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调离沈阳军区,拟任他接替,俩人过去5次搭档,推辞这个任命

从阳化石 2024-05-15 03:44:06

1959年,沈阳军区军政主官迎来调整,邓华、周桓调离,陈锡联、赖传珠担任司令员、政委。

自物色司令、政委人选时,也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里也出现一个小插曲,很多人不清楚。

实际上,上级曾经考虑黄永胜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政委依然是赖传珠。有人或许会说,黄永胜不是广州军区司令员吗,而且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怎么可能被安排到沈阳军区呢。

黄永胜在1957年离开广州军区去高等军事学院脱产学习,学制3年。名义上,他依然担任军区司令员。此时,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的李天佑,被任命第一副司令员兼代司令员,负责军区工作。

这样的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1955年身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杨得志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可因为脱产学习,政委王新亭代理司令员职务。1957年杨得志回到军区后,王新亭又去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班学习了。

当时,上级拟调他到沈阳军区,也是因为他在军事学院学习,而他在广州军区的工作由李天佑负责。如果他被调去,李天佑或许接替广州军区工作,他接替沈阳军区工作。

黄永胜与邓华是老战友,而且关系非常熟悉,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搭档5次。第一次在1932年,黄永胜担任师长,邓华担任政委;第二次在在1933年,黄永胜担任团长,邓华担任政委;第三次在1937年,部队改编八路军,黄永胜担任685团团长,邓华担任副团长(相当于政委),但时间不长就把俩人调开了;1944年组建晋察冀机动旅,俩人分别担任旅长政委。第五次教导旅开赴陕北改编教导2旅,依旧分别担任旅长、政委。

俩人都是有能力的将领,相比来说差异化很大,邓华是政工出身,无论是干政治工作还是军事工作都比较稳妥。黄永胜军事出身干部,打仗很出色,但“抗上”。

俩人搭档多次,因为工作关系时常争执。争什么呢?很多人不知道,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政委虽然主管政治思想工作,可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军事行动能不能干,军政有分歧情况下,政委可以否定,如果军事主官有意见可以向上反映,可在那个年代打仗瞬息万变,是不容许也没有条件向上反映情况。俩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出现争执等情况。

当然,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他俩身上,其他军政干部也有。不过,到抗战后期就对政委在军事上一票否决权进行修改。解放战争时期,军事主官负责军事工作,剩下的都是政委负责如政治思想、后勤生活等等。

解放战争时,俩人都在东北打仗,一个担任7纵司令、15兵团司令;一个担任8纵司令、13兵团副司令、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上级组建边防军挺进东北,当时13兵团机关不健全,上级将15兵团机关改为13兵团机关,指挥38军、39军、40军北上,邓华接替了黄永胜北上,当然选择邓华北上,还有其他方面原因不仅仅是机关健全问题。

1955年,两人分别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广州军区司令。这两大军区加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是12大军区中兵力最多,管辖大的军区。

1959年,邓华离开沈阳军区后,上级不调任他去,因为诸多原因他选择推辞,认为应该派一名非四野出身的干部去担任。考虑到干部使用平衡问题,最终上级调二野出身,担任炮兵司令员的陈锡联担任司令。

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继续会广州军区工作。

0 阅读:41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