治三兄弟间的皇位争夺战。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自幼被立为太子,本应是未来的皇帝,地位也十分稳固。然而,自从腿意外受伤成为瘸子,就不再被唐太宗看好,毕竟皇帝瘸腿十分影响国家形象。

渐渐地弟弟李泰深得父亲宠爱,而且他本人也展现出强烈的夺嫡意图,李承乾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和心理战后,李承乾最终选择起兵造反,试图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幸的是,他的行动失败最终被废为庶人,并流放至偏远地区而亡。

李承乾的失败为其它儿子上位提供机会,李泰曾一度是太子的有力竞争者,野心和行动力都非常强,甚至向太宗表达愿意杀死自己唯一的儿子,以确保将来能将皇位传给兄弟的决心。

只可惜这一表态并没有赢得唐太宗的信任,反而感到疑虑,毕竟一个连儿子都杀的人,他的诺言怎可相信。在权臣褚遂良的劝说下,唐太宗最终决定不立李泰为太子。

再来看看李恪,他虽然英勇有为,但却是庶出,加上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导致在夺嫡之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唐太宗曾考虑过立他为太子,可惜长孙无忌等朝臣极力反对,以至于最后不仅没能登上皇位,反而还在后期被诬陷谋惨遭杀害,成为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李治没有参与过兄弟间的夺嫡斗争,但他的孝顺谦逊赢得唐太宗的欣赏,温和的性格在世家大族眼里被看做是“容易控制”的代名词,最后成为双方都支持的太子人选。

然而,从太子到皇帝这一步的跨越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得到皇帝、大臣的垂青也不一定能顺利继位,李建成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人生晚年李世民也担心自己的处境。

李世民的安排

如上述所言,唐太宗制造的玄武门之变影响整个唐朝的历史,他自己也清楚这一事件引发的政治斗争问题。

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使大唐王朝达到鼎盛时期,还一度被突厥称为“天可汗”。奈何再雄才大略的人也有老的一天,强如汉武帝人生末年连儿子都没保住。

皇位的交接往往伴随着权力斗争和不稳定因素,为确保李治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李世民临终前不得不做好一系列周密的安排。

在唐朝诸多的将领中有两人最值得李世民信赖,一个就是尉迟恭,还有一个就是程咬金,只不过相比于后者前者缺少一些圆滑世故,在预防政治问题上程咬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在临终前给程咬金下达一道密诏,内容是让他率领禁军在宫门外守护三个月,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政变或刺杀行动。

禁军是皇帝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玄武门之变时若不是李渊丧失对禁军的控制权,李世民想要顺利登基很难很难。

李世民晚年李治是太子没错,但觊觎皇帝之位的人依旧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变数”依旧存在,尤其是那些传承百年的关陇门阀世家。

对于强者而言他们更看重“拳头”,所谓的名正言顺、人生大义都是虚的,历史皆由胜利者书写。

李世民的这一安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仅保障李治顺利登基,也使得大唐200多年的国祚得以延续下去。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1 阅读:499

伊殇雪

简介:看红尘多少往事,不过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